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评马克·查宁的《印度马赛克》[113]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上)
- 乔治·奥威尔
- 680字
- 2020-01-16 16:39:21
对于一个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来说,比孤独或烈日更重要的事情,就是风景的陌生。一开始的时候,这里的异域风光让他感到很无聊,然后他会痛恨它,到最后会爱上它,他始终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所有信念都神秘地受到它的影响。查宁先生知道这一点,而且贯穿故事的始终——因为他对印度教的“朝圣之旅”算得上是一个故事——他让读者领略到印度的风光。
查宁先生曾经是驻印度的军官,隶属后勤运输部门而不是普通的军团,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件幸事,因为他有机会四处游历,摆脱兵营和欧洲人俱乐部的气氛。看着他从一个鄙视“土著”、只喜欢打猎、没有思想的年轻人变成波斯文学和印度哲学的谦卑学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印度的一个悖论是,英国人和穆斯林的相处比和印度教徒的相处要好一些,但他们无法彻底摆脱印度教的影响。不过,大体上他对印度教的反应是无意识的——只是他思想里多了泛神论的色彩——虽然查宁先生谦卑地向一位大师学习瑜珈,并相信我们从印度身上所学的要比它从我们身上所学的要多得多。但他并不相信印度能够实现自治。这本书的结尾是异样而天真的对印度的神秘推崇和吉卜林式的帝国主义情怀。
要领略这本书,你不需要有查宁先生的信仰或太过在意他描写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所有的信仰都带有地理特征——印度认为是深奥真理的内容可能在英国就成了陈词滥调,反之亦然。或许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热带烈日下的个性没有那么突出,而失去个性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就算对印度教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觉得这本书很有价值,因为它生动地描写了营地、森林、巴扎集市、圣徒、士兵和动物——这些图景一开始时似乎显得很突兀,但到最后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