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医生钟爱一生的那件事(代序)

记得曾经有一句广告语说:“80岁的年龄50岁的心脏!”我觉得自己目前就是这个状态。按出生日期来说,我今年已经81岁了,已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耄耋老人,但我自己感觉我的身体状态才50岁。我现在每天仍然正常上下班——作科研、出门诊、带研究生等,工作之余每周还保持3~4天运动,能在跑步机上跑25分钟,随后在双杠上一口气做20个杠上撑起,在单杠上连续做10个引体向上……到了这个年龄还能拥有这样的体能,有赖于我所钟爱的体育运动。

受父母亲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从195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至今,我在医学领域学习工作了60余年,将救死扶伤作为我毕生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我对运动的爱好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我喜欢竞技运动,那个时候还没有锻炼的概念,什么运动都喜欢,游泳、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等,我比较突出的是跑步。因为跑步快,在足球比赛中我踢前锋。1955年我考入北京医学院,虽然学习紧张,但我始终坚持运动,在大学期间,我的110米栏的成绩是15.09秒;400米栏是57.01秒。基于此,在1958年我大学三年级时,被抽调到北京市专业体育队备战1959年的全国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我以54.02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男子400米栏的记录。1960年,北京市体委想调我去做专业运动员,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运动队的伙食要比大学好得多,但我考虑,基于我的体质和身材,再努力拼搏,也可能只是取得一个亚洲的最好水平,而无法企及国际水平。于是,我选择留在北医继续上学,同时坚持我喜爱的竞技运动。1961年我获得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时至今日,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有几项由我创下的运动纪录未被打破。

以前锻炼只是自己喜欢,因为锻炼后有充沛的精力,心情愉悦。后来,我慢慢体会到运动的好处,就慢慢变成了自觉的锻炼,再后来就成为了习惯。所以,不论在我读书期间,还是后来工作;不论是在大学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后来临床工作;不论是在国外进修深造,还是在国内出差开会,我始终坚持运动。只要有几分钟、十几分钟空闲,我就会抓紧时间运动,没有场地和运动器材,我就因地制宜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对我来说,锻炼和吃饭一样,同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现在还在临床一线工作,跟普通医生一样,看门诊、查房、会诊、带研究生、科研以及参加一些会议等,空闲时间很少。所以,现在较多的是在家锻炼,这样节省时间。一个星期大约有三次或者四次健身,一般在下班回家吃晚饭前。我家有一个跑步机,一般是快走后跑步,前后约25分钟。跑完了做上肢运动,我在家里安了一个单杠,用来做引体向上(主要锻炼背阔肌和肱二头肌),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双杆,做杠上撑起(主要锻炼胸大肌和肱三头肌),还会做仰卧起坐锻炼腰腹,以及用拉力器做各种拉力锻炼。竞走跑步主要锻炼下肢、内脏,引体向上、杠上撑起、仰卧起坐主要锻炼上肢力量,这样全身肌肉都有锻炼到,加起来一次锻炼40~50分钟。我也喜欢游泳,因为现在时间不允许,有时候全家一两周会出去游一次。只要有时间,我都会保持这样的运动。以前喜欢打篮球,现在就打的少了,不能参加大运动量的比赛,因为年纪大了还是要注意,对抗性的运动比较少了。我现在还是喜欢一些快速的运动,省时间,可能将来再老一些游泳会是主要的运动项目。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运动锻炼,只是爱好吗?我要说,体育锻炼的意义,不只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对人的思想素质和人生品格的塑造上。我深深感受到体育对我从事其他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它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年轻时参加竞技运动给我带来特别大的好处是思想、意志品质方面。和所有运动员一样,参加比赛,我总是要争取最好,这就造就我成为一个力争上游的人。但比赛不可能总是赢,常有失败,于是就加强锻炼,改进方法。就跑步而言,培养了我不服输、力争上游的品质,我觉得这对后来追求事业成功影响相当大。其次,在大学期间我是业余运动员,要兼顾学习和锻炼,就要学会怎样提高效率,集中精神。因为我训练需要时间,比别的同学读书时间少,所以我要想办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好书,这样逼着我去合理运用时间,高效率地学习和工作。跑步比赛就是分秒必争,记得在1958年为了参加全运会,我脱产训练了一年,400米中栏跑快了4秒,那已经是大跃进了。训练真正提高了我的时间观念。在比赛中要珍惜几秒钟,为什么平时工作、学习就不能珍惜一分一秒?第三,竞技运动还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像参加接力及足球比赛,必须要团队密切协作,才能取得胜利。而在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也特别需要团队合作。除了上述三点,更重要的是运动培养了我很强的抗挫能力,造就了一种比较阳光的性格。有比较好的体质,常常看到的是阳光、光明的一面,这个很重要。自己身体好,遇到一些挫折不会倒下,下次再来。我的一生可以说历经坎坷,但我能坚持下来,并在事业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可以说运动的贡献不可小觑。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论坛报》合作出版《医生轶事》一书,请医护人员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自己亲历的那些饶有趣味、情节生动、人物性情丰满、具有一定引导价值的故事,表现医务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幸福感,展示医护人员阳光、自信而又不乏温情、充满正能量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王虹主委邀请我为该书写序,应该书之景,写一点自己锻炼的故事及心得,代为序吧。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