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兔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驯化而来的,虽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但家兔仍然保持着其祖先的许多习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更好、更科学地饲养管理家兔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胆子小,怕惊扰

家兔是抗敌能力很弱的动物,遇外敌时几乎毫无自卫能力,故其警惕性很高。无论是在采食时还是在休息时,两耳总是竖起,注意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动物接近、震动、声音、阴影或光亮掠过),精神会高度紧张,以致在笼中到处奔跑和乱撞,同时往往出现一种声音响亮的跺脚动作。这种顿足声会使全兔舍或某一部分家兔同样惊慌起来。如果这种应激强度过大,将产生严重后果:妊娠母兔发生流产、早产;分娩母兔停产、难产、死产;哺乳母兔拒绝哺喂仔兔,泌乳量急剧下降,甚至将仔兔咬死、踏死或吃掉;幼兔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胀肚,并影响其生长发育,也容易诱发其他疾病,故有“一次惊场,三天不长”之说。然而,家兔对于经常出现的应激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适应,如颗粒饲料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以及夏天兔舍中安装的电风扇所发出的噪声等,这种刺激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家兔对一定程度的噪声也是可以耐受的。

2.夜行性和嗜眠性

野生兔体格弱小,对天敌的防御能力比较差,长期在特定生态条件下,兔形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性。家兔至今仍保留其祖先——野生穴兔的这种习性。在养兔场中,家兔白天表现得十分安静,除喂食时间以外,常闭目休息;而在夜间家兔采食频繁,十分活跃。据观察,家兔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夜间采食量占日采食量的70%以上,饮水量占60%左右。另外,家兔在某种条件下很容易进入困倦或睡眠状态,在此期间痛觉降低甚至消失,这种特性称嗜眠性。家兔的嗜眠性与它野生状态时的昼伏夜行有关。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对家兔进行许多小型的手术治疗。

3.喜干燥,怕潮湿

家兔是厌恶潮湿、喜干燥、爱清洁的动物,干燥和清洁的环境能保持家兔的健康。不难发现,家兔休息时经常卧在较为干燥和较高的地方。潮湿不卫生的环境往往使家兔易生病。这是因为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衍,特别是疥癣病和幼兔的球虫病,高湿度是其发生的必备条件。兔群一旦发生这些疾病,往往造成大批伤亡,损失非常严重。实践证明,清洁干燥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兔的健康,越是生产性能高的兔种,对环境卫生要求也越高。

4.喜清洁,怕污浊

观察发现,家兔有“三点定位”的习惯,即采食饮水、排便和休息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而且是相对固定的。生产中,为便于操作,饲槽和饮水器一般放在笼具的前面,其位置不由家兔选择。而休息和排便的位置,家兔可以自由选择。它们往往将粪便排在污浊、潮湿和气味不良的地方(多在笼具的后面两个边角),而休息的位置选择在干净卫生的地方。除了小兔以外,成年兔一般不会往饲槽里排便。

5.群居性差,同性好斗

小兔喜欢群居,但随着月龄的增长,群居性越来越差,性成熟后,在群养条件下经常发生咬斗现象,特别是公兔之间或者在新组织的兔群中,争斗咬伤比较严重。在配种期,只要两只公兔见面,似乎有不共戴天之仇,激烈战斗,咬得遍体鳞伤,直至分出高低。母兔性情虽然较温和,很少发生激烈的咬斗现象,但性成熟后,特别是妊娠后也喜欢独居。在生产中,由于性成熟前的幼年兔,撕咬和争斗现象较少,3月龄前的幼年兔多采用群养方式,以节省笼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3月龄以上的公、母兔要及时分笼饲养,一方面防止咬斗,另一方面可防止早配和乱配,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幼兔的生长。根据有关对比试验显示,分笼饲养与不分笼饲养的兔,在同等生长时期内生长速度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6.穴居性

尽管驯化历史已久,但直到现在家兔仍然保留着其原始祖先穴兔的打洞穴居的本能。即使多代没有接触地面,没有在洞内生活,但只要把它们放到野外或在地面饲养,家兔打洞的野性立即恢复,以隐藏自身并繁育后代。这一习性对现代化养兔无重要意义,但在建造兔舍和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时,必须要考虑;否则,选择建筑材料不合适,或者设计兔场考虑不周到,会导致家兔在兔舍内乱打洞穴,造成无法管理的被动局面。

7.啮齿性

家兔的门齿为恒齿,具有终身不断生长的特点。据测定,家兔门齿每月可生长0.8~1.5厘米,为保持上下门齿的吻合度,家兔需要依靠采食和啃咬硬物不断磨蚀来维持门齿的正常长度。在平时饲养管理中,如果饲料配合不合理,粗纤维含量较低或硬度不足,家兔会啃咬笼具,使之受到破坏。兔笼应坚固、耐用,少用木料,笼内要平整,尽量不留棱角,使家兔无法啃咬,以延长兔笼的使用年限。为了防止家兔啃咬木制或塑料笼具,可以经常给兔笼内投放一些树枝。最好将粉质混合饲料加工成硬质颗粒饲料,以利家兔门齿的磨蚀,防止家兔啃咬笼具。

8.耐寒冷,怕炎热

家兔被毛浓密,汗腺退化,较耐寒冷而惧怕炎热。家兔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25℃,临界温度为5℃和30℃。也就是说,在15~25℃的环境中,家兔自身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即可满足维持体温的需要,不需要另外消耗自身营养,此时生产性能最高。在5℃以上和30℃以下的范围内,家兔通过物理或化学调节可维持体温恒定,但超过这一界限,对于家兔是有害的,特别是高温的有害性远远超过低温。在高温条件下,家兔的呼吸加快,心跳增速,采食减少,生长缓慢,繁殖率急剧下降,在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出现“夏季不育”现象。相对高温而言,低温对于家兔的危害要轻得多。在一定程度的低温环境下,家兔可以通过增加采食量和动员体内营养的分解来维持生命活动。冬季低温环境造成生长发育缓慢和繁殖率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

虽然成年兔惧怕炎热而较耐寒冷,但出生后的小兔惧怕寒冷而需要较高的温度(出生后适宜温度是33~35℃),随着日龄的增加,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因此,提高环境温度是提高仔兔成活率的关键。

9.嗅觉、味觉、听觉灵敏,视觉迟钝

家兔嗅觉灵敏,可通过鼻子分辨不同的气味,辨别异己、性别。例如,母兔在发情时阴道释放出一种特殊气味,可被公兔特异性地接受,刺激公兔产生性欲;当把一只母兔放到公兔笼内时,公兔并不是通过眼看识别,而是通过鼻子闻出来的。如果一只母兔刚刚从一只公兔笼子取出而马上放到另一只公兔笼子里,这只公兔会因为这只母兔带有另一只公兔的气味,误认为是公兔进入它的“领土”而攻击这只母兔。

母兔识别仔兔也是通过鼻子闻出来的,寄养仔兔时,可利用这一特点,使被寄养仔兔身上带有这只母兔的气味,母兔就会误认为这是它的孩子而接受被寄养的仔兔。

家兔味觉灵敏,对于饲料味道的辨别力很强。在野生条件下,兔子有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饲料的能力。实践证明,兔子爱吃具有甜味和草苦味的植物性饲料,不爱吃带有腥味的动物性饲料和具有不良气味(如发霉变质、酸臭味)的饲料。平时如果添加了它们不喜爱的饲料,有可能导致拒食或扒食现象。

家兔的耳朵对于声音反应灵敏。兔子具有一对长而高举的耳朵,可以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转动,判断声波的强弱、远近。野生条件下穴兔靠着灵敏的听觉来掌握“敌情”。兔子胆小怕惊是因为听觉灵敏的缘故。

家兔的眼睛对于光反应较差。虽然家兔的视角很广,不转头便可看到两侧和后面的物体,但其对于不同的颜色分辨不清,距离判断不明,而且看不到鼻子下面的物体。母兔分辨仔兔是否为自己的孩子,不是通过眼看而是依赖嗅觉。同样,家兔对于饲槽内饲料好坏的判断也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鼻子和舌头。

二、采食与消化特性

1.家兔的食性

家兔属单胃食草性动物,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无论是青草、树叶,还是作物的种子及副产品,它们都爱吃。家兔的草食性决定了家兔是一种天然的节粮型动物,不与人争粮食,不与猪、鸡争饲料。家兔采食比较挑剔,喜食植物性饲料,不喜动物性饲料,考虑营养需要兼顾适口性,配合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应不超过5%;喜吃粒料,不喜食粉料;喜食含有植物油的饲料,国外有些兔场往往在配合料中加2%~5%的玉米油;喜食甜味的饲料。

在兔子的某些生理阶段,添加一些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饲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母兔在哺乳期又妊娠、仔兔补料、种公兔的集中配种期等。欲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家兔不爱吃的动物性饲料,可采取由少到多、逐渐适应的方法,或采取添加调味剂的方法来解决。

2.采食行为

如前所述,家兔具有啮齿行为,不采食时经常啃咬饲槽、木头、产箱等硬物。家兔采食前先用鼻子嗅来分辨饲料是否新鲜、有无异味。兔子采食时,灵活的两上唇上翘,露出吻合的门齿,非常灵活地摄取饲料,采食一口后,退缩回去仔细咀嚼。家兔采食饲料比较频繁,日采食次数与年龄有关,如6周龄仔兔每天采食约40次,每次消耗颗粒饲料大约2克;而15周龄的生长兔,每天仅采食25~30次,每次耗料7~8克。家兔还有用前肢快速扒草或饲槽中饲料的习性,有时甚至将饲槽掀翻,造成浪费。

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家兔采食次数夜间多于白天,即在黄昏以后到黎明以前,采食频繁,采食次数占全天采食次数的60%以上,采食量约占全天采食量的70%。当家兔经常采食某种饲料逐渐形成习惯后,突然改变饲料时,家兔或者拒食,或者采食量减少。事实上,在突然改变饲料的情况下,即使家兔采食量不减少,其胃肠的消化也不能适应,很快出现消化不良,粪便变形,甚至腹泻或肠炎。

3.家兔的食粪特性

家兔排出两种粪便:一种是粒状的硬粪,量大,粪干,表面粗糙,依草料种类不同而呈现深浅不同的褐色;另一种是团状的软粪,多时呈捻珠状,有时达40粒,质地软,表面细腻,如涂油状,通常呈黑色。前者多在白天排出,后者仅在夜间产生。但因为软粪直接被兔子吞食,一般是见不到的。软粪中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硬粪所含的营养虽然没有软粪高,但它是经过微生物代谢后的产物,具有一些特殊营养,对于家兔是有益的。通过采食自己的粪便,补充了常规饲料中所缺乏的营养物质,使之得到多次循环,这也是家兔能有效地利用粗饲料的秘诀所在。

4.胃肠壁的脆弱性

实践表明,家兔患消化系统疾病较多。家兔一旦发生腹泻或肠炎,很难救治,死亡率极高。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是造成消化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饲喂低纤维、高能量和高蛋白日粮,会使未完全消化吸收的过量碳水化合物进入盲肠,而造成一些产气杆菌(如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大量繁殖和过度发酵,进而破坏盲肠内正常的微生物体系和盲肠的正常内环境。那些具有致病作用的产气杆菌在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被肠壁吸收,并使肠壁受到破坏,肠黏膜的通透性增高,大量的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造成全身性中毒。由于肠道微生物的过度发酵,产生小分子有机酸,使后肠内渗透压增高,大量水分子进入肠道;又由于毒素的刺激,肠壁蠕动加快,造成急性腹泻,继而转化成肠炎。由此可见,粗纤维在维持家兔正常的消化功能方面发挥了其他营养物质所不可代替的作用。此外,饮食不卫生、饲料突变、腹部受凉等因素也将引起兔子消化道内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腹泻和肠炎。

5.家兔的消化特点

(1)对粗纤维的消化 家兔消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发达的盲肠及其盲肠内微生物的消化。兔子盲肠有适于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环境,给以厌氧为主的微生物提供了优越的活动空间。在兔的消化过程中,粗纤维保持消化物的稠度,有助于形成硬粪。盲肠微生物的巨大贡献是对粗纤维的消化。它们可分泌纤维素酶,将那些很难被利用的粗纤维分解成低分子有机酸(乙酸、丙酸和丁酸),被肠壁吸收。同时,提高了饲草中粗蛋白的利用率。但是,家兔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很低,甚至不如猪。家兔对粗纤维消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兔对粗纤维的消化主要在盲肠中进行,饲料通过消化道快(一般家兔在进食后3~5小时开始排泄,而猪为18~24小时,马为2~3天,牛、羊为7~8天),且饲料采食量大。在此期间,家兔借助快速通过的方法很快排泄难以消化的纤维,能有效地吸收饲料中的非纤维成分。所以,家兔具有很强的利用低质粗饲料的能力,具有把低质粗饲料转化为兔产品的巨大潜力。

(2)对饲草中的蛋白质的消化 研究表明,家兔与其他草食动物相比,能更有效地利用饲草中的蛋白质。以苜蓿干草为例,家兔对其蛋白质的消化率为73.7%,马为74%,猪低于50%。这主要是因为家兔有发达的胃和盲肠,进入兔胃内的饲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机械和化学作用,进入盲肠的食糜可被微生物充分分解而被利用,一部分转为菌体蛋白,通过软粪方式被家兔采食,软粪中的微生物被家兔利用,蛋白质被再利用。

(3)对淀粉的消化 兔盲肠内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较低,但淀粉酶的活性较高,因而兔盲肠对日粮中淀粉、糖分解的能力较强。如果喂给富含淀粉的日粮,在活性高的淀粉酶作用下,能产生被细菌利用的底物,使细菌繁殖增快并产生毒素,发生腹泻。因此,对日粮中的淀粉含量应适当控制。

(4)对粗脂肪的消化 家兔对各种饲料中粗脂肪的消化率比马属动物高得多,而且可利用高脂肪含量(20%)的饲料。据国外一些研究资料,饲料中脂肪含量在10%以内时,其采食量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10%时,其采食量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这说明兔子不适于饲喂高脂肪含量的饲料。

(5)对钙、磷比例要求 一般畜禽对饲粮中的钙、磷比例要求很严,通常为(1.5~2)∶1。但家兔可以忍受高钙水平,如当饲料中含钙量多到4.5%(正常的不到1%),钙、磷比例高达12∶1时,也不降低其生长速度,且骨骼灰分正常。但是,高磷对兔是有害的,可使兔子表现出软骨症,幼兔出现佝偻病。当饲料中磷含量达到1%时,饲料适口性降低,会造成家兔拒食。

三、体温调节特性

家兔是恒温哺乳动物,正常体温为38.5~39.3℃。为了维持这一恒定温度,家兔主要依靠自身产热、散热和保温等过程的动态平衡来实现。家兔体内组织细胞的活动都会产生热量,其中肌肉、内脏和各种腺体产热量最多,饲料在消化道内的发酵也产生一定热量。家兔的散热途径为体表皮肤散热、呼出气体散热、吸入冷空气散热、饮入冷水散热等。因家兔皮肤缺乏汗腺,且体表有很厚的被毛形成热的绝缘层,所以家兔体表的散热能力较差。而呼吸散热是其主要的散热途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家兔依靠增加呼吸次数,增加呼吸气体、蒸发水分的量来散热,借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但是,家兔依靠增加呼吸次数散热来维护体温恒定的能力是有限的,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家兔喘息不止、体温升高,进而出现热应激反应,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家兔不耐高温,但比较耐冷。适宜家兔生活和繁殖的温度是15~25℃。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都会降低其生产和繁殖性能。仔兔由于缺少被毛,没有保温层,所以耐热不耐冷。仔兔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外界环境温度对仔兔的体温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仔兔的体温调节特点,为仔兔提供较高的环境温度,以保证其正常发育和成活率。

四、繁殖特性

家兔的繁殖过程与其他家畜基本相似,但有其独特的方面,不了解这些特点,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家兔的繁殖规律。

1.具有很高的繁殖力

家兔性成熟早,妊娠期短,世代间隔短,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窝产仔数多,是其他家畜不能相比的。以中型兔为例,仔兔生后5~6月龄就可配种,妊娠期1个月,一年可繁殖两代。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每只繁殖母兔可年产8~9窝,每窝可成活6~7只,一年内可育成50~60只仔兔。若培育种兔,一年可繁殖4~5窝,获得25~30只种兔。

2.卵子大

家兔的卵子是目前已知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也是发育最快、在卵裂阶段最容易在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卵子。因此,家兔是很好的实验材料,被广泛用于生物学、遗传学、家畜繁殖学的研究。

3.刺激性排卵

母兔的卵巢内常有处于不同阶段的卵泡,可随时排出。但排卵不是自发的,而需要某种条件刺激,如在与公兔的交配、或药物的刺激等条件下,方可将成熟的卵泡排出。排卵的时间多在交配后10~12小时,若在发情期内未进行交配,母兔就不排卵,其成熟的卵泡就会老化衰退,被机体吸收。

4.两个子宫

家兔有两个互不相连的子宫,各自开口于阴道。这使母兔有时会出现双重孕现象,即第一批胎儿产出后,隔数小时,甚至几天后又产出第二批胎儿,这是两次受孕、胎儿各在一侧子宫发育的结果。

5.没有规律性的发情周期

家兔的这一特性与其刺激性排卵的特性有关。没有排卵的诱导性刺激,卵巢内成熟的卵子不能排出,当然也不能形成黄体,所以对新卵泡的发育不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家兔不存在有规律性的发情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卵巢内总是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在前一批发育卵泡尚未完全退化时,后一批发育阶段的卵泡又接着发育,而在前后两批卵泡的交替发育中,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高有低,母兔的发情症状就有了明显与不明显之分。因此,即使在母兔没有发情症状时,其卵巢内仍有卵泡在发育,如进行强制配种,母兔仍有受孕的可能。这对于现代化畜牧生产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胚胎在附植前后的损失率高

家兔的胚胎在附植前后的损失率较高,为29.7%,附植前的损失率为11.4%,附植后的损失率为18.3%。对附植后胚胎损失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母兔肥胖,交配后9日龄胚胎的存活情况,肥胖者胚胎死亡率达44%,中等体况者胚胎死亡率为18%。影响胚胎损失率的其他因素包括高温应激、惊群应激、过度消瘦、疾病等,在饲养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7.假妊娠比例高

母兔经诱导刺激排卵后并没有受精,但同样形成黄体并分泌孕酮,刺激生殖系统的其他部分,使乳腺发育,子宫增大,状似妊娠但没有胎儿,此种现象称为假妊娠。假妊娠母兔在妊娠16天后黄体退化,表现临产行为:衔草、拉毛做巢,甚至乳腺能挤出一点乳汁。假妊娠在某些兔群中的出现率很高,在生产中应注意观察,只要母兔在配种后16~17天出现流产症状,就可判断为假妊娠。假妊娠过后立即进行配种极易受胎。不育公兔的性刺激、母兔群养和仔兔断乳晚是引起家兔假妊娠的主要原因。生产中常用复配的方法防止假妊娠。

8.皮脂腺

家兔有4对与生殖有关的皮脂腺,这些皮脂腺的分泌物都具有特殊的臭味,这些气味与繁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公兔身上特有的气味,能引诱和促进母兔的发情,并接受交配。

9.早、晚性活动旺盛

家兔的性活动有一定规律性。在一天内,日出前后1小时、日落前2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性活动最强烈,此时配种率较高。掌握这一规律,便于合理安排一天中的配种时间。

10.夏季不孕

这主要是针对公兔。在炎热的夏天,持续高温和过长的光照时间,导致公兔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睾丸体积缩小,精液品质下降,表现为精液量减少,精子浓度降低,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增加,从而影响受胎率。一般认为,公兔的光照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环境温度不宜超过30℃。夏季对母兔的影响要比公兔小得多,母兔主要表现为发情特征不明显,因食欲降低导致体况差,配种后受胎率低。为提高家兔繁殖力,保证一年四季均可配种,必须人为改造环境,调整日粮结构,降低饲养密度,多喂青绿饲草,增加空气流通等。

五、生长发育特性

1.胚胎发育后期较快

家兔在胚胎期的生长发育,前期较慢,后期较快。胎儿的体重不受性别的影响,但受胎儿数量和母兔营养水平的影响。

2.仔兔相对生长比其他家畜迅速

仔兔出生时,全身无毛,不睁眼,耳孔闭塞,不能自由活动。但它们出生后生长发育极为迅速。3~4日龄绒毛长出,10~12日龄睁眼,20日龄左右开始吃料,30日龄被毛形成。一般品种的初生体重只有50克左右,1周龄时体重可增长1倍,4周龄时体重相当于初生体重的10倍(约为成年兔的12%),8周龄可达成年体重的40%。

3.仔兔的生长速度与吮乳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胎多仔时虽然窝重大,但个体体重较小。出生后几周内,仔兔的生长潜力很大,但受到养分供给量的制约。仔兔的生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兔的泌乳量和同窝仔兔数。

4.幼兔年龄愈小,相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愈高

在正常情况下,幼兔随着周龄和体重的增长,日增重呈上升趋势,如新西兰白兔在8周龄时日增重达到高峰,9周龄以后开始变慢。3周龄时饲料转化率为2∶1,越往后越低,8周龄时为3∶1,10周龄时为4∶1,12周龄时为5∶1以下。

在生产中一定要根据家兔早期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规律,抓好幼兔的饲养管理,尤其是肉兔生产。

5.家兔的生长因性别不同而不同

不同性别幼兔的增重速度也有差别。这种差别在8周龄前不明显,在8周龄以后到26周龄,可明显表现出来,在此期间,公兔的生长速度总是落后于母兔。因此,同一品种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公兔,体重总是比母兔小些。

六、换毛特性

家兔刚出生时全身赤裸,没有被毛生长,3~4日龄被毛才开始生长,到30日龄左右开始脱换,以后就进入有规律的年龄性换毛和季节性换毛时期。

1.年龄性换毛

所谓年龄性换毛,是指幼兔生长到一定时期脱换旧毛、长出新毛的现象。这种随年龄增长进行的换毛,在兔的一生中共有两次:第一次换毛约在生后30日龄开始到100日龄结束;第二次换毛约在130日龄开始至190日龄结束。年龄性换毛因品种、营养、气温不同而有差异。

2.季节性换毛

所谓季节性换毛,是指成年家兔在每年春、秋季的换毛。春季换毛在3~4月份,此时日照渐长,天气渐暖,家兔便脱去“冬装”换上“夏装”;秋季换毛在8~9月份,此时日照渐短,天气渐凉,家兔便脱去“夏装”换上“冬装”。换毛的早晚和换毛的持续时间受家兔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水平及气候的影响。家兔换毛是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在换毛期间,需要供给家兔丰富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