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899字
- 2020-08-29 01:33:44
第三节 密切接触者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针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行为困扰,预防或自助的原则,是在做好自身和对他人的防护的前提下,努力掌握疾病及心理相关的科学的信息和知识、培养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主动转移注意力或寻求支持,并服从疫情防控大局安排。具体措施如下:
1.相信现代科学,增强对政府和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遵循隔离或观察的相关要求,做好日常生活调整的充分准备。
2.了解自己染病或者被排除的各种可能结局,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事实上应激情绪是人类面对危机时的自然反应,其在一定程度上让个体较好的应对或回避危机事件,我们无须因为产生了焦虑、抑郁等应激情绪反应而觉得自责和自我贬低,那是人类心理正常功能的体现,我们需要接纳这些情绪的出现。
3.培养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的能力。由于接触患者而被隔离观察本身只是一个事件,但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其实可以将其利用和转化。自己被隔离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呢?是否使自己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变长了呢?是不是因为不得不在家,内心变得明确且踏实了呢?想象自己过去是否遇到相似的困难,当时是如何走出困境的?那时的困难给了你哪些积极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试着思考一下。
4.在尚未确定的现实情况下,保持坦然的心态,规律生活,加强休息,提升身体抵抗力。在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信息后,尽量不要再反复或者过分地去寻求额外的信息,努力减少与之有关的信息负荷。维持日常的作息和兴趣爱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兴趣活动,如体育锻炼、唱歌、玩游戏等。
5.在不增加心理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比如拨打心理热线电话等。可以通过“健康中国”、“12320”、省级健康平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手段获得心理咨询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去专业机构诊治。
6.对于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问题,经过评估后可以进行专业的疏导,包括认知行为矫正、放松疗法、正念冥想、森田或内观疗法、团体心理治疗(对有相同问题的多人)等。
7.已经明确诊断为焦虑、抑郁、疑病等障碍者,应当在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除心理干预外,可能还需要相应药物干预,包括各类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李强 谢斌 孟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