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麻醉药理学进展
- 戴体俊 徐礼鲜 胡兴国
- 658字
- 2020-08-29 02:49:00
1 亚甲蓝的临床药理特点
亚甲蓝(亦称美蓝、次甲蓝或甲烯蓝)是化学名为氯化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三水合物,分子式C16H18 CIN3 S·3H2O,化学结构见图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3.90的墨绿色针状结晶体,在水溶液中可呈最大吸收峰为664nm的可见光区特征性吸收峰。亚甲蓝的水溶液在氧化性环境中蓝色,但遇锌、氨水等还原剂会被还原成无色状态。该化学品最早于20世纪初以氯化物形式作为解毒剂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亚甲蓝为氧化还原剂,不同剂量具有相反双重生物药理效应。低浓度时,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PH)保持其为还原型状态,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而解毒,同时亚甲蓝又被氧化为氧化型亚甲蓝,如此反复循环;高浓度时,体内NADPH不足以保持其为还原型亚甲蓝,氧化型亚甲蓝增多,血红蛋白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可用于氰化物解毒。此外,亚甲蓝还作为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研究发现,注入中低剂量亚甲蓝时,血压进行性升高,心肌收缩加强。进而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发现其明显逆转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又无明显副作用[13,17,18]。近年来,亚甲蓝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亚硝酸盐、氯酸盐、醌类、醌亚胺类、苯胺及硝基苯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氰化物中毒。此外,亚甲蓝还具有明确的镇痛、抗微生物、抗肿瘤、纠正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治疗阴茎异常勃起等作用[19]。
亚甲蓝经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基本不经过代谢即随尿排出;口服后在胃肠道的pH条件下可被吸收,并在组织内迅速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在6天内,74%由尿排出,其中22%为原型,其余为白色亚甲蓝,且部分可能被甲基化。少量亚甲蓝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图2 亚甲蓝的化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