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自叙

① 原自叙:据还读斋初刊本补。

医学之要,莫先于切脉。脉候不真,则虚实莫辨,攻补妄施,鲜不夭人寿命者。其次则当明药性,如病在某经当用某药,或有因此经而旁达他经者。是以补母泻子,扶弱抑强,义有多端,指不一定。自非兼贯博通,析微洞奥,不但呼应不灵,或反致邪失正。先正云:用药如用兵,诚不可以不慎也。古今著本草者,无虑数百家。其中精且详者,莫如李氏《纲目》,考究渊博,指示周明,所以嘉惠斯人之心,良云切至。第卷帙浩繁,卒难究殚,舟车之上,携取为艰,备则备矣,而未能要也。他如《主治指掌》、《药性歌赋》,聊以便初学之诵习,要则要矣,而未能备也。近如《蒙筌》、 《经疏》,世称善本。《蒙筌》附论,颇著精义,然文拘对偶,辞太繁缛,而阙略尚多;《经疏》发明主治之理、制方参互之义,又著简误以究其失,可谓尽善,然未暇详地道、明制治、辨真赝,解处偶有傅会,常品时多芟黜,均为千虑之一失。余非岐黄家,而喜读其书。三余之暇,特裒诸家本草,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凡四百品,汇为小帙。某药入某经、治某病,必为明其气味、形色所以主治之由,间附古人畏恶兼施、制防互济、用药深远之意,而以土产、修治、畏恶附于后,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既著其功,亦明其过,使人开卷了然,庶几用之不致舛误。以云备则已备矣,以云要则又要矣。通敏之士,由此而究图焉。医学之精微,可以思过半矣。题曰《本草备要》,用以就正于宗工焉。

康熙癸亥夏月休阳庵汪昂题于延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