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再度交锋(7)
- 新宋·大结局(全15册)
- 阿越
- 3889字
- 2023-08-09 14:16:59
石越对于技术推广一向颇为热心,黄怀信设计的这座干船坞,不仅设计上已十分巧妙,而且还采用了诸如起重绞车、悬门等先进技术,便大力鼓动唐甘南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他的船厂中去。为此竟然忙里偷闲,陪着唐甘南来看金明池的船坞——虽然这是因为没有石越陪同的话,想要看到黄怀信的船坞并不容易,但其实也有假公济私之意,毕竟天天这么忙,石越也感到有点累了。
船坞在金明池北岸,此时因为大修水利,同时还有一项导洛通汴工程,要将伊、洛清水引入汴河,所以借此机会,赵顼下令开筑一条水渠,从北面引汴水入金明池,为金明池增加新的水源。而这金明池的北岸,也因此游客稀少。人们此时都聚集在南岸,观看水军进行精彩的表演。
看完船坞的整体设计后,唐甘南忍不住赞叹道:“真是巧夺天工,如此船就可以直接在江河湖海中建造,得省去多少人力物力。”
石越笑道:“方才已给二叔介绍了黄怀信,二叔只管向他贿赂,肯定能买来设计图。”这并非什么军国机密,有人出钱买他的东西,黄怀信断无拒绝之理。
唐甘南眯着眼睛笑道:“这是自然。但还有一件事,也想要子明成全。”
石越笑道:“二叔请说。”
“我听说沈存中先生设计了一种叫座钟的东西……”唐甘南捏了捏鼻子,笑道。
石越不想他的消息如此灵通,而且竟然敏锐的觉察到了座钟的商机。于是装着糊涂,不着边际地说道:“二叔消息倒是灵通,那个物什的确有趣。”
唐甘南笑道:“子明,自家人不说两家话。把那个座钟给我来生产如何?”
石越没有答应,反笑问道:“二叔打算一座座钟卖多少钱?”
唐甘南想了想,说道:“我想卖一百贯应当没问题。”
潘照临和司马梦求倒吸一口凉气,心里面竟是同时说了声:奸商!两人也见过那座钟,成本最多三十贯。
石越却是摇了摇头。
唐甘南以为他嫌贵,忙道:“子明,太便宜了不好。”
不料石越笑道:“一百贯,的确太便宜了。”
唐甘南一怔,半晌才明白过来,不由心里一寒,他一向知道石越精明,没想到居然比自己还黑。当下问道:“那子明的意思?”
石越笑道:“座钟这种东西,若要拿去卖,便不要将它当成计时的沙漏去卖,而是要当成奢侈品去卖。同是座钟,可以造出许多种类,可以给座钟镀金,可以嵌满各种宝石珍珠,摆在堂上,便显得富丽堂皇……至于定价,几万贯也好,十几万贯也好,几十万贯也好,二叔一定比我内行。”
唐甘南眼睛都亮了,笑道:“子明果然是能者无所不能。若如此卖,不但大宋,辽国、高丽、日本,甚至大食的胡人,恐怕都要趋之若鹜。”
石越笑道:“那就要看二叔的了。总之不妨将座钟造成几等,分别定价,贵者价值连城,普通的则几百贯便可……”
唐甘南顿时大生知己之感,笑道:“子明说的是。虽然里面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是外面的架子却是可以变化的,而价格自然随着外面的架子而变化。”
“不错。”石越点了点头,笑道:“反正就算一百贯,一般的百姓也是买不起的,那么,最差的那一种,干脆就卖三百贯好了。大宋的有钱人,实在多的是。不过,要卖座钟的话,恐怕二叔还得弄一批人来修理,毕竟这座钟是不可能永远不坏的。”
听着这二人的对答,司马梦求姑且不论,潘照临却是感叹万千——他终于见识到了石越腹黑的一面。
而唐甘南听石越话中之意已是答应了,甚是高兴,笑道:“那是自然的,既然子明答应了,我这就去和沈括说。”
石越见他如此着急,不由摇头笑道:“二叔莫急。座钟制造并不容易,你便现在去找沈存中,也是无用的。——但先不说这个,二叔可想过大概有多少人会买这座钟?”
唐甘南怔住了,他知道有很多人会买,但是具体的人数他如何能知道?连潘照临和司马梦求都想不出来。当下坦白回答:“买的人应当不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很难说。”
石越却肯定的说道:“只要运输没有问题,我以为不会少于十万,换句话说,最差也有两千七百万贯的利润,当然事实上肯定不止此数。”[65]
两千七百万贯这个数字,不但潘照临与司马梦求,连唐甘面都吓了一跳。
“我绝非是红口白牙乱说大话。二叔只要略微算一算便知——大宋约有三千万户人家,能买得起座钟的一等户和官户中的富豪之家,少说也有五六十万户,只要其中五分之一购买,就有十万之数。这还没有算上辽国、大理、高丽、南洋诸国。故此,我说十万之数,已是保守。而且很多人家,未必只买那种三百贯的。”
唐甘南连连点头,实际上他觉得石越认为宋朝有购买力的家庭只有五六十万户,已是大大低估。这方面,石越是根据中书门下的官方统计数字估算的结论,但唐甘南却更加明白实际的情形如何——民间的富室,远比朝廷以为的要多,只不过为了逃避赋税,很多人家都不惜想方设法贿赂官吏,刻意低报户等。想到这巨大的市场与惊人的利润,唐甘南嘴都有些合不拢了。须知当时大宋一年岁入,上缴中央者总数亦不过约六千万贯左右。
石越因说道:“但二叔也莫要高兴得太早,因为,虽然有超过十万户的市场,但这座钟全靠手工制造,工艺要求又是极高,想造出来并不容易。就算是现在开始就加紧招收培训学徒工匠,平均每年能制造一千座,只怕也是很不容易了。”
唐甘南不由点了点头。虽然一千座就是三十万贯的收入,而且他肯定会制造一些豪华座钟,若能卖掉一座十几万贯的,利润就相当惊人了。而这是肯定能卖掉的——想想大宋与各国的王公贵人们……但是,石越刚刚才向他描绘了一座巨大的金山,这几十万贯与两三千万贯之间的差距……不过,他也知道,石越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些,因此只是耐心的听着。
果然,石越又说道:“所以,能否收获这座钟所带来的利润的关键,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生产的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只靠过去的方式,绝难办到。因此,我建议二叔办一所技术学校。”
“技术学校?”
“不错,这种学校,专门招收培训学徒,让学徒学一点基本的文化基础,然后就专门学习如何做机械,比如纺纱机、印刷机等等,当然也包括座钟,我可以帮忙,让白水潭派一些学生去讲课,二叔也可以让作坊里的熟练工去讲课。那些学徒在学校学一两年,就可以到作坊去做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培训出尽可能多的学徒。”
唐甘南认真想了一下,说道:“这的确是好主意。不过有个坏处,这样各种技术很容易泄露。”
石越笑道:“有一利必有一弊,也是难免的。不过,这也有办法对付,每个学徒招进学校,你管吃管住,给他们签十年以上的契约,毕业后十年内,专门在你的作坊做事。至于十年后,留不留得住人,我想二叔应当不会太担心……”
唐甘南赞道:“这个主意妙极。如此,便依子明的。”
石越笑道:“其实十几年后,座钟也好,纺纱机也好,可能都会又有改进了。我听说二叔杭州的印书坊把活字改成了铜活字,却不知效果如何?”
“还好,还好。”唐甘南打着哈哈回道,他其实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他的生意这么大,哪里处处顾得过来。
石越也猜到他只是在敷衍,笑了笑,又说道:“还有一件事要与二叔商议——新的钟表行,包括建学校,都需要白水潭花不少力气。而白水潭以后搞研究、扩建,都需要花钱。因此我想,这个钟表行,就叫做白水潭联合钟表行,由白水潭学院占三成的股份,他们负责提供技术,帮你建学校。二叔你也占三成的股份。另外沈存中和一起做研究的学生,一共占一成的股份。经营上的事情,由二叔你负责,白水潭学院和沈存中他们只管按利润分红,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唐甘南对此倒没什么不愿意的,三成也不算少了,何况还管着经营。便说道:“这是应当的,余下三成,便归子明了。”
石越摇了摇头,笑道:“余下三成,一成给桑伯父,另有二成,可用来招蓦各地的富商大贾一起合作。”
唐甘南眯着眼睛想了一会,道:“子明,给桑家我没有意见,但是不需要别家加入了,开始的本钱全由我来解决,那二成不如你自己留着。”这是稳赚的生意,唐甘南自然是不愿意别人来分一杯羹,更不愿意别人来指手划脚干涉他经营。他能占到三成股份,每年利润最低也有九万贯——而且肯定大大高于此数,否则他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因此,即便前期投入大一点,但是只要经营得好,两三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根本没有合资的必要。最重要的是,给石越股份,不但是理所应当的,而且能将他和石越更紧密的捆在一起。
石越笑了笑,二成股权并不是小数目,每年的分红最少都是六万贯。但是对于他来说,金钱的意义不大,唐家和桑家在金钱上对他从不吝啬。桑充国的意外事件,直到现在也并没有让桑俞楚生出什么异心。所以他觉得没必要去沾这个锅。何况宋朝优待百官,石越现在的薪俸赏赐颇为丰厚,养上几十个门客都不成问题。他正要开口拒绝,潘照临却突然说道:“若直接划到公子名下,却不太方便。到时候必遭御史弹劾。”他这样说,实际上倒是替石越答应了。
石越诧异地看了潘照临一眼,却见司马梦求朝自己使了个眼色。他知道他们必有原因,便不再说话。
唐甘南笑道:“此事我会安排,这个潘先生不用担心。”他一生中做过无数的决策,最正确的一项决策,就是决定永远站在石越这边。
白水潭联合钟表商行在金明池北岸的船坞里敲定,这件事影响最深远之处,莫过于其后在大宋各路州兴办起来的技术学校,第一批技术学校遍布于南方的五十个城市,其后渐渐遍及整个国境。技术学校的出现,渐渐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技术传承方法,称得上是革命性的转变。虽然其最初的意义,不过帮助唐家等商家控制的作坊迅速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工人而已。
另一个怎么样夸大也不为过的重要内容,就是石越分给白水潭学院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这笔不菲的固定收入,立即就让白水潭学院成为宋朝最有钱的学校,其后白水潭学院各种研究院的陆续出现,其经费之保障,全赖于此。
唐甘南对于石越主动提出来把白水潭钟表联合商行的总部设在杭州,又提出先期五十所技术学院全部设在南方,连汴京都不开设,想也不想就全部答应了。他明白这种做法的用意,也明白这样做对自己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此时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快点去和潘照临、沈括等人谈好细节,金明池的春光,突然间格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