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才之路

第一节 医事传记

一、学医经历

查老幼时家境不裕,无力攻读学业,同时受祖父业医的影响,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16岁始师从盛京中医世家老中医杨耀泰先生门下,发奋学医,寒窗八载,深得其言传身教,对杨氏内、妇、儿科疾病审证论治、施方用药经验,尽得精传,领悟极深,深得杨氏赞赏。为求系统学习,于1941年考入当时的奉天汉医学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班,并以优秀的成绩结业。1942年考取行医资格,行医于奉天,久负盛望。

查老平生以求学研读为乐,在学徒期间,白天跟师侍诊,夜晚挑灯苦读。查老先从《三字经》《汤头歌诀》及《药性赋》读起,不断深入,相继又攻读了《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及《脾胃论》《格致余论》《诸病源候论》《医林改错》等中医学专著,查老言:只有熟读,才能活用。有些经典句段,至老仍能背诵如流。为夯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两次深造。1951年于沈阳市中医进修学校以优异成绩第一期毕业,1956年于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毕业。通过两次系统学习,使其早年所学中医药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对现代医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查老常言: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则难为医也。故而查老遍读经典,博览群书,穷究其理,精学医道,鹤发盈首,未曾释卷,以学为乐。

二、临证经验

查老主张,临床医家不能脱离实践,离开患者,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查老行医70余载,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在临床一线工作的。通过医疗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古为今用,师古不泥,勇于创新,科学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提出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新观点

查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辨证治疗体会,认为“三消辨证”,较为笼统,不能涵盖糖尿病辨证论治的全貌。故而打破成规,对“三消辨证”方法大胆质疑,认为“三消辨证”不甚明确,依据传统的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糖尿病辨证施治新理论,创立消渴辨证新体系。提出“肝肾阴虚系其本;肺胃燥热谓其标;湿热湿寒为其化;气阴两虚乃其常;痰浊阻络多其变;火湿浊瘀曰其因;阴阳衰竭终其果”的思辨论点,将消渴病之不同阶段、不同表现归纳五个证候群,即:燥热证、湿郁证、气阴两虚证、瘀阻脉络证、阴阳虚衰证及四个兼证,据证施方,得心应手,自成一家。

2.创立“五脏一体论治冠心病”新理论

集几十年临床之经验,认真研究冠心病之发病原因、病变机理,认为:冠心病,虽然病变在心,但与其他四脏之盛衰密切相关,其发病根源在肾、代谢在脾、变动在肝、其气在肺、归宿在心(病变在血脉),以中医整体观念,创立了“五脏一体论治冠心病”新理论,并经临床验证,收效甚佳。

3.中医论治慢性肾炎新观点

查老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以“水肿尿少从肾治,无肿虚衰益脾源”为核心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临证思辨特点。①水肿日久,应采取扶正固本之法,塞因塞用,补其虚而利其水。②慢性肾炎始发于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当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为原则,采取滋补肝肾、益气固精之治法。③蛋白尿的形成,主要病变在脾、肾。治疗应从脾、肾着手。④基于上述思辨特点,将慢性肾炎分为三个证型,即: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灵活辨证,遣方用药,多起重疴。⑤自拟九龙汤方剂,其功能:补肾养心、滋阴制阳、健脾益气、涩以固脱。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4.提出中医辨治皮肌炎五法

根据70余年医疗实践,病证结合,审证求因,精选方药,总结出对皮肌炎的中医辨治五法。查老认为,皮肌炎属中医学之“皮痹”“肌痹”“风痱”“虚损”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卫外不固,以致毒邪内侵,伤及肺脾,从而导致阳气不足,邪毒外中,皮肤、肌肉、经络之气血痹阻不行,营卫失和,肌肤失养,以致皮肤变硬,肌肉萎缩,肌瘫不用。治疗当视其临床表现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施以温阳益气、扶正起衰;驱逐寒邪、温通经络;益气血、复化源;养血润燥、化瘀通络;清热化湿、消肿解毒等法则,方能收显效,起沉疴。

5.以痰瘀论治高脂血症

根据70余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以“升清泄浊、逐痰行瘀”为原则的治疗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经验。《内经·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查老认为凡饮食物之稠厚者,具有黏稠、涩滞、沉着的特点,谓之浊脂,与现代医学中的血脂含义极为相似。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营养过剩伤及脾阳,水湿不运,聚而生痰,痰浊久积,气滞血瘀,导致浊脂瘀积,形成高脂血症。其发病机理主要与是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脾之运化功能对脂类代谢最为重要。

在治疗方面,根据痰浊与瘀血在疾病的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特点(《血证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及其临床表现偏重的不同,将高脂血症分为3类进行辨证治疗,收效甚佳。血脂偏高型,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除脂祛垢,畅通血液,采用导痰汤加减;血液黏稠度偏高型,治以活血化瘀,行滞通络,采取丹参桃红四物汤化裁;二者兼而有之,属痰瘀互结者,治以活血化瘀、利湿祛痰为主,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6.以“治水必先治气”为原则论治肝硬化腹水

查老认为肝硬化腹水,其病机或因肝病及脾,脾虚水泛,聚而为臌胀,或因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湿阻血瘀,湿瘀互结而发病。究其理终因于气,或为气虚,或为气滞。气为血与水之帅,气行则血行、水行,气滞则血瘀、水停,故治水必先治气。治疗当求其本,以扶正祛邪为正治,缓图可以收功。治法有二,一是益气健脾、化湿行水;一是理气化瘀、养血柔肝。在施治过程中,查老始终认为治标与治本的关系问题是决定肝硬化向愈转化的关键,务必遵照“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攻补兼施,方不致误。

查老论治肝硬化腹水立法有四:一是调理脾胃,常以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化裁;二是疏肝理气,多予逍遥散加味;三是培补肝肾,采用甘露饮或猪苓汤加减;四是养血柔肝,多以丹参四物汤倍加黄芪,或八珍汤加味。

7.以温肾阳、益心气立法论治慢性心衰

在慢性心衰的辨证论治中,抓住“阴胜则内寒”“阴胜则阳病”的病变规律,注重其标在心,其本在肾之病理特点,既重视痰饮、瘀血内停之标实证,又不忽略心阳虚衰之本虚候,依据“因其衰而彰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理论,从“益火之源”着手,以温肾阳、益心气之法为立法之旨。运用温阳利水、益气化湿的治疗方法,以真武汤为主,自拟抗衰温化汤,重在温补化气,从而达到阳复阴化、气化水行,肿消悸安的目的。查老在辨证施治中,首先以扶正为主,因为正复则邪可去,气充则血畅行。查老主张心衰尚未改善者,切不可化瘀攻邪,否则徒伤其正也。正气愈虚,气血愈难恢复,邪气愈盛,从而导致病势恶化。待心衰控制后,在益气的同时兼以化瘀,攻补兼施,方为正治。

8.以温病学说为依据,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查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之经验是以温病学说立论,根据“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理,指导本病论治。①毒热内蕴(初期、急性发作期),采取清热解毒、养阴益心之法,宗以清营解毒汤。②气阴两虚(心律不齐),依“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汤”之训,治以益气养阴、宁心复脉之法。采取复脉汤化裁。③气血亏损(末期、恢复期),据《难经·十四难》之“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当益气血,和营卫,复化源,固本培正。方用生脉散加强益气复脉之功,合当归补血汤滋阴养营、大补气血,临床屡用屡效。

9.巧配药对

查老在几十年医疗实践中,依据临床辨证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质,在吸取古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很多独特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如大黄与黄芪配合、人参与附子配合、大黄与附子配合、附子与白术配合、黄芪与附子配合、附子与干姜配合、赤芍与白芍配合、珍珠母与远志配合、佩兰与苍术配合、红花与细辛配合所组成的“药对”,在临床组方中,针对性强,对提高疗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10.独创有效验方十余首

查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创立多首行之有效的验方。如治疗神经官能症、不寐证之明志汤;治疗慢性心衰之温肾救心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之熄风汤;治疗前列腺肥大、尿闭之宣导通闭汤等,临床应用,每每收效。

11.谈用药之道

跟师偶兴随谈用药之道,贵在切病,药必对症,有的放矢。对初病邪实,正气未衰,利在速战,首先祛邪,邪去则正安。邪实热盛非大剂重剂不能克制。如通腑泻热之大承气、风寒两解之大青龙,一下一汗,取其剂量宜重,方能奏效。以及辛凉重剂白虎汤,阴虚液涸增液之类,一清一润,非重用不为功。但是,施用大剂重剂务须辨证精确,用之有据,不可滥投,安危立见,邪之不去,留之生变,当以除邪务尽。当久病正虚,应先扶正,用药力求和缓,不宜急切图功,滥投峻剂,妄伐无辜,遗留后患。扶正应取气味甘温性润和缓之剂,且应剂小量轻,如小建中汤,建立中气,体虚可复;小柴胡汤调和营卫,皆补益之剂,不宜辛燥苦寒,以免损伤胃气。或如辛凉轻剂桑菊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轻可去实,取其药少量轻,力不太过,中病即止,不伤正气。药量之轻重取决于证。掌握分寸,当重则重,当轻则轻,勿太过,勿不及。多量则损伤正气,药轻则不达病所。据证施方用药,慎重而精详,圆机而活法,应有独到见地。

12.变方原则

证候是疾病的反应。“藏居于内,形见于外”。“察外形,以知内变”。方药是依从证候变化而变化。证候的改变,就是变方的原则,方药以证为准绳。但每一证包括许多症状,药味亦随之增减,辨证精细,立法得当,方药无误,效如桴鼓。

13.肝阳证用药特点

肝阳有余,介类以潜之(牡蛎、石决明、龟甲),柔静以摄之,味有酸收(枸杞子、白芍之类),佐以咸寒(羚羊、玄参、地龙),清其营络之热,则升散伏矣。如:龙骨、牡蛎、石决明,建瓴汤等,使肝平阳自潜;地、芍、代赭等,使阴充阳自敛。

三、学术主张

在学术方面,查老一贯主张融百家之长,不拘成见。在临床上,查老集李杲、朱震亨、王清任之所长,在疾病的辨证施治过程中尤其重视气、阴与瘀血的作用。查老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瘀血乃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家不可小视。在糖尿病的辨治中专立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特设气阴两虚证、血瘀痹阻心脉证,充分体现了查老重视气、阴与瘀血的学术思想。

1.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查老常谓为医者,当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深悟其道,兼收并蓄,不得偏执。金元医家,各有千秋,查老在几十年临证过程中,融朱震亨、李杲之长,注重阳气和阴津在疾病发生、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提出了气阴两虚的辨证分型,应用临床,辨证有理,疗效显著。查老在临床中多承清代王清任之活血化瘀学术思想,他认为《医林改错》,独辟蹊径,发展中医气血理论,创立“活血化瘀”学说,补前人之未备,为后学之启迪。“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三个逐瘀汤,条分缕析,论证清晰,功能明确,乃其临证智慧之结晶,极受后世赞赏。“补阳还五汤”更具有实用价值,古方今用,丰富了中医学异病同治之理论。对现今之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师古不泥 重在创新

查老主张:为医者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但不应拘泥于古人之一药一方,一生刻意遵循宗古方宜活而不离其轨、师古意当变而不泥其方之原则。在师从古人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其提出的“糖尿病论治新观点”“标本兼治论治慢性肾炎”“五脏一体论治冠心病”“皮肌炎新辨异治五法”等均有重要影响。

3.中西结合 融会贯通

查老不仅精通中医,而且对西医亦无门户之见,认为这两种医学体系都是面对病人,当互为借鉴,扬长避短。主张临床当病、症结合,认识疾病。提倡现代科学检测方法为我所用。耄耋之年时,仍对西医学之新技术力求明了,为我所用。在临床诊治方面,刻意求精,每遇奇症,不为西医病名所惑,扬中医之长。对复杂疑难重症,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析病论治,力求实效。

查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医人才培养工作近70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精于内科,尤对治疗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及肝肾疾病颇有建树,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独立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著10余部,获科研成果2项(详见书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