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未被戳破的谎言常比真相更美好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有时候周末吃过午饭,我会陪女儿看一会儿动画片。三四岁孩子看的动画片,情节简单但缺乏逻辑,我完全没有一丝兴趣。但我总是装作兴致勃勃的样子,时不时地还点评一番。

有一次我陪着一个朋友去谈项目,席间甲方强灌了他不少酒,中途他上厕所,我怕出意外,跟着去了。他哗啦啦吐了一大通,跟我说胃难受的不行。回到包间门口,他整整衣装,又一脸自若地走进去,一边给甲方敬酒,一边夸对方英明。

……

毋庸置疑,真相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之一,但与此同时,谎言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谎言是表达善意的,例如医生对病人、父母对子女的;有些谎言是维持秩序的,例如职场之间的。

今天读者手中的这本书,却在试图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利用人类行为中的“诚实的信号”,让谎言无所遁形。本书的作者阿莱克斯·彭特兰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世界顶尖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主任。我看过他一本名为《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的书,和他合写过一篇题为“Collective Learning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的论文,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交集。读了这本《诚实的信号》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他的实力和野心。

彭特兰小组通过名为“社会化测量仪”的随身携带的传感器(可以是安装了专门软件的手机),记录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声音韵律、交流对象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彭特兰小组能够捕获我们自然流露甚至无意识流露出的“诚实的信号”。彭特兰小组发现,即便完全不知道交流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这些信号判断一个人是否对相亲对象有兴趣,是否拿到一副烂牌却虚张声势,是否有诚意考虑员工升职加薪的要求,从而可以很好地预测相亲活动、扑克牌游戏和商业谈判的结果。彭特兰小组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即便我们知道了内容,预测的精度也不会提高多少。

既然彭特兰小组能够识别扑克牌游戏中的欺哄讹诈和相亲活动中的虚与委蛇,那么这个技术自然也能够用来识别我们生活中的谎言。事实上,彭特兰在本书中称,他们已经着手打造“社交假肢”,用来采集使用者自己和他人的“诚实的信号”,并通过及时反馈来改善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彭特兰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应用,譬如可以提醒男士要注意倾听自己妻子的讲话,那么显然,一个升级的版本应该可以提醒男士目前他的妻子正在撒谎。以前有一个段子说:“治愈婚后夫妻没话说的最佳方法就是让他们交换手机——然后话就多了。”现在看来,手机都不用交换了,只需要两个人都装上“社交假肢”就可以了。

没有了谎言的社会一定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我们有时候明知道是谎言,却连故意装糊涂的权利都没有了,因为你的“社交假肢”已经“嘟嘟嘟”报警了!

《诚实的信号》这本书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彭特兰认为,发明社会化测量仪是可以和胡克发明显微镜相媲美的,后者让我们看到人类是由一些活着的微小细胞组成,与其他生物别无二致。彭特兰在书中指出:“正如光学镜头把我们从造物主的神坛赶下来一样,我们会发现人类与启蒙思想家所设想的那种理想化的、理性的生物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那种有意识的个人思维是决定人类行为核心因素的想法,可能会同早先认为人类是宇宙中心的想法一样愚蠢。”我不得不说,社会化测量仪的发明不可能在科学史上获得如此高的地位,一是因为这来源于一系列成熟技术和方法的融合,并不存在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二是因为人类早非彭特兰描述得那般愚蠢和偏执。但是我不得不钦佩彭特兰的格局和野心,或许这也恰好是很多最终走向平庸的科学家所欠缺的。

尽管我认为彭特兰的野心有些过度,但是他所希冀建立的可以应对全球变暖、疾病传播、文化冲突等重大可持续问题的“可感知的社会”,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可感知的社会”的硬件基础会率先出现在中国,因为中国政府可以更有效地组织资源,建立数字化城市。我非常期望中国学者能够贡献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领军建设彭特兰心目中理想的“可感知的社会”。

我猜测彭特兰的研究受到过很多来自数据伦理界的质疑和指责。我做过一些类似的行为数据的研究。例如2018年的时候,我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题为“Orderliness predicts academic performance: behavioral analysis on campus lifestyle”的论文,用学生刷卡数据预测考试成绩。尽管我们用了很严格的方法来保护学生的隐私,但是文章一发表,引发了西方媒体(例如《科学美国人》和BBC)一片骂声。其实,我在做这个研究之前就料到会这样,但是科学家的好奇心让我忍不住要去探索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规律和指向性。或许有一天,一个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权威的伦理委员会会告诉我们这方面研究的边界是什么——到底哪些研究该做,哪些研究不该做。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省心一些了。但是,在我内心,我又不希望有这样的伦理委员会存在。可以说,我一边在批判彭特兰的研究,认为他们团队发展出来的技术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重大且负面的冲击,另一方面又羡慕和嫉妒他们取得的成果。显然,如果我有机会进行这样的研究,我也不会忌惮留下骂名。或许,这是科学家普遍的心态,也是为什么需要一个伦理委员会的原因。

用四个短句总结一下:如果我有权力,我一定会禁止这类研究;如果我有条件,我一定会开展这类研究;如果我是学者,我一定会跟踪这类研究;如果我是读者,我一定会反复咀嚼这些结果。

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