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枚枚红手印原来是一粒粒火种哦……
——作者
外婆家在凤阳,我们叫老娘舅家在凤阳,所以凤阳没有少去,那里的乡音民俗是浸在骨头缝里的。
多次去小岗,一直关注两个大学生。后来,他就成了我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关子良和螺螺。
在关子良这个人物身上,我想得比较多,也倾注了大半心血:这是一个既有村庄荣誉感的年轻人,也是一个有历史判断和强烈突围欲望的年轻人。
一场爱情的流产使他看到,土地养不活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恋人的毅然离去又使他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对旧式村庄的嘲弄和苛求——土地养不起人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为此,他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那个村子。
令我刮目相看和感动的是,关子良在外的所有打拼都是为了证明而不是为了逃离。那就是: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无论碰到什么,他都以自己是一个小岗人为荣,以一个敢打敢拼、敢为人先、自尊自爱的小岗人要求自己。为此,在失败中,他没有颓势而下;在幻灭中,他没有趋炎附势,更没有在思想上流离失所,而是把自己在多次挫折中受到的锤炼、得到的见识又带回了那片土地,而外面的浮华和奢靡也没有沾染到他那颗朴素的心。为此,他带领小岗村青年创业联合会为小岗奋斗时,显得那么无私,那么无畏,那么“无情”,甚至不顾一切。
关子良一定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比如创业时,他的身上还有许多浪漫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对小岗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缺乏更大维度的把握,思想上也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地方,有时又过于敏感、冲动和偏激,甚至比较自傲和草率,唯有如此,才会让我得到慰藉,才会让读者得到慰藉,因为,我要说的是一个真实的年轻人,而不是一个生于概念,死于理念的人。但是,无论这个人物身上有多少缺点,无论这个人物在创业中会碰到多少观念上的阻断,都无法撼动小岗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这个事实,不能动摇新一代小岗人再行改革之举,再造改革胜景的信念。相反,所有这些却更加验证了这段历史的硬度和含金量,这或许才是塑造这个人物的最为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更不是新闻。小说是讲究虚构美的,关子良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讲典型化的,是一只多棱镜,其价值判断是多元的,空间也是巨大的。也就是说《小岗村的年轻人》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喻体,这些都是阅读的基本准备,这些,或许可以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否则,关于本次的阅读有可能流于失败。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对小岗的了解大多来自新闻或者带有新闻性质的报告文学,今天,当你再看小说中的小岗和小岗人的后代,可能会有一种悬置感,有一种不适。
就如眼镜,戴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