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翔

痛经

吴某,23岁,未婚,农民,1965年3月5月初诊。痛经已有两年,经期紊乱不准,经前或经后,少腹胀痛,胀甚于痛,引及胸胁,平素情绪沉闷,脘闷纳少,嗳气呕恶,种种症状,持续至经净方止,脉细弦,宜理气。方用台乌药、制香附、当归、川楝子各三钱,郁金、炒枳壳、白芍各二钱,红花八分。

复诊:

服药3剂后,胀痛即止,经水畅行,嘱仍以原方在下次月经来潮前服用。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

先贤谓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至宝,肝体为阴,血亦属阴,阴性易于郁结,因而影响了气血运行。故临床所见妇女痛经,亦以气滞血瘀型为多。肝木性喜升散条达,如情志怫郁,则气机不舒,气郁则血瘀,影响冲任失调。此类痛经,临证须辨清气滞抑或血瘀。其辨别要点,在于少腹胀痛情况。胀甚于痛的,多为气滞;痛胜于胀的,多为血瘀。当然亦须参看其他症状,加以辨别。然而气血本同一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未有因气滞而血不瘀的,因此,一般痛经多气滞、血瘀互见,但也要辨别偏轻偏重,是气滞碍血,还是血凝气滞,这样在治疗上才能有的放矢。笔者认为痛经偏于气滞,以疏肝理气为原则。《韩氏医通》中由香附、乌药两味组成的青囊丸,参入其他疏肝理气药品,稍佐活血之类;偏于血瘀的,以桃红四物为主加入理气药类;兼见肝郁血虚者,以归芍、川楝疏养。这样,既不一味芳香舒气,又不专于攻瘀破血,使理气药和活血药,相得益彰。

(1966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