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题创新

本课题对于研究价值的创新之处有以下预判:

第一,本课题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主旨,将“麻城孝感乡”问题的学术研究,与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有助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中华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加深我们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

第二,本课题基于移民史与移民记忆的双重取向,突破单纯从证史和辨伪两个方向进行研究的格局,将“麻城孝感乡”问题的研究,置于上溯自元,下迄于明、清乃至民国的历史时段进行考察,并分别从移民史与移民记忆两个领域展开研究,为解剖“麻城孝感乡”问题搭建了一个广阔的时空舞台,为破解“麻城孝感乡”现象中的重重迷雾开辟道路。

第三,本课题系统梳理了元明湖广移民活动发生发展轨迹及其给四川人口分布、姓氏家族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对“麻城孝感乡”移民传说的形成演变与流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深挖了“麻城孝感乡”问题的丰富内涵。其中如:关于麻城孝感乡民迁川活动始于元初、明初军事移民的观点,关于“麻城孝感之民”是明初政府组织下异地安置的首批迁民,“富、荣二邑”是湖广迁民的集中安置之区的观点,关于洪武年间四川人口密集的东南部地区,正是湖广姓氏的覆盖之区的观点,关于“麻城孝感乡”移民记忆的传说雏形出现于明代晚期,完善于清至民国年间的观点,关于“麻城孝感乡”现象与巴蜀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与本质的分析,对当今社会中“麻城孝感乡”现象流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等,都不乏创新之见。

第四,本课题运用移民史、区域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将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地方史料与金石碑刻资料相印证,将民间族谱与正史史料相勘正,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考证、解释问题,这些也都有所尝试与探索。

当然,本课题也存在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由于直接记录有关“麻城孝感乡”问题的第一手史料不多,民间族谱真假难辨,课题组虽经发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做了一些族谱资料与正史的对勘工作,但仍感难度太大,难免挂一漏万,有待进一步充实。由于缺乏必要史料和族谱资料支撑,故课题在有关地域文化认同整合的理论分析上,显得相对单薄,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