二、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的战略布局

南通自身条件相当优越,地处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核心区。南通未来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和魄力去接轨上海,来壮大提升自己。然而,南通对接服务上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前提,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从产业、技术、文化、人才、生态、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实现全方位对接。

(一)规划的有效衔接

规划的衔接,不是两市合编规划,而是南通在编制规划时,要在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任务和保障措施方面与上海衔接。南通在规划体系建设上,要借鉴上海的做法。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提出,上海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主要内涵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22)上海“十三五”总体规划提出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3)根据上海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南通北翼门户城市的定位,南通是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创新创业生态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强港、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上海贸易物流配套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保障服务基地。

针对上海土地资源的紧约束,南通应加紧在市域范围内的规划布局,抓住上海企业腾地的机遇,将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吸引到南通来,通过合作平台和沪通合作产业园区,打造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紧跟上海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军民融合产业,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工业机器人、深海远洋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吸引相关企业和配套产业来南通投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上海将由增长规划转向存量规划,推动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南通应着力提高城市设计品质和规划建设水平,将自身优势与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有效结合,从而使得南通不仅内涵上,而且在外在形象上,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名副其实的北翼门户城市。

(二)交通的互联互通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明确提出,“优化上海大都市圈格局,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推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与周边无锡硕放、南通兴东、嘉兴等机场的联动,加强上海港与杭州湾沿海港口和长江下游港口的分工合作,深化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模式。”(24)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也提出,“完善上海大都市圈城际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等铁路(含城际铁路),以及上海—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际通道建设。加快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适时研究延伸至苏州、南通、嘉兴等临沪地区。”(25)因此,南通要积极策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发展规划,加快完善体系,补齐短板,与周边城市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以南通这个区域性交通枢纽为基础,将上海大都市圈与苏中、苏北、华北紧密联系起来。

为此:(1)全力推进北沿江高铁建设。北沿江高铁是江北沿江城市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快速直达的快捷通道,也是南通与上海间距离最近、线路最顺、时间最短、意义最重大的一条通道,对南通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北沿江高铁可能规划从启东西过长江北支,南北横向穿崇明岛,再利用上海规划西通道接轨沪通二期至上海东站。南通应密切与上海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对接,尽早开工建设。(2)通苏嘉城际建设。这条高速铁路网将与规划中的南沿江城际相连,并且通过接入苏州北站,将与京沪高铁相连。这对于南通来讲,进入北京和华北平原广阔带将有一个快速的通道,同时,通过盐城北上徐州这个交通枢纽,可以快速到达西安等中西部重要城市。(3)机场航空的沪通合作。当前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空域资源日趋紧张,随着沪通地面交通条件的改善,南通与上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大与上海机场的对接合作力度,并推动上海机场先进的管理经验、成熟的运作模式引入南通。大力推动沪通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快速发展,扩大“两地三场”货运合作产能效应。(4)市域范围内的交通网络建设。要全力推进南通地铁建设,并做好与上海轨道交通的衔接预留。在公路方面,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南通各县市区快速干线公路连通,加快沿江快速通道、通州湾快速通道、如通快速通道的前期研究,规划至海安、如东快速干线公路。通过交通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市域范围内各区县与上海的立体对接。

(三)城市功能的协调

上海未来城市转型主要服务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城市空间城市体系中,在资源紧约束下,上海构建开放紧凑的“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以中心城为主体,将中心城周边的宝山、闵行、虹桥、川沙4个主城片区共同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发挥新城在优化空间、集聚人口、带动发展中的作用,承载部分全球城市功能,培育区域辐射与服务的功能。在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方面,以提高市民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创造多元包容和富有亲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兼容并蓄的特色风貌,从而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同时打造各具特色的时尚空间与标志性区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领导力的时尚之都。在促进低碳节能发展方面,将推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通过科技创新构建低碳化、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体系,降低城市的综合碳排放。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建设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并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开发,通过深化智慧管理、建设智慧政务,促进社会信息资源共同参与城市运行管理。

南通建设上海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应注重与上海在城市功能领域的协调。(1)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要按照“一核四片区”的发展格局,壮大中心城市的实力。在核心区,重点发展高新电子、高端装备、商务商贸,打造都市型经济示范区。依托中央创新区,加快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核心区集中力量抓好商贸餐饮、休闲娱乐、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在中心城区的中部片区,依托通州城区、南通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航空等产业,形成现代化中部新城。南部片区,依托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医药等产业。北部片区,依托港闸区,重点发展船舶配套、纺织服装、科技服务等产业。东部片区,依托南通滨海产业园,重点发展能源石化、高端装备、海洋经济等,从而打造现代化的东部滨海新城。(2)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一批智慧应用项目。推进信息服务在经济发展、政府事务、企业管理、百姓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接轨。(3)城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和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在城市管线管网建设方面,学习上海合理开发、保护利用城市地下管线空间资源有益经验,逐步改进南通城市规划中危及公共安全和生态保护的管线设施,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南通的城市管线管网体系。

(四)产业的协同与配套

未来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智能制造、平台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三经济一制造”将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将融合支撑智能制造业,钢铁石化等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都将融合进入平台经济发展。南通接轨上海,其产业转型升级要与上海产业发展趋向协同。重点突出“3+3”重点产业及建筑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产业。要认真研究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的企业清单、产业目录,积极承接上海绿色产业转移,引导和服务上海企业到南通发展。

为此,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要注重:(1)“3+3”重点产业领域。高端纺织产业要注重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纺织协会等机构的对接,引进一批上海高端纺织项目,继续把高端纺织业做大做强。船舶海工产业要呼应上海外高桥建造豪华游轮,开拓豪华游轮市场,加强与上海科研院校合作,增强南通船舶海工核心技术装备的能力。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加强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及耗材领域合作,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为上海整车企业做好配套。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上,呼应上海建设中国大飞机制造基地,建设航空关键零配件配套生产基地。(2)建筑业和旅游产业领域。南通建筑企业要全方位参与上海高档楼宇、公建项目、大型厂房、市政桥梁、旧城改造等技术含量高、建筑体量大的工程,提升建筑业在沪市场占有率。南通要借鉴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旅游业发展经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要充分发挥沿江沿海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对接,推进沿海十大景区建设,高水平修复保护五山及沿江地区,打造五山森林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要积极开发农业农村休闲观光生态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景点档次,以吸引更多的上海及周边游客来通旅游。(3)农业领域。以打造上海的“美丽后花园”“绿色菜园”“健康水产园”以及精品都市休闲农庄为目标,与上海、苏南等地区开展农业项目投资合作,引进资金、项目、科技及管理人才进入南通农业领域,建设家庭农场、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休闲精品农庄等,从而打造现代化的江海农业体系。同时,建立专供上海的高端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直营机制,提升输送上海市场的农产品、水产品品质,打造南通农产品、水产品的高端品牌,抢占上海及苏南等城市高端农产品、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五)生产要素的接轨

上海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到2030年,着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创新驱动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走在世界前列。为此,上海在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国际国内的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和国际资本必将加快向上海集聚,使得尖端科技成果不断问世,科技创新的辐射力不断增强。因此,南通必须加快与上海在生产要素领域的接轨,使得南通逐步嵌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链条中。

为此:(1)对接上海的科技服务机构和科技园区。南通要与上海技术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合作关系,以中央创新区和各类沪通合作园区为载体,以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紫竹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展共享科研资源战略合作。同时要积极对接上海高校与科研机构,重点与上海12家重点高校、17家科研机构合作,努力实现“在上海研发,到南通试制、生产及市场开发”。(2)吸引上海高端人才来通创业、科研合作。对于高端科技人才,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吸引上海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来通工作,并在收入、住房、级别待遇、风险补偿等方面提供更优惠条件。大力实施“江海英才计划”、产业人才“312”计划,重点引进软件、芯片、金融、港口、物流等技术研发带头人和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利用上海优质师资、科研资源,委托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中高端技术人才。(3)对接上海金融资本服务。南通要努力打造与上海金融中心配套的长三角北翼金融中心、结算中心、金融服务基地。通过加强与驻沪外资银行、基金、创投等金融企业对接,增进与驻沪领事馆、跨国公司、商会联系,争取在南通设立金融服务后台基地。同时,积极利用上海外汇市场、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市场体系的优势,拓宽我市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此外,科学有效运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推进设立母基金,加快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使得风险投资助力南通新兴产业发展。

(六)文化相通与融合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欧美的近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精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具有开放而又自称一体的独特风格。南通毗邻上海,故而在文化上会通、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征,浸染了海派文化特色。清末民初,由于张謇先生的努力,南通与上海直通商埠,将海派特色的上海文化传播到南通。一批批南通人也去上海谋求发展,不少人士参与了海派文化的创建。在上海文化的影响下,南通的建筑、教育、艺术、商业等诸多领域也渐渐显露出海派风貌。南通向来有“小上海”之称,其海派风韵自然随处可见。因此南通在接轨上海、服务上海,建设上海北大门的同时,应该继续深入与上海海派文化的相通与融合,从而塑造开放性、创造性、多元性的文化体系。

为此:(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创造。南通必须密切注意和学习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以国际化视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和再创造,打造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2)借鉴上海经验和借助上海平台,推介南通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主流媒体上宣传南通,推广江海文化,塑造通城文明品牌。定期组织沪通文化产业合作活动,积极向上海推介南通文化企业,吸引在上海文化企业来通投资。邀请上海文化企业和著名人士参与到古镇唐闸的改造、修缮和保护工程中,借此向上海推介唐闸古镇。汲取“八号桥”“田子坊”等上海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经验,深度挖掘和培养南通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吸引上海及国际优秀的文化产品、会展进驻南通,使南通市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产品。(3)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应科学规划南通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整合文化产业和相关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关联性大、带动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群,发挥其辐射、示范的龙头作用。抓住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南通)交易中心落户的机遇,打造集线下体验、线上交易、文化产权交易为一体的南通文化中心。引进国际知名投行、基金公司及银行入驻南通,逐步实现文化资源的金融化、产业化。

(七)社会服务领域的对接

上海和南通是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两个城市,但是上海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先进经验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比如,住房建设将实现与轨道交通建设、就业岗位分布、公共设施配套的联动发展,使居民出行、生活、就业更加方便。在构建全覆盖、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上海将逐步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性,将实现基本的卫生、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信息联动,为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室、市民健身中心、老年学校、青少年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的设施等。随着南通老百姓收入的增长,社会服务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南通逐步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在社会服务领域对接上海是必然趋势。

为此:(1)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促进南通与上海之间社会保险、医疗结算的一体化。推动市直医院及所有的县级医院分别成为上海名医院的业务协作单位,聘请上海知名专家作为特聘专家,帮助指导南通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并对接上海三级公立医院向周边疏解,引进上海知名医院在南通设立医疗机构,吸引上海高层次医学人才加入。在中央创新区、开发区、滨海园区规划建设国际化水准、产业化理念和“产、学、研”于一体的“国际健康产业城”。(2)推动教育领域合作。建立沪通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南通与上海两地职业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机构合作、职业院校合作等,提升南通职业教育水平,为南通产业转型提供大量高素质的适用技能人才,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定期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访问学者进入上海职业教育院校或相关机构,学习借鉴上海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推进南通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鼓励实力雄厚的院所来通设立分校、分支机构或实践、培训基地,尤其是吸引上海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来通办学,弥补南通高端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3)养老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吸引上海人到南通居住养老,促进南通养老产业的发展。

(八)生态的共保共治

上海为了应对人口膨胀、城市空间的蔓延、环境品质下降等问题,将整体强化江、湖、海、河、岛等多要素叠合的水系城市特征,彰显水、城共生的水系城市底蕴。进一步凸显上海拥江面海、河网交织、水田共生的自然山水格局,将形成多层次、多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体系,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上海将加强生态空间的保育、修复和拓展,生态环境联治联控,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严格保护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水域、海域滩涂湿地以及与其相依存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南通在接轨服务上海的过程中,应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的定位,使其成为上海的生态屏障,实现生态的共保共治:

(1)长江口生态保护战略协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以生态绿色为主题,优化沿江生态、产业和城镇布局,整合沿江岸线资源,加快五山及沿江地区修复保护,抓好港口搬迁、招商引资等工作,努力把南通沿江建设成生态风光带、科技创新带、现代农业示范带和特色城镇带,呼应上海市将崇明建设为世界级生态岛的决策部署。在沿江重点区域,对于不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功能区划的,影响饮用水安全、岸线利用不高的化学品生产企业实现有序搬迁。对于土壤和大气的治理,要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持续深化扬尘、餐饮、汽修、农业源等污染的治理,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2)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南通要下大力气淘汰能源消耗强度大、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重点淘汰和限制钢铁、水泥、钢丝绳等严重威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业。同时,严格限制新增污染源,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3)内河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河道整治方面,积极对河道实行分段管护,大力推行河长制,定期开展保洁作业,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域岸线的管理。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要采取接入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处理等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建立村庄地下排污管道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禁止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水。通过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实现在生态领域与上海的接轨。


(1) 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北京:中华书局,1930年第1版。

(2) 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第1~7页。

(3) 李强:“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南通代表团上的讲话”,《南通日报》,2016年12月19日。

(4) 陆志鹏:“在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4月27日。

(5) 南通市政府:《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2017年5月16日。

(6)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2015年10月29日。

(7) 杨雄:“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经济日报》,2016年9月27日。

(8)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9) 同上。

(1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11) 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委、统计局:《2016年上海市老龄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报告》,上海老龄委研究中心网站,2017年3月27日。

(12) 邰佳:“四大行上半年人员流动加速”,《劳动报》,2017年9月10日。

(13) 上海市统计局:《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统计信息网,2017年3月2日。

(14)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15)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16)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1176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6月。

(1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1176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6月。

(19) 李强:“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日报》,2017年6月20日。

(20)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7日。

(21) 南通市统计局:《2016年南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3月。

(22)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23)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

(24)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40)》,上海市规划局网站,2016年8月22日。

(2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1176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6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