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 (下)
- 张锡纯 柳西河
- 3694字
- 2020-08-29 03:53:03
霍乱门
霍乱兼转筋
王格言,盐山人,年三十八岁,在天津南开开义聚成铁工厂,于冬季得霍乱证。
病因
厂中腊底事务烦杂,劳心过度,暗生内热,又兼因怒激动肝火,怒犹未歇,遽就寝睡,至一点钟时,觉心中扰乱,腹中作疼,移时则吐泻交作,遂成霍乱。
证候
心中发热而渴,恶心怔忡,饮水须臾即吐,腹中时疼时止,疼剧时则下泻,泻时异常觉热,偶有小便热亦如斯,有时两腿筋转,然不甚剧,其脉象无力,却无闭塞之象。
诊断
霍乱之证,恒有脉象无火而其实际转大热者。即或脉闭身冷显露寒凉之象,亦不可遽以凉断。此证脉象不见有热,而心中热而且渴,二便尤甚觉热,其为内蕴实热无疑。至其脉不见有热象者,以心脏因受毒麻痹,而机关之启闭无力也。拟用大剂寒凉清其内热,而辅以解毒消菌之品。
处方
生石膏捣细三两 生杭芍八钱 清半夏温水淘三次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嫩竹茹碎的三钱 甘松二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次送服卫生防疫宝丹五十粒。方载后方中。甘松亦名甘松香,即西药中之缬草也。《纲目》谓,马氏《开宝本草》载其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西人谓其善治转筋,是以为治霍乱要药。且其性善熏劳瘵,诚有解毒除菌之力也。
复诊
将药分两次服完,吐泻、腹疼、转筋诸证皆愈。惟心中犹觉热作渴,二便仍觉发热。诊其脉较前有力,显呈有火之象。盖其心脏至此已不麻痹,启闭之机关灵活,是以脉象变更也。其犹觉热与渴者,因系余火未清,而吐泻之甚者最足伤阴,阴分伤损,最易生热,且善作渴,此不可但治以泻火之凉药也,拟兼投以大滋真阴之品。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北沙参一两 离中丹五钱
药共四味,将前三味煎汤一大盅,送服离中丹一半,迟四点钟,再将药渣煎汤一大盅,送服其余一半。离中丹载虚劳喘嗽门叶案中。
效果
将药分三次服完,热退渴止,病遂全愈。
说明
霍乱之证,原阴阳俱有。然愚五十年经验以来,知此证属阳,而宜治以凉药者十居其八;此证属阴,而宜治以热药者十居其一;此证属半阴半阳,当凉热之药并用,以调剂其阴阳者,又十居其一。而后世论者,恒以《伤寒论》所载之霍乱为真霍乱,至于以凉药治愈之霍乱,皆系假霍乱,不知《伤寒论》对于霍乱之治法亦非专用热药也。有如其篇第七节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夫既明言热多寒多,是显有寒热可分也。虽所用之五苓散中亦有桂枝而分量独轻,至泽泻、茯苓、猪苓其性皆微凉,其方原不可以热论也。且用显微镜审察此病之菌,系弯曲杆形,是以此证无论凉热,惟审察其传染之毒菌,现弯曲杆形即为霍乱无疑也。至欲细审此病之凉热百不失一,当参观方剂篇七卷霍乱门,及医论篇六卷论霍乱治法,自能临证无误。
卫生防疫宝丹方:粉甘草细末十两,细辛细末两半,香白芷细末一两,薄荷冰细末三钱,樟脑所升冰片细末二钱,镜面朱砂三两,将前五味共和水泛为丸,如薏米粒大,晾干(忌晒),将朱砂研细为衣,勿令余剩,瓶贮密封。以治霍乱宜服八十粒,不效,迟两三点钟可再服八十粒,无论霍乱凉热,服之皆宜。
霍乱吐泻
天津荣业大街,李姓媪,年过六旬,于仲夏得霍乱证。
病因
天气炎热,有事出门,道途受暑,归家又复自饮,多受碳气,遂病霍乱。
证候
恶心呕吐,腹疼泄泻,得病不过十小时,吐泻已十余次矣。其手足皆凉,手凉至肘,足凉至膝,心中则觉发热,其脉沉细欲无,不足四至。
诊断
此霍乱之毒菌随溽暑之热传入脏腑也。其心脏受毒菌之麻痹,跳动之机关将停,是以脉沉细且迟;其血脉之流通无力,不能达于四肢,是以手足皆凉;其毒菌侵入肠胃,俾肠胃之气化失和,兼以脏腑之正气与侵入之邪气互相格拒,是以恶心腹疼,吐泻交作;其心中发热者固系夹杂暑气,而霍乱之属阳者,即不夹杂暑气,亦恒令人心中发热也。此宜治以解毒清热之剂。
处方
卫生防疫宝丹百六十粒 离中丹四钱 益元散四钱
先将卫生防疫宝丹分三次用开水送服,约半点多钟服一次,服完三次,其恶心腹疼当愈,呕吐泄泻亦当随愈。愈后若仍觉心中热者,再将后二味药和匀,亦分三次用开水送服。每一点钟服一次,热退者不必尽服。离中丹见前。
效果
将卫生防疫宝丹分三次服完,果恶心、呕吐、腹疼、泄泻皆愈,而心中之热,未见轻减,继将离中丹、益元散和匀,分三次服完,其热遂消,病全愈。
霍乱脱证
辽宁小南关,寇姓媪,年过六旬,得霍乱脱证。
病因
孟秋下旬染霍乱,经医数人调治两日,病势垂危,医者辞不治,其家人来院恳求往为诊治。
证候
其证从前吐泻交作,至此吐泻全无,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体甚凉,六脉全无。询之犹略能言语,惟觉心中发热难受。
诊断
此证虽身凉脉闭,而心中自觉发热,仍当以热论。其所以身凉脉闭者,因霍乱之毒菌窜入心脏,致心脏行血之机关将停,血脉不达于周身,所以内虽蕴热而仍身凉脉闭也。此当用药消其毒菌,清其内热,并以助心房之跳动,虽危险仍可挽回。
处方
镜面朱砂钱半 粉甘草细面一钱 冰片三分 薄荷冰二分
共研细末,分作三次服,病急者四十分钟服一次,病缓者一点钟服一次,开水送下。
复诊
将药末分三次服完,心热与难受皆愈强半,而脉犹不出,身仍发凉,知其年过花甲,吐泻两日,未进饮食,其血衰惫已极,所以不能鼓脉外出以温暖于周身。
处方
野台参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净萸肉八钱 甘草蜜炙三钱
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方解
方中之义,用台参以回阳,生怀地黄以滋阴,萸肉以敛肝之脱(此证吐泻之始,肝木助邪侮土,至吐泻之极,而肝气转先脱),炙甘草以和中气之漓。至于生山药其味甘性温,可助台参回阳,其汁浆稠润又可助地黄滋阴。且此证胃中毫无谷气,又可藉之以培养脾胃,俾脾胃运化诸药有力也。
效果
将药两次服完,脉出周身亦热,惟自觉心中余火未清,知其阴分犹亏不能潜阳也。又用玄参、沙参、生山药各六钱,煎汤服下,病遂全愈。
说明
此证初次所服之药末,原名急救回生丹。载在方剂篇七卷霍乱门。因民纪八稔孟秋,霍乱盛行,时在辽宁立达医院,拟得此方,登报广告,凡用此方者皆愈。时桓仁友人袁霖普,为河北故城县尹,用此方施药二百六十剂,即救愈二百六十人。复将此方遍寄河北、山东各县署,又呈明省长,登于《北洋公报》。次年河北南半省又有霍乱证,复为寄去卫生防疫宝丹(见前王案中),袁君按方施药六大料,救愈千人。又将其方传遍各处,呈明省长及警务处长,登之《北洋公报》,袁君可为好行其德者矣。大抵前方治霍乱阳证最宜,后方则无论阴阳证及阴阳参半之证用之皆效。
霍乱暴脱证
邑北境故城县,刘氏妇,年近四旬,得霍乱暴脱证。
病因
受妊五六个月,时当壬寅秋令,霍乱盛行,因受传染,吐泻一昼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觉精神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时愚在其邻村训蒙,遂急延为诊视。
证候
迨愚至欲为诊视,则病势大革,殓服已备,着于身将舁诸床,病家辞以不必入视。愚曰:此系暴脱之证,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视之,气息若无,大声呼之亦不知应,脉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
诊断
此证若系陈病状况,至此定难挽回,惟因霍乱吐泻已极,又复流产,则气血暴脱,故仍可用药挽救。夫暴脱之证,其所脱者元气也。凡元气之上脱必由于肝(所以人之将脱者,肝风先动),当用酸敛之品直趋肝脏以收敛之。即所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再用补助气分之药辅之。虽病势垂危至极点,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间。
处方
净杭萸肉二两 野党参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虽开就而药房相隔数里,取药迫不及待,幸其比邻刘翁玉珍是愚表兄,有愚所开药方,取药二剂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钱,遂急取来暴火煎汤灌之。
效果
将药徐徐灌下,须臾气息稍大,呼之能应,又急煎渣灌下,较前尤明了。问其心中何如,言甚难受,其音惟在喉间,细听可辨。须臾药已取到,急煎汤两茶杯,此时已自能服药。俾分三次温服下,精神顿复,可自动转。继用生山药细末八钱许,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其适口当点心服之。日两次,如此将养五六日以善其后。
说明
按人之气海有二,一为先天之气海,一为后天之气海。《内经》论四海之名,以膻中(即膈上)为气海,所藏者大气,即宗气也;养生家及针灸家皆以脐下为气海,所藏者元气,即养生家所谓祖气也。此气海之形状,若倒提鸡冠花形,纯系脂膜结成而中空(剖解猪腹者,名之为鸡冠油),肝脏下垂之脂膜与之相连,是以元气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气之上脱,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内经》谓肝主疏泄)。惟重用萸肉以酸敛防其疏泄,藉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而元气即可不脱矣。所最足明征者,若初次即服所开之方以治愈此证,鲜不谓人参之功居多,乃因取药不及,遂单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钱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脱之力,实远胜人参。盖人参以救元气之下脱犹足恃,而以救元气之上脱,若单用之转有气高不返之弊(说见喻氏《寓意草》),以其性温而兼升也。至萸肉则无论上脱下脱,用之皆效。盖元气之上脱由于肝,其下脱亦由于肝,诚以肝能为肾行气(《内经》谓肝行肾之气),即能泻元气自下出也。为其下脱亦由于肝,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或问
同为元气之脱何以辨其上脱下脱?答曰:上脱与下脱,其外现之证可据以辨别者甚多。今但即脉以论,如此证脉若水上浮麻,此上脱之征也。若系下脱其脉即沉细欲无矣。且元气上脱下脱之外,又有所谓外脱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萸肉最善敛汗,是以萸肉亦能治之。方剂篇一卷来复汤后载有治验之案数则,可参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