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榛树生产及发展概况

一、榛树栽培现状

1. 历史与分布

榛为桦木科榛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0个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主产地为土耳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榛的大面积栽培种植比较少,但东北、华北的广大山区,都有野生品种,当地人采集其种子作为山货出售。我国对榛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最初,研究集中在野生榛种类、类型、形态与生态的调查及种质选优上。鉴于平榛具有果个小、果壳厚、出仁率低、产量不高等弱点,20世纪70年代,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在大连开展了欧洲榛引种及选种的研究、平榛(图1-1)选优研究。由于引进的欧洲榛不能适应我国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于1980年开展了平榛与欧洲榛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1996~1999年陆续选育出平欧种间杂交优系,1999年鉴定第一批平欧杂种榛品系,其具有果大、丰产、抗寒性强、果仁质量好等特性。这为我国榛子生产从野生走向栽培提供了优良品种资源。经过近40年的试验研究,目前选育优良平欧杂种榛(图1-2)品种14个,目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栽培。平欧杂种榛的培育成功,在榛领域的研究上是一重大突破,结束了榛树在中国没有园艺化栽培的历史,扭转了榛子市场只进口不出口的局面。目前在国内已掀起了榛树栽培热,很多地区的榛苗木和果实(图1-3)已给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榛树栽种面积较大,长江以南商品化栽培主要以欧榛品种为主,长江以北至黑龙江南部是平欧杂种榛分布面积最广泛的地区,具体包括黑龙江南部、辽宁大部分地区、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内蒙古南部、陕西、宁夏中南部、甘肃、青海南部、四川北部、新疆、云南、西藏南部等地区,即年平均气温3.5~15℃的地区均可栽培。

图1-1 平榛结果状

图1-2 平欧杂种榛丰产状

图1-3 平欧杂种榛果实

2. 生产现状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榛及其带壳种子都统称为榛子,且常把榛的带壳种子称为榛的果实。目前,我国栽培的榛子以平欧杂种榛为主。平欧杂种榛在种植户口中有较多俗称,如杂交榛子、大果榛子、抗寒大果榛子、平欧榛子等。榛子是营养丰富的干果,现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发展榛子生产,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可绿化荒山及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之一。

榛树规模化栽培历史较短,目前选育优良品种时多以果大、丰产、抗寒为指标。但榛果用于鲜食的比率仅占总量的20%,多数果实还是以加工为主,因此下一步,育种工作重点要集中在具有脱壳容易、含油量高等适于加工特性的品种选育中。

随着榛树栽植面积逐渐扩大,对优良苗木的需求更是急剧增加,生产上优良榛树品种应用的繁苗技术多数为压条繁殖。榛树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坐果率、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根据榛树的生长特点,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聂洪超等研究总结出“低干多主枝半圆形”树形及配套修剪方法。前期整形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树冠,增加枝量,形成一个能负担一定产量的树体结构;修剪就是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每年通过修剪(相当于平茬、强缓弱截)来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为结果打基础。

3. 在种苗繁育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杂乱,良种品评标准不够完善 榛树经济效益好,尤其是平欧杂种榛这一品系的一些优良品种,刚一问世就发展得非常火热。许多单位及个人为了追求效益盲目快速繁苗,一些刚培育出的试栽品系就被大量繁殖出售,个别的甚至以普通平榛等野生榛子苗冒充优良榛子苗出售。而大多数生产者又对其品种的特性不是很清晰,无法辨别,造成生产上品种混乱。

(2)繁苗技术落后,苗木质量差 现在许多单位或个人对榛树的苗木繁育多是采用常规繁苗技术,利用结果园来繁育苗木。繁育出的苗木不但单位面积数量较少,而且根系稀疏,苗高矮不一,较高的苗木达到2米,矮的只有几十厘米。对外出售的苗木分一、二、三级苗,而二、三级苗木根本就不适合建园。一些繁育苗木的榛园在七八年以后,母树大量抽条和死亡,给榛子的生产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专业化苗圃较少 生产上一般都是利用生产园繁苗,树上结果,树下繁苗。这不但造成生产园产量低,而且繁育出的苗木较少,质量差,易混杂,使得该类型园经济效益低下。而且采取这种不当的苗木繁育方法连年繁育苗木,会导致榛树因缺乏营养而大量死亡(图1-4)。令人担忧的是:目前,70%以上的榛子优良品种生产园都在繁育苗木。

图1-4 榛树母株缺乏营养抽条而死

(4)栽培技术普及较差 榛子新种——平欧杂种榛的出现拉开了我国榛子园艺化栽培的序幕。因为榛子人工栽培年限较短,生长结果习性较其他果树差别大,可借鉴的栽培技术较少,因此,生产上存在问题较多。

目前,在榛树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栽植密度大。榛子幼树结果较早,栽后第二年就能见果。生产上很多果农根据榛子结果早这一特点,为了追求前期产量,早见效益,建园的时候栽植密度较大。这就使得当榛子丰产年限到来时,枝条伸展不开,通风透光条件差,其产量上升幅度较小。

其二,整形修剪技术落后。榛树的整形修剪技术比较简单,但并不是说榛树就不需要修剪。从生产上看,很多榛园从未修剪,或沿用其他果树的修剪方法,修剪不到位或修剪错误,致使榛子产量较低或增产较慢。榛子的结果习性较其他果树不同,它需要长枝结果。因此,榛树修剪的目的就是要每年培养一定数量的长枝。在修剪中过多的轻剪缓放、过重短截及过大的开张角度、过度整形等都是错误的做法。

其三,病虫害防治力度不够。虽然榛子抗病虫能力强,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防治措施。有很多地区的果农在管理榛树时很少防治病虫害,一些常规病虫害不知道如何防治。甚至误解认为榛树抗病虫能力强不需要防治。图1-5所示为虫害导致的榛树树体死亡。

图1-5 虫害导致的榛树树体死亡

其四,间作物种植过多。在生产上,很多榛园都大量种植间作物,造成榛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有的间作物还与榛树争肥水,严重地影响了榛树的生长发育(图1-6)。

图1-6 间作物影响榛树生长

(5)对榛子品种特性、生长结果习性等不了解 很多果农对榛树的品种特性不了解,误认为榛树抗寒性都很强,果大就丰产。其实生产上推广的榛子优良品种抗寒性差别很大:有的只能在沈阳以南地区栽植;有的甚至可以栽到黑龙江、内蒙古地区。丰产性也不是由果实大小来决定的。榛树的枝条生长、雌雄花形成与着生部位、开花结果方式等与其他果树差别较大,很多果农栽培了多年榛树甚至没有看见过榛树开花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怎样结的果,管理不好榛树,甚至因为不适当的栽种而导致榛树死亡(图1-7)。根据平欧杂种榛对气候等主要栽培因子的要求和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强弱,将中国榛树适宜栽培区确定为4个:北部栽培区、中部栽培区、南部栽培区和干旱地带栽培区。每个栽培区都有其适宜栽培的品种。

图1-7 不适当栽种导致死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