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种经济动物疾病诊断与给药方法

一、疾病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发病病原体的特性不同,患病动物的种类和反应性不同,每一种疾病在临床表现、流行情况、病理变化和免疫生物学反应等方面各有其本身的特点。所以研究和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动物病理剖析诊断、实验室诊断、免疫学诊断等。

(一)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为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对患病动物的饲料、食欲、活动姿势、口腔、眼睛、鼻子、体表、肛门、粪便等进行观察检查和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直接对患病动物的体温、呼吸等进行检查,通过分析比较做出鉴别诊断。

(二)流行病学诊断

疫情调查可在临床诊断中进行。调查时要了解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疫区范围、患病情况、流行情况,是否经过确诊。同时了解疾病的传染方式和传播途径及饲养管理方法等,多给诊断疫情提供依据。

(三)动物病理剖析诊断

患病动物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如动物患病时,分析其体内的病理变化,对准确找到病变部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将病死动物体典型的病变组织,剪成(1.5~3)毫米×5毫米大小的病样后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将固定好的病料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检查病理变化。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是将采集的病料置于载玻片上制成压片,直接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除进行病理解剖变化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在剖检过程中靠发现虫体加以确诊。

(四)实验室诊断

诊断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除需要经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综合诊断以外,对于病原不同的疑难杂症,还必须采取病料送实验室检测,利用微生学或寄生虫学的方法进行检查,为动物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从而对疾病的性质作出诊断,并最终确认疾病。病原学诊断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显微镜检查

除某些形态较大的寄生虫可用肉眼做出判断以外,多数需将检验材料置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不染色,直接放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细菌性传染病病料经染色后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原体的形态检查,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依据或线索。

2.分离鉴定

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将病原体从病体中分离出来(细菌等用人工培养基分离,病毒等可用接种鸡肝或其他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分离病原体后,再通过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试验以及血清学等方面的检查做出鉴定。

3.动物接种试验

将患病组织病料制成悬液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接种于易感实验动物(如家兔、豚鼠、鸽等)。根据观察接种后动物体内变化及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来帮助诊断,并取材进行涂片检查和分离鉴定病原的性质。

(五)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两类。

1.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各项试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容易操作、反应快的特点,利用抗原与抗体的反应进行。一种物质经适当途径进入动物体后能引起动物机体产生与它相对应的特异物质——抗体,并且能与这种动物体产生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物质便称为抗原,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而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叫作血清学反应,可用于疾病诊断。

2.变态反应诊断

对于许多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特别是某些慢性病,动物对该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可产生高度反应物,当将其接种于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反应,这种反应叫作变态反应。此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有患过该病的动物才可发生相对的变态反应,而健康的动物或患其他病的动物则不发生。但这种特异性并不是绝对的。在兽医学上利用特异性变态反应来诊断鼻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棘球蚴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