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产业链 :理念·模式·设计·案例
- 杨敬增
- 10字
- 2020-08-28 08:20:19
第4章 古代哲学的启示
4.1 “合纵连横”
4.1.1 故事概要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至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国家之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以秦为首的大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据此,当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略家,如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战略家们游说各国,合纵既可以对楚,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这就是所谓的“朝秦暮楚”。但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的策略,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各国的连横也在一定程度上求得苟安。
然而,以秦相张仪主导的秦国连横活动,目的却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最终成就大秦霸业。这一策略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
4.1.2 现实的启迪
产业链的规划与建设,就是如何建立合纵与连横关系的博弈。
如果我们将一个个独立的产业领域比作秦国之外的六个小国,就会发现,围绕着企业面临的处境,合纵时时在发生。我们对内降低成本已经到了极限,对外开展协作也已经控制成本到底线,但是一切努力之下,许多时候,仍然不能和市场这一“大国”抗衡,举步维艰。我们也时常“朝秦暮楚”,在不同的领域中“跨界”,在市场的缝隙中游走,“连横”以求得一时缓解,我们称为“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新的增长点很快被不少“弱国”竞相模仿,一时的安宁很快又被打破。
于是,转型升级被提到日程,但真正的转型需要不菲的投资,革命化的升级面临技术、设备和运行等一系列瓶颈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时间,我们能否以不多的时间赢得先机?
我们能不能先静下来,像秦相张仪一样,想想我们的目的何在?
然后再谋求我们的“霸业”——可持续发展。
4.1.3 惯性中创新
创新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之中稳操胜券,占得先机。
要想积极“连横”,先要分析市场这个“大国”有什么特点。
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是商品交换顺利进行的条件,是商品流通领域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基本特征是统一、开发、竞争、有序。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三要素: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市场是巨无霸,要和它“连横”,又不被它吃掉,一定要看它缺什么,或者说,它的短板是什么。
经济学没来得及告诉我们,但从无数次教训中人们悟到,市场的短板是惯性,缺少的是创新。
任何事物发展具有一定惯性,即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保持原来的趋势和状态,虽然产业对未来不可把握,但是人类的认识、思维的进步使人们发现“规律”的重要性。作为企业,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包括市场的、顾客的、技术的、企业发展的)必定增大企业经营的胜算。
在惯性的维持阶段,市场盼望创新,但市场创新不同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属于较为广义的创新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说到创新,常被大家理解为某项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这种把“创新”仅限于技术范畴的狭隘理解,妨碍了人们运用“创新”这一锐利武器。因此,我们应该拓宽创新的视野,将创新理解为一个远远超出“技术”范畴的、综合性的经济概念。
新型的产业创新,在于不分行当和领域,将市场需求以系统方法组合,以物质流的视角分配资源,以循环形式推动清洁生产,以全新的观点推出产品,这样与市场“连横”,快半拍,早一步,正是市场所期待的。
例如,当机械手表已经被瑞士工匠做到十分精致时,其瞬时日差(仪表业术语,指在一个短的时段和规定的环境条件中,用测试仪器所测得的日差测定值)也只能在几十秒之间,多年间市场呼吁更快更准的新产品问世,在这个市场惯性期,手表行业主动创新,与电子业合作,将石英谐振器这种具有极高的频率稳定性的谐振元件用于手表行业,使瞬时日差轻松进入秒级,精度提高了几十倍,新的产品在市场称霸几十年。这不是一个单纯技术的创新,而是理论、方法和合作的创新。
4.1.4 合纵中发展
再说“合纵”,六国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但合来合去还是太弱,最终被强国消灭。而循环产业链主张的“合纵”则是组合优质的生产要素,在原料、技术和市场方面实现强强联合,这样才能和市场抗衡,立于不败之地。
在传统生产要素中,人们往往对于劳动力、土地、资本这些物质化的因素较为重视,认为是组成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源,其实无形资产技术、信息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要特别提到的企业家才能,作为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无形资产,在生产要素中尤其起到主导作用。
西北某地每年产生大量的碎玻璃,利用价值很低,几十元一吨还要给废品回收处送上门去,往往还不够运费。废碎玻璃是城市垃圾中最难处理的一部分,既无法焚烧,也无法在填埋中降解,各种玻璃成分复杂,一些碎玻璃还存在有害的成分,随意丢弃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可是长期堆存既占地又麻烦,而且不符合工业废弃物管理规范,必须花一吨几百元的处理费用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仅处理费就要几十万元,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看来,这个“小诸侯国”是走到了头,然而且慢,张良、苏秦一类的人才出现了。某研究单位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了碎玻璃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他们建立废碎玻璃回收及综合利用项目,回收利用废碎玻璃生产加工泡沫玻璃。这是一种以碎玻璃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发泡剂后,通过窑炉高温发泡和退火冷却后制得,具有均匀的独立密闭气隙结构的新型无机绝热材料。在超低温到高温的广泛温度范围内不变质,被誉为“不需更换的永久隔热材料”,可用于外墙节能保温材料产品和石油输送管道的保温。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1756万元,利税309.13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0个,形成了玻璃循环利用产业链。近年来该企业又投资引进更现代化的泡沫玻璃生产线,可对废碎玻璃进行充分回收,由于全地区只有这一家企业能生产出这种泡沫玻璃,产品又有很强的保温性和防火特点,价格却低于泡沫保温材料的一半,已经有很多客户向他们发来了订单,预计年收益能达到1.5亿元,实现废弃玻璃的最大循环利用。
上例中汇集了发泡玻璃这一高新技术、建筑外墙和石油管路保温这种现实需求,以及资源再生政策准入的利好形势。广义的各种生产要素一经组合,形成了全新的市场产品和良好的营销格局。因此,优质生产要素的发现和组合,是企业由弱到强、由点到面的重要保障。
总之,“合纵”需强强联合,“连横”要创新发展,大业可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