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腹 痛

一、病 史

患儿,女,6 岁,因“腹痛5 天”入院。 患儿5 天前出现腹痛,呈阵发性,以脐周为主,疼痛较剧烈,难以忍受,夜间时有痛醒,伴呕吐,进食即吐,为胃内容物,每天4 ~6 次,吐后腹痛无缓解,无胆汁及咖啡色样物,非喷射性,无发热,无皮肤、眼白黄染,无腹胀、腹泻,无呕血、黑便及黏液脓血便,无四肢关节疼痛,无咳嗽。 门诊给予“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3 天,腹痛、呕吐无好转。 既往体健,否认有反复腹痛病史。

二、体 格 检 查

T 36.6℃(耳),P 90 次/分,R 20 次/分,Bp 100/64mmHg,体重20k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咽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平软,未见胃肠型,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墨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略活跃,神经系统阴性。

三、辅 助 检 查

1.血常规+CRP
白细胞计数21.4×10 9/L,红细胞计数4.63×10 12/L,血红蛋白133g/L,血小板计数494×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0.808,淋巴细胞比率0.14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018;CRP<8mg/L。
2.腹部B 型超声
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肠管扩张,肠壁水肿,肠间有少量积液(6mm),下腹腔有积液(27mm)。
3.腹部直立位平片
未见异常。

四、问 题

(一)对于该患儿还需要了解哪些病史,体检还有什么遗漏?
(二)该患儿腹痛可能的病因?
(三)进一步需要做什么辅助检查?

五、病 情 分 析

该患儿已6 岁,能比较正确地表述出有腹痛,且夜间有痛醒,提示主诉是可靠的,鉴于腹痛程度较剧烈,倾向于器质性病变。 患儿全腹平软,无腹膜刺激征,未见胃肠型,未及固定压痛、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外科性腹痛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胃肠穿孔等可能性小。 结合该患儿腹部B 超和腹部直立位平片可以排除上述疾病。 如果对腹部触诊结果不是很有把握,可以再做子宫附件B 超以进一步排除卵巢扭转、卵巢囊肿破裂。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遗漏两侧腹股沟检查,注意排除嵌顿疝。 患儿除腹痛、呕吐外暂无其他症状,腹外疾病的可能性小。 患儿无发热,故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肝脓肿、膈下脓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膜炎等可能性小。 虽然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但血CRP 正常,不符合严重细菌感染的表现,考虑为患儿呕吐引起的应激性白细胞升高,建议呕吐好转后复查。 腹部B 超示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则胆道蛔虫(或结石)不考虑。 缩小病因范围后,首先考虑内科、器质性腹内疾病,如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过敏性紫癜、肠寄生虫病、憩室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 上述疾病需通过进一步地询问病史、详细体检及相应的辅助检查予以确诊或排除。 该患儿经仔细体检,发现双下肢有散在的数颗紫癜,故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成立。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痛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症状,不仅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提示信号,有时也是某些消化道外严重疾病或急腹症的首要表现。 因此,寻找腹痛原因是一个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过程。 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建立初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史询问应包括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腹痛与体位、饮食的关系,各系统的病史回顾及有无牵涉痛。 疾病过程中资料收集要完整,体格检查应详尽,然后拟定下一步应做哪些相关检查来支持或排除假定的诊断。

(一)判断真假腹痛

对尚不能语言表达的患儿哭闹,不能一概断定腹痛。 需排除饥饿、环境不适应、情绪心理等原因。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将肛门、尿道、四肢(特别是肩、髋关节)、髂窝、腰背部的疼痛表达为腹痛。

(二)判断外科性或内科性腹痛

以下情况常提示外科性腹痛:急骤起病、剧痛持续数小时以上;先有腹痛后发热(如阑尾炎、胆结石伴感染);先腹痛后频繁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肌紧张,有固定压痛;摸到肿块;腹部可见明显胃肠型。

(三)判断腹内或腹外疾病

腹外疾病一般除腹痛外,还有其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四)判断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

器质性:腹痛持续,有时呈阵发性加剧,夜间亦痛,腹痛位置固定,并有固定压痛。 2 岁以内婴幼儿腹痛常提示器质性病变。 功能性:腹痛阵发性,持续时间短,夜间不痛,长期反复发作,不影响生活及生长发育,腹部柔软无固定压痛。

(五)常见原因

1.腹内疾病

(1)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肠套叠、嵌顿疝、肠梗阻、大网膜扭转、睾丸扭转、胃肠穿孔、脾破裂、卵巢扭转、卵巢囊肿破裂等。

(2)内科疾病或其他外科疾病:

胃(肠)炎、伤寒、痢疾、肝炎、肝脓肿、膈下脓肿、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胆道蛔虫(或结石)、肾盂肾炎、尿路结石、腹膜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过敏性紫癜、肠寄生虫病、婴儿肠绞痛、憩室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便秘、痛经等。
2.腹外疾病
心包炎、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肺炎、溶血危象、风湿热、脊柱结核或肿瘤、卟啉病、尿毒症、铅中毒、癫痫等。

(六)常见疾病鉴别

1.消化性溃疡
各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和婴儿以胃溃疡多见,学龄前儿童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相近,学龄期及青春期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 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疼痛,可伴恶心、呕吐、腹胀、反酸、嗳气等。 十二指肠溃疡常有夜间饥饿痛,进食后能缓解。 全腹软,中上腹或脐周可有压痛。 部分患儿起病隐匿,以呕血、黑便或穿孔为首发表现,也有患儿因慢性缺铁性贫血就诊。 首选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急性胰腺炎
腹痛多为持续性上腹剧痛,呈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左腰背部及肩胛部,进食腹痛加重。 可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表现,出现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并发症。 体征:上腹或剑突下偏左有压痛,重症患儿有明显的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膜炎体征。 血清淀粉酶发病后6~12 个小时上升,48 个小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持续3~5 天。 尿淀粉酶在发病后24 个小时内增高,可持续1~2 周。 血脂肪酶特异性较高,在发病后24 ~72 个小时内升高,持续时间长达7~10 天。 以下三项中有两项符合可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①临床症状和体征;②血淀粉酶或脂肪酶3 倍以上增高;③有CT 和(或)超声等影像学支持证据。 治疗要点为适当禁食,主张早期液体复苏及肠内营养,根据病情予止痛、抑制胰腺外分泌及抗感染治疗。
3.过敏性紫癜
是临床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 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食物过敏、微生物(尤以链球菌)感染、药物等有关。 急性起病,大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少数以腹痛、关节炎或肾症状为首发表现。 皮肤紫癜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压之不退色,分批出现,少数重症患儿紫癜融合成大疱伴出血坏死。 部分病例可伴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约2/3 的患者有胃肠道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常位于脐周,可伴呕吐、黑便或血便。 腹部体征往往轻微。 偶见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 有胃肠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肠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有特征性的广泛出血、糜烂,严重者有多发溃疡形成。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期腹痛、关节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此病常在数周、数月后复发。
4.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畏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但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且上述消化不良症状至少持续2 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 次。 是儿科消化门诊中慢性腹痛最常见的病因。 治疗原则主要是指导患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及良好的心态,并根据临床表现与进餐的关系,选用促动力药、抑酸药或抗酸药。 治疗周期一般为2~4 周。
5.急性阑尾炎
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发病的首位。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可伴恶心、呕吐,部分患儿有腹泻。 大多有发热,常表现为先腹痛后发热。 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 交界处。 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出现改变,常伴有肌紧张或强直。 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婴幼儿阑尾炎常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而腹痛不明显,易误诊为胃肠炎。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阑尾B 型超声或CT 检查有助于诊断。
6.肠套叠
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多见于婴儿期,以4 ~10 个月婴儿多见。 病因尚不清楚,典型症状有阵发性哭闹、呕吐,发病后6 ~12 个小时解果酱样血便,腹部扪及包块。 大多数患儿早期即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 儿童肠套叠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 常以阵发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呕吐、便血少见。 儿童肠套叠常继发于器质性肠管病变,如肠息肉、憩室、重复畸形、紫癜、肿瘤及结核等。 腹部B 型超声或空气灌肠均可协助诊断。 大部分病例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如空气灌肠复位未成功,或发病超过24 ~48 个小时,临床疑有肠坏死者,宜手术治疗。

七、思 考 题

(一)6 个月龄的男婴,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6 个小时,伴呕吐,并排出果酱样大便,最可能的诊断为哪项
A. 憩室炎  B. 肠息肉  C. 胃溃疡伴出血
D. 肠套叠  E. 过敏性紫癜
(二)患儿,13 岁,中上腹阵发性饥饿痛2 个月,加重伴黑便3 天入院。 体格检查:BP 80/40mmHg,面色苍白,四肢偏冷。 全身未见皮疹,心音偏低,腹部软,中上腹轻压痛,未及包块。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哪项
A. 胃溃疡伴穿孔  B. 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  C. 过敏性紫癜胃肠型
D. 胃溃疡伴出血  E.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三)患儿,男,6 岁,突发剧烈持续性腹痛1 个小时,全腹紧张,拒按,首选检查哪项
A. 胸腹直立位平片  B. 腹部B 型超声  C. 腹部CT
D. 血常规+血CRP  E. 急诊胃镜

八、答 案

(一)D 本题干描述的是急性肠套叠的典型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发病后6 ~12 个小时解果酱样血便。 以4~10 个月婴儿多见。
(二)E 年长儿出现反复中上腹饥饿痛,首先应考虑十二指肠溃疡。 黑便且有低血容量表现,提示消化道出血,体格检查:全腹软,不考虑穿孔。
(三)A 当面对一个急性剧烈腹痛的患儿,需要优先确定或排除是否存在外科急腹症,否则一旦延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该患儿起病急,病程仅1 个小时,全腹紧张,拒按,应首选胸腹直立位平片检查,以排除胃肠穿孔。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5-297.
2.陈洁.儿童腹痛的临床评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5):321-325.

(黄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