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手账管理时间:风靡全球的时间管理方法
- 杨健
- 1619字
- 2020-08-27 19:56:32
右脑驱动的时间管理方法
各位读者朋友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如GTD、番茄时钟等。大家听说过的时间管理技巧,都是左脑驱动的方法。要用那些技巧,人就得先改变些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得先削足适履,才能用上那些技巧。用手账管理时间不需要硬往一套机械化的规则上靠,只需拿起笔在纸上写就可以。只要不断地写、大量地写,积累到一定量以后自然而然就能管理好时间。用手账管理时间的方法完全是右脑驱动的方法,这是我在开发梳理这个时间管理体系时的最大发现!
右脑驱动的时间管理方法,会释放人的直觉本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时间用好,伴随而来的是心灵更自由、人生更充实、生活更幸福。其他的时间管理技巧都是左脑驱动的方法,都需要人动用意志力去先做出改变。用左脑的过程很痛苦,在美国好几位心理学专家就指出“人的意志力是有消耗的”。
有些读者朋友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在实践某种机械化的方法时,为了适应这个新方法,我们做出的那些改变已经将心力消耗光了,然后我们在做具体事情上就会心力不足,往往这个时候就容易放弃。即便是意志力很强的人,在接触和试用一个机械化的新方法时,也会有意志的消耗。
用手账管理时间是右脑驱动的方法。简单到有一张纸、一支笔,我们就可以开始写。从七八岁的小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写。这跟意志力强弱没有关系,跟性格外向还是内向也没有关系,跟学历高低和掌握知识的多少更没有关系,跟从事什么职业和阅历多少还是没有关系。右脑驱动的好处太多,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慢慢地体会。
左右脑驱动示意如图1-2所示。
图1-2 左右脑驱动示意
学习用手账管理时间,可以过真正自由充实的人生。这值得每个人拥有!
手账,可以人手1本。
Tips 到底是“手账”,还是“手帐”?
需要注意的是手账的“账”,是账簿的“账”。
我们常说会计做账,就是这个“账”,一个贝字旁加一个长。这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多人常常把手账的“账”,写成了帐篷的“帐”。
在中国古时候,人们把写满钱财收支的布帛挂起来管理,因而把日常账目称为“帐”。甚至伴随至今的非会计专业术语“挂账”也一直被口语化用。
后来,中国古人又造了形声字“账”(繁体字为“賬”),表示与钱财有关。而早已传入日本的“帐”字却一直被使用。即使在中国国内的漫长历史中,“帐”与“账”在民间也一直被混用。
2002年3月31日,中国教育部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其中明确将“帐”字专用于布类等制作的遮蔽物,如“蚊帐”“青纱帐”;“账”字用于资金和货品出入的记载,如“账本”“记账”。
虽然《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引导性而不是强制性的国家文件,但在200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帐”与“账”的使用做了明确区分。
后来,新华社发布的《采编人员手册》里进一步说明:表示“财务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再写为“帐”。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对“欠账(帐)、账(帐)簿”等继续明确,并特别说明“括号里的字是错的”。
(手账的“账”,是账簿的“账”)
汉语中的“账”在日语中依旧翻译为“帳簿”。“手账”一词由日本发明,在日本汉语中却一直使用繁体字的“手帳”。手账文化刚在中国兴起时也被称为“手帐”。那个时期正好是电子计算机与智能手机普及的阶段。很多人在使用拼音类输入法时,也就稀里糊涂地不管是“手账”还是“手帐”,哪个词在前面就飞快地输入哪个词,因而大量出版物里出现了“手账”与“手帐”不分的现象,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很多用户和读者的困惑。
201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虽然还没有出现“手账”一词,但明确将“帐”字专用于布、纱、绸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从基本逻辑上讲,正式出版物中出现“手帐”一词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历来讲究“书同文,车同轨”。按照“蝴蝶效应”,在手账文化会越来越流行的时候,一个字的差异会造成很多预想不到的影响。有的影响会波及相关产业的壮大与创新。因而,对具体一个字的“较真”反而是很有必要的。
谨记,正确的写法应为“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