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改制与重新定位

对于苏东剧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包括“和平演变”“高层特权”“政治民主化不够”“无多党制”“经济停滞”等,主流的范式是“和平演变”。我认为从制度上分析更能说明问题,苏联的解体关键是制度原因。

从总体上考察,导致苏联解体的制度短缺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苏联的制度存在先天不足。一方面,苏联在制度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创造,而是模仿了拿破仑的制度。这一点在国内首先是龚祥瑞先生从法律体系方面指出的。在俄罗斯的历史上,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基本上说法语,与法国有密切联系,而法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传统,拿破仑发明的选举基本上是钦定的,这些特点对俄罗斯有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苏联把意识形态的理想与现实的制度混淆在一起,把共产主义完全形式化了,使制度产生了合法性危机。苏维埃只有原则,没有制度。列宁在1921年的《共青团的任务》中说,50岁的人看不到共产主义了,15岁的人肯定可以看到。列宁留下了口号,但还没有来得及从制度上思考就去世了。后来的领导人也不断做出许诺,为苏联人民描绘了一幅幅乌托邦的图景,但是这些图景从来没有实现过,这就使人怀疑基本制度的合理性。老百姓很现实,诺言总是要兑现的,兑现不了就很危险。科学的理想不能与现实混为一谈。西方人就把宗教与现实的政治制度分得很清楚,二者相互补充、相互维护其合法性。

第二,苏联的制度直接产生于战争环境,带有很深的战争时期留下的烙印,没有实现转型。如干部选举、干部特权等都是把特殊问题普遍化,把战争中形成的制度固定为正常制度。如苏联为上层人物服务的“特殊商店”本来是一种临时政策,源于列宁对粮食部长饿倒在演讲台上制定的临时措施,后来逐步变成了制度特权。然而,这些战争年代老百姓能容忍的现象,在和平年代就无法容忍了。在解体之前,人民对上层统治者的特权生活就怨声载道,因此最后发生了只有两个人为苏共垮台殉葬的悲剧。美国除了总统等极少数人外,一般人没有特权,总统下台后除了拿应得的退休金,国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外,再没有更多的特权了。

第三,苏联制度存在后天不足,苏维埃制度缺乏创新机制。斯大林没有改变战争体制,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体制,使苏联的制度越来越僵化。这套僵化体制习惯于用阶级斗争办法解决所有社会和政治分歧,从未从制度上考虑。更糟糕的是,由于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以及和资本主义“你死我活”的关系,丧失了在制度上学习西方的可能性,也丧失了自我批判的可能性。这样,对于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缺乏相应的制度来解决,这集中体现在政府机制不能把技术普及化。苏联卫星上天不能带动经济发展,而美国卫星上天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从苏联的国际环境来看,是十月革命后定位不当。一是孤立自己。列宁开始认为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能够维持下去,后来有所动摇,认为社会主义的生存必须解决资本主义包围问题,尤其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更是认为苏联必须融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后来斯大林提出“两个世界市场”的理论,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割裂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另一个定位错误是搞革命输出。革命输出造成对他国内政的干预,不仅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包围,而且招致了被输出国人民的不满,最后还发生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使国际关系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和平环境,极大地消耗了国力。

现在的俄罗斯何去何从?有说是三不政策:不回到过去,也不否定过去的成绩;不搞激进改革;不照搬西方。总的来看,俄罗斯的走向是传统的俄国路径,重振东正教思想,融入欧洲。列宁曾经寄希望于欧洲革命,后来又转向了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打的是“东方”牌,以对抗西方。现在俄罗斯抛弃了社会主义能够回到西方吗?这恐怕不仅是意识形态问题。历史上俄罗斯留存在西方的形象是否完全消失了?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有蔑视俄罗斯的言论,如卢梭、孟德斯鸠等就把俄罗斯看成是与西方文明相对照的野蛮世界。从政府体制上看,现在的俄罗斯学的仍然是法国,但要得到西方认同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二〇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