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传承红色基因 不负初心使命
- 2018年理论宣讲秀 惠民精品课评选优秀宣讲稿集
- 丛培科
- 6488字
- 2020-03-26 16:01:20
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 蒋玲玲
提到红色基因,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某个人物,或许是某种情感。对我而言,在我很小的时候,脑海里就镌刻下了红色的印迹。
我的爷爷,是一位老八路,一名老党员。爷爷参加过很多著名的战役,立过很多战功,也得到很多军功状,这张已经发黄了的二等功功劳状是其中保留下来的一张。这张代表着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证书,是爷爷一辈子的骄傲。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总缠着爷爷讲故事,爷爷就会一边很高兴、一边又小心翼翼地把这张功劳状拿出来,给我讲故事的同时教导我什么是人民军队,什么是共产党员。其实,爷爷还有另外一张有特殊意义的军功状,没能留下来。那是爷爷在淮海战役中负伤后国家发的二级伤残的残疾证,拿着它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国家待遇。但那时候国家还比较困难,爱国心切的爷爷也没有其他方式可以为国分忧,于是一向服从组织安排的爷爷第一次向组织提出了反对意见,固执地要求把自己的二级伤残降为三级伤残。到后来,那张降了级的残疾证也不见了。爷爷说:“只要国家需要,让我干啥都行,我老了,上不了战场了,至少还可以为国家减少一些负担。”那个时候,我还不能理解这位老人的所作所为,但有些珍贵的东西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这两张记忆深刻的证书,伴随着我的成长,也鞭策着我追寻先辈的足迹。长大后,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校教师,我特别希望能够弄清楚,当爷爷捧起那张功劳状的时候,当爷爷藏起那张降了级的残疾证的时候,他的身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我的爷爷,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人民战士中的一个,能够孕育培养这种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的一个组织呢?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道:“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明白,原来爷爷身上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而中国共产党是用红色基因武装起来的政党。红色基因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也不是一个个冰冷的名词,她应该有血有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触摸早已融入我们血脉的,属于中国共产党,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
在历史中追寻红色基因
1921年,在嘉兴南湖这艘红船上,初生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了自己的第一份《纲领》,上面清楚地写着,宣传共产主义!那时,中国正面临着亡国灭种危机,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轮番登场,先后300多个政党恶斗不止,国家和人民却仍然深陷于军阀混战、列强蚕食的苦难深渊。共产主义这面旗帜,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前途。这个由50多人组建的政党,大声宣布:我们要造一个新世界!怎么理解这个新世界呢?这个新世界,是属于多数人的,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世界,我们不仅要救民族于水火,还要实现民族复兴。从此以后,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在共产主义旗帜下,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在红船上,我们追寻到共产党“敢为人先”的红色基因。红船建党至今97年了,在这97年的奋斗历程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忘记红船赋予他们的初心,也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1927年,井冈山。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再是新生儿,她刚刚经历了大革命失败血与火的考验,革命进入低潮。白色恐怖下的探索是艰难的,在井冈山初期,好不容易凝聚起的武装力量又接连遭受了几次打击,损失惨重,而且损失的不只是革命力量,还有革命斗志和信心。在强敌面前,不少人心生疑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面对日益蔓延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写下了这封著名的信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信里,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阐明了革命的未来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一种必然性,使全党、全军明确了共产主义的前途,重燃了希望,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如李大钊所呐喊:“试看未来之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井冈山上,我们追寻到共产党“坚定信念”的红色基因。正是星火燎原这样一种信念,造就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也让我们今后在遭受各种逆境考验时,始终坚守本心,始终砥砺前行。
是啊,有了中国共产党,星火定能燎原。为了共产主义能成燎原之势,我们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1934年年底我们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战略大转移。最初,中央红军血战湘江,与远超自己十几倍的敌军殊死激战,虽然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但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长征中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水都被血染红了,自此当地百姓有了“三年莫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的说法。湘江一战后,紧接着,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这一路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那么,这一路到底有多艰难呢?这组数据就可以说明。长征前,我们党已经有30多万党员,长征结束后,即便算上后来加入的新人,才4万出头。可以说,长征,就是一条烈士身躯铺就的路。记得有一册长征回忆录里有这样的描述:“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长征虽然艰难,但不仅没有摧毁我们党,反而让我们党越挫越勇。长征途中,我们追寻到共产党“不怕牺牲”的红色基因。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写下七律赞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经过长征,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知道了共产党,知道了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多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长征胜利结束后,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在延安,条件很艰苦,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面临给养困难,但我们没有通过增税解决问题,而是和群众一道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边区政府主席到乡长,除了津贴有点差别外,其他衣食住行完全平等,津贴收入也不会超过普通工人;群众不识字,我们就用投豆子、烧洞、画圈等办法保障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群众真正成为边区的主人……到处都是新气象。在延安,我们追寻到共产党“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分别访问重庆和延安,蒋介石和毛泽东先后请他吃饭。当时正值艰苦抗战时期,蒋介石列支800元宴请费,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各级官员轮番宴请,但无论什么山珍海味陈嘉庚一口也吃不进去,这样的招待让陈嘉庚很反感,于是他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罢宴声明。接着他去了延安,毛泽东在窑洞外东拼西凑请他吃了一顿农家饭,吃的是他自己种的豆角和白菜,最撑场面的就是一人一碗鸡汤了,这还是邻居大娘听说有贵客来专门送过来的,整顿饭算下来也就一块五毛钱。而且吃饭的小桌坑坑洼洼,只铺了几张旧报纸遮丑。这样的一个党,这样的一个政权,这样的淳朴群众,这样的新气象,让陈嘉庚感慨万千。一回到重庆,他就立马召开记者会,告诉全国人民“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延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希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哪怕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哪怕是做了掌权者,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也正因为坚持这样的初心,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才会有解放战争时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才会有“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样的鱼水深情。
1949年3月23日,去北平前,毛泽东把党政军领导叫到自己的土坯房前再次叮嘱:“我们进北平,不是去享福。”他还风趣地说道:“今天是个进京赶考的日子,希望我们都能考个好成绩。”他把执政、筹建新中国比喻为进京赶考,这样的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中国的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作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能源,我们的石油产量可以忽略不计。所幸,1959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举国欢腾。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大油田,怎么开发呢?当时我们一无经验,二无技术,设备也不行,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根本开发不了。”这时共产党员王进喜宣誓:“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和他的队友,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分分内分外,不分前线后方,一心扑在工作中,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为的是摘下贫油国的大帽子,为的是祖国荣光!这张照片我们都很熟悉,这是在发生井喷的关键时刻,铁人王进喜跳下泥浆池,用自己身体搅拌泥浆的感人场面。其实,铁人不只有王进喜,铁人代表的是大庆人这个群体。工程队长朱鸿昌,在一次管道开裂的时候,用双手捂住开裂的管道,让焊工在自己手边焊接,尽管被烫伤也没有松手;通信工人肖全法,在电线被风吹断后,把自己当作导线,忍着被电击的痛苦,让紧急电话拨了出去;维修队长奚华亭在油罐起火的时候,把自己当作灭火器,用身体压住了火焰……这都是拿命在拼啊!在大庆,我们追寻到共产党“创业奉献”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大庆人就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三年拿下大油田,靠的就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困难无处不在,共产党员的身影自然也是无处不在。除了开发大油田,我们还要研制“两弹一星”。这可是国之重器,光讲干劲可不够,需要各样顶尖的专业人才。“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克服重重阻碍义无反顾回国,因为“国为重”;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核武老人”魏世杰26年隐姓埋名戈壁荒滩,26年视牺牲为光荣,退休后,当他面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妻女和先天智障的儿子这样的不幸时,依然乐观坚强,一心向党,他义务为社会各界宣讲红色故事,播种红色基因,因为“国为重”。在罗布泊,我们追寻到共产党“热爱祖国”的红色基因。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铸就了无私奉献、即便是建设时期也舍生忘死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成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
同样是在建设时期,还有一个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他就是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填过这样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首词上阕“追思”,下阕“明志”,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的思念和崇敬之情,也彰显了总书记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关于焦裕禄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足以让我们动容,但这张照片大家看过吗?当年,他在兰考只拍过四张照片,其中三张是工作人员偷拍的,唯一一张肯拍的照片是1963年在他自己亲手栽种的泡桐树边。他带头种树是为了治理兰考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他种泡桐树是因为这种树好种易活长得快,而且不跟农作物争夺水、光和养分,所以在兰考广栽泡桐树。焦裕禄就像泡桐一样,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他在兰考的475天时间里,一心为民,深受爱戴。为缅怀焦裕禄,兰考人民把这棵泡桐树亲切地称为“焦桐”,有一家人三代为其守护,所以才会有这首词里“把泪焦桐成雨”的感人场景。如今,这棵焦桐已经20多米高,焦裕禄的“公仆精神”也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基因。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共产党人承担的任务不同,有着不同的精神体现,但是红色基因一脉相承。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那么,改革开放时期的共产党人,又是用怎样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红色基因呢?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一文中这样说道:“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顽强拼搏,勇往直前。”
村官吴仁宝,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非凡胆略,带领华西村百姓高举旗帜、开拓进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金牌工人许振超,自学成才、苦练技术、一身绝活,他的团队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年逾古稀仍然坚持学习新技术,只为让中国“战鹰”上那颗“中国心”跳跃得更加有力。还有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点赞的,航空报国英模罗阳、新时期共产党人楷模兰辉、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科技报国榜样黄大年,以及执着的翻译家宋书声、最美乡村医生贺星龙、带村致富能手李元敏等。他们各有各的故事,每一个人的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汇成了历史的洪流;他们各有各的初心,每一个人的初心凝结在一起,就凝成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在他们身上,我们追寻到共产党“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红色基因。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产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红色基因!
在伟业中传承红色基因
从历史中追寻到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让她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红船建党,到新时代勇立潮头,苦难而辉煌的97年历史图景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坚持和追求,就是我们党传承红色基因的真实写照。追忆往昔,西柏坡毛主席“进京赶考”的告诫依然声声在耳;立足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场考试”还在继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想写好新时代的答卷,必须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坚持理论武装。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要在新的征程中建设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必须更加自觉地用它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勇于承担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前进路上还有许多矛盾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风险挑战需要面对。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华清诞辰100周年提到的那样:“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乐于实干苦干。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说:“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同样,传承红色基因,也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每个人都要听红色故事、传红色精神、做红色传人,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工作与生活中去,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让红色基因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西海岸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使命、激情干事,迸发出建设“深度军民融合、全面经略海洋、建设美丽新区”的磅礴力量,谱写出令人瞩目的新区篇章。
我们充满激情实干。接续开展项目攻坚、挂图作战,十大功能区竞相绽放。新区经济总量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连续四年综合考核全市第一,对青岛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我们昂扬斗志实干。出色完成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服务保障任务,高水平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东亚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啤酒之城”“影视之都”“音乐之岛”“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更加璀璨。
我们饱含深情实干。群众的想法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始终服务在群众身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
“实干苦干、先行先试、善作善成”,这就是新区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这就是红色基因在新区这片热土上结出的硕果。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