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胜

通过松州之战,尤其是吐蕃军队打败韩威率领的唐朝军队,李世民已经充分认识到不能轻视吐蕃。吐蕃方面,明知自己实力稍微差一些,也没想到唐朝派重兵予以回击。原本只是想骚扰一下唐朝的松赞干布,一看情况不妙,也怕引火烧身,赶紧不战而退,向唐太宗道歉,道歉不是目的,与唐朝建立更加亲密的合作关系才是他的最终目标,松赞干布心里明白,请求娶得唐朝的公主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标志与强化。

松赞干布是精明之人,他深知政权初建,需要稳定的政治局面,需要与邻邦搞好关系。他富有政治远见,甚至连自己的婚姻都带有国家政治色彩,首先与西边的邻国尼婆罗国通好,迎娶尼婆罗的尺尊公主,之后向大唐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娶到大唐的公主。

松赞干布在退兵的时候,态度很好,先行向唐朝道歉。松赞干布已经探到了唐太宗的态度,唐太宗看他这么诚恳的态度,下令唐军不再追击。《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松赞干布趁机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再一次派出了请婚使者禄东赞。唐太宗决定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婚。

问题来了:为什么唐太宗爽快退兵而没有乘胜追击呢?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唐太宗对吐蕃并没有过多关注。吐蕃是新兴政权,居于高原,自然条件并不好,从战略上来说,易守难攻。松州之战中,吐蕃快速撤军,松赞干布表现出来的诚意和态度也是较好的,对唐朝并没有构成多大的威胁。

第二,从唐太宗这一方面来说,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大唐周围的民族关系还没有完全捋顺,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东北的高句丽更能引起他的担忧。在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中,大唐始终被突厥牵制,这令唐太宗大为头疼。此时的唐太宗希望集中精力对北方、西北、东北用兵。

第三,唐太宗推行的府兵制无法支撑长期战争。府兵制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军队的主力是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间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如果发生长时间的拉锯战,势必影响士兵正常的农业生产,这样导致唐朝无法承受与吐蕃打持久战的消耗。在唐朝有限的兵力下,没有必要选择四面开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松赞干布攻打松州见好就收,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妙,以极小的成本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因为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松赞干布喜出望外。接下来,他派遣使者禄东赞来到大唐,《旧唐书》记载“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献上这些宝物的目的只有一个——顺利迎娶大唐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