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打吐谷浑
松赞干布准备出兵痛打受大唐庇护的吐谷浑,一方面他一直有征服吐谷浑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想让大唐瞧一瞧吐蕃的实力。于是,吐蕃派出了大部兵力攻打吐谷浑。此时的唐帝国已经步入李世民执政的中后期,建国之初唐军在战火中磨砺出的锐气已经消耗大半,而松赞干布在兼并周边势力后对大唐的态度日趋强硬。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到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与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存在着时战时和的局面。
据《新唐书》记载:“吐谷浑不能抗,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意思是说,吐谷浑被吐蕃打得逃往青海以北,还被劫掠走了一部分财物和牲畜。这时候,唐朝有没有及时庇护自己的“小弟”呢?可惜真没有!唐朝对吐蕃的挑衅行为无动于衷。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我想这跟唐太宗的宏观战略有关。在唐朝立国之初,北方的突厥是国家的心头大患,在历史上往往记载得很简略。唐朝军队将突厥打败,使得突厥分裂为西突厥和东突厥,西突厥跑到了西北更远的地方,东突厥向唐朝表示臣服。实际上,唐朝攻打突厥的时候非常艰难,持续的时间也非常长。从620年至657年,30多年的时间,双方打得不可开交。640年,唐朝击败东突厥,657年,击败西突厥。当时唐朝全力以赴对付突厥,对于未知的吐蕃,还不是很着急去处理,这也是唐太宗的策略之一。
吐蕃打败吐谷浑之后,吐蕃和唐朝中间没有了缓冲地带,骚扰唐朝就成了松赞干布的第二个步骤。638年,松赞干布的军队攻入松州。松州,即现在的四川松潘,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边扼岷山,一边控江源,这里被称为“川西门户”,自汉代以来,松州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
松州地处吐蕃、吐谷浑与唐朝的交界地带,但从行政归属上来说,属于唐朝,松州也是唐朝剑南道通向吐谷浑的交通要道。既然松州是吐蕃、吐谷浑与大唐利益的交汇点,那么松州也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松赞干布干脆想了另外一招。
《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于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松赞干布一边带着金帛作为礼物,一边在高调地宣战——我来到你大唐的松州,不为别的,就是来迎娶大唐公主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吐蕃不是真心实意地求得大唐公主,而是利益驱使下的一种对外策略。刚开始,吐蕃的进攻十分顺利,松赞干布打着打着,在进逼松州时,遇到了难题,久攻不下。这是为什么呢?这跟松州的地理特性有关,也跟吐蕃内部的兵变有关。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松州这个地方没有多少人口与土地,没有多少经济利益可图。可是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占据自然天险,638年,吐蕃军队攻入松州,唐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沦陷,出兵迎战,这意味着唐朝与吐蕃正式交战。刚开始,唐朝军队的将领韩威比较轻视吐蕃军队,导致唐朝军队受挫。虽然损失并不大,但引起了连锁反应——原本附属于唐朝的部分羌族部落发生了叛乱,纷纷向吐蕃示好,唐朝暂时处于不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