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协同困局(《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第12期)(哈佛商业评论)
- 哈佛商业评论
- 892字
- 2021-04-29 13:42:06
致读者 TO THE READERS
协同合作
卡在哪?
许多领导者在被问到公司是否重视协同合作时,都会给出十分肯定的回答。但是在被问到公司推进合作的战略是否有效时,答案就不一样了。尝试创造合作氛围的领导者们发现,尽管他们为推进协同合作付出过很多努力,但改进措施似乎都无法持久,抑或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挫败感让他们日益强烈希望提升协同合作效率,并为此做出更多努力尝试,然而真正取得成效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协同合作推行起来会这么难?
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很多领导者认为这是一种努力就可以获取的价值,而不是应当传授的技能。正是因为他们抱着这种狭隘的理解,致使他们在推进合作时,认为可以通过许多方法,从开放办公到制定正式合作目标等制度上的支持,为合作创造机会。但这些方法总的来说都是在试图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支配员工。最终,无法真正实现协同合作。
再者,致力于创造合作机会的领导者,大都重视为员工灌输相应的价值观,或是设计适合合作的环境,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即许多行业中能够长期持续下去的合作里普遍存在着某些共通的心态:尊重同事的付出,对他人的新创意实验保持开放的态度,留意个人行动会对同事的工作以及项目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态度并不新奇,但是却不多见。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只考虑自己的地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鼓励员工关注外界,克服这种不学习他人,只关注自己的倾向就是领导者应承担的任务。
这是本期《破解长久合作困局》一文给领导者的提醒:要实现合作,需要培养特定技能。这项任务听起来似乎很难,但一些组织已经给出破解方法。作者弗朗西丝卡·吉诺(Francesca Gino)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她分析了多个行业中能够长期持续的合作,并对这样的组织进行研究,总结出六大技巧。他认为,这六项技能相互支持,乃至彼此共生,所以最理想的做法是让员工全部学习,并经常利用,如此才能构建起积极的动态。
然而,这种动态必须由领导者启动。许多领导者——哪怕是信奉开明管理理论的领导者——都未能长期坚持对他人表示尊重或努力赢得尊重。只有定期直面自己的错误、主动认真倾听员工的看法、以保持尊重但直接的方式质疑别人的观点和行为,才能促进长期合作。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辑部 hb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