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护理学(第4版)
- 魏秀红 任华蓉
- 6495字
- 2020-08-29 03:54:37
第十四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与胸膜病变、神经肌肉病变等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耗量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功能甚至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通常先引起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发生一系列代偿适应反应,以改善组织的供氧,调节酸碱平衡和适应已改变的内环境;当呼吸衰竭进入严重阶段时,则出现代偿不全,表现为各系统器官严重的功能和代谢紊乱直至衰竭。
(一)病因
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参与肺通气或肺换气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包括:①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和CO2潴留,发生呼吸衰竭;②肺组织病变如重症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均可导致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缺氧和CO2潴留;③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呼吸衰竭;④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外伤造成的连枷胸、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气胸等,造成通气减少和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⑤神经肌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重症肌无力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各种病因通过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脑组织耗氧量大,为全身耗氧量的1/5~1/4,因此对缺氧十分敏感。通常供氧完全停止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取决于缺氧的程度(表2-14-1)和发生速度。
缺氧和CO2潴留均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同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和腹腔器官血管收缩,而冠状血管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而扩张,血流量增加。
缺氧和CO2潴留对呼吸的影响都是双向的,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严重缺氧可使胃壁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而CO2潴留可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使胃酸分泌增多,出现胃肠黏膜糜烂、坏死、溃疡和出血。
严重缺氧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间过程,使能量产生降低,并产生大量乳酸和无机磷,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分类】
临床上呼吸衰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照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类
PaO2 < 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PaO2 < 60mmHg,伴PaCO2 > 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若还伴有换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如COPD。
2.按照起病急缓分类
某些突发致病因素使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衰,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
由于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的慢性疾病,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较长时间发展为呼衰,以COPD为最常见。
3.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由呼吸泵(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神经、肌肉及胸廓)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Ⅱ型呼衰。
由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引起,可表现为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除呼吸衰竭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缺氧和CO2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重者出现“三凹征”,即在吸气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慢性呼吸衰竭轻者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重者呼吸浅快,并发CO2麻醉时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2.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或氧分压< 50mmHg时,在口唇、甲床等处出现发绀。因其程度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相关,故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则不明显。
3.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吸衰竭随CO2潴留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严重缺氧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出现肺性脑病时,可表现为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意识障碍等抑制症状。
相关链接
4.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病人有心动过速,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CO2潴留使外周浅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早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多致洪脉,后期可并发肺心病出现右心衰的表现,因脑血管扩张可致搏动性头痛。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呼吸衰竭时肝细胞缺氧发生变性坏死或肝淤血,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增高。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表现尿中红细胞、管型、蛋白尿、氮质血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 < 60mmHg,伴或不伴PaCO2 >50mmHg,pH值可正常或降低。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血管造影等有助于分析呼吸衰竭的原因。
3.肺功能检测
肺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原发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大气道的情况并取得病理学证据。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迅速纠正缺氧、改善通气,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防治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有:①昏迷病人用仰头提颌法将呼吸道打开;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③必要时可采用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或气管内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④应用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
2.氧疗
是重要治疗措施。由于呼吸衰竭的病因、类型不同,则氧疗的指征、给氧的方法不同。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应使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慢性缺氧病人吸入的氧浓度应使PaO2在60mmHg以上或SaO2在90%以上;一般状态较差的病人应尽量使PaO2在80mmHg以上。常用的给氧法为鼻导管、鼻塞、面罩、气管内机械给氧。吸入氧浓度(Fi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iO2 = 21 + 4 ×吸入氧流量(L/min)。Ⅰ型呼衰可给予较高浓度(> 35%)吸氧。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因此,宜将吸入氧浓度控制在50%以内。Ⅱ型呼衰应给予低浓度(< 35%)持续吸氧。
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主要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所致的呼衰,病人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宜用于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呼衰。常用药有尼可刹米、洛贝林和多沙普仑。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不可突然停药。
理论与实践
用于经上述处理不能有效地改善缺氧和CO2潴留的严重呼衰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资料调整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为通气过度,造成呼吸性碱中毒;通气不足,加重原有的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出现血压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脉搏增快等循环功能障碍;气道压力过高或潮气量过大可致气压伤,如气胸、纵隔气肿或间质性肺气肿;人工气道长期存在,可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为经鼻/面罩行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简便易行,机械通气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近年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急性呼吸衰竭较慢性呼吸衰竭更易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应积极纠正,加强液体管理,防止血容量不足和液体负荷过大以维持氧输送能力和防止肺水过多。慢性呼吸衰竭常因CO2潴留致呼吸性酸中毒,宜采用改善通气的方法纠酸,但应注意呼吸性酸中毒迅速纠正后,已增加的碱储备使pH升高而严重危害机体,故在纠酸的同时给予盐酸精氨酸和氯化钾以防产生代谢性碱中毒。
5.抗感染治疗
呼吸道感染是呼吸衰竭最常见的诱因,应结合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通常需要使用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以迅速控制感染。
6.合并症的防治
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急性加重时可能合并消化道出血、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应积极防治。
7.营养支持
呼吸衰竭病人因热量摄入不足和呼吸功增加、发热等,常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呼衰的抢救成功率,故抢救时应常规鼻饲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阻塞、分泌物过多或黏稠、无效咳嗽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低氧血症、CO2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
3.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疲劳、气道阻力增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气道分泌物过多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
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脑组织缺氧和CO2潴留导致语言表达障碍、意识障碍有关。
5.液体不足
与大量痰液排出、出汗增加、摄入减少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进食减少、消耗增加有关。
7.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
病人需卧床休息以降低氧耗量,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增加肺泡通气量;机械通气病人可采取俯卧位辅助通气,以改善氧合。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根据呼吸衰竭病人病情轻重及其对饮食护理要求不同,给予相应的指导。重症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使痰液易于咳出,减少并发症。缓解期:指导病人逐步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以软、易于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可选用稀肉粥、馒头、新鲜蔬菜及水果等,每天5~6餐。恢复期:指导病人进食普通饮食,食物易软,清淡可口。呼吸衰竭病人体力消耗大,尤其在施人工通气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供应量需增加20%~50%,每日至少需要蛋白质1g/kg。
2.病情观察
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特别注意:①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有无呼吸抑制。②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③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昏迷病人要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病理特征。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及休克;注意尿量及粪便颜色,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3.吸氧
氧疗可提高PaO2,使PaO2和SaO2升高,从而纠正缺氧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Ⅰ型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需吸入较高浓度(35% < FiO2 < 50%)氧气,使PaO2提高到60mmHg或SaO2 > 90%;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一般在PaO2 < 60mmHg时才开始氧疗,应给予低浓度(FiO2 < 35%)持续吸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常用鼻导管、鼻塞、面罩给氧或配合机械通气行气管内给氧。鼻导管和鼻塞法用于轻度和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面罩包括简单面罩、无重复呼吸面罩和文丘面罩等。简单面罩用于缺氧较严重的Ⅰ型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无重复呼吸面罩用于有严重低氧血症、呼吸状态极不稳定的Ⅰ型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文丘面罩尤适用于COPD所致呼衰,且能按需调节FiO2。氧疗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神志转清、发绀减轻、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皮肤转暖,提示氧疗有效;若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可能是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病人临床表现,即时调整吸氧浓度,保证氧疗效果,防止氧中毒和CO2麻醉。
4.促进病人排痰
神清者,指导其深吸气而有效的咳嗽、咳痰;咳嗽无力者协助其翻身、拍背;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钟,防止缺氧窒息;机械通气者可给予气管内吸痰或间歇气管内滴入,必要时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冲洗。机械通气病人注意气道管理,防止吸入性肺炎的产生;ARDS病人宜使用密闭系统进行吸痰,防止因PEEP中断致严重低氧血症和肺泡内分泌物重新增多;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祛痰药等。
5.用药护理
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①茶碱类、β2受体兴奋剂等药物,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气道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支气管解痉气雾剂,减轻支气管痉挛。②呼吸兴奋剂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但同时增加呼吸肌做功,增加氧耗量和CO2的产生量。所以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需要减慢滴速。若经4~12小时未见效,或出现肌肉抽搐等严重副作用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停用药物。③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常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或缺氧、二氧化碳滞留引起烦躁不安、失眠,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认真判别,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吗啡等,慎用其他镇静剂,如地西泮,以防止发生呼吸抑制。
问题与思考
6.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的病人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应经常巡视,让病人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病人自我放松等各种缓解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7.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发展和转归,使病人理解康复保健的意义与目的。告知药物的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嘱其遵医嘱准确用药。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达到改善体质目的。对出院后仍需吸氧的低氧血症者,指导病人和家属学会合理的家庭氧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根据活动耐力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以避免耗氧量增加。若有气急、发绀加重等变化,及时就医。
鼓励病人进行呼吸运动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加强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教会病人和家属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拍背等技术和家庭氧疗法。指导病人避免各种引起呼吸衰竭的诱因,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劝告吸烟病人戒烟,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刺激,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告诫病人若痰液增多且颜色变黄、咳嗽加剧、气急加重或出现神志改变等病情变化时,应尽早就医。
学习小结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并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治疗上必须兼顾原发病及缺氧、CO2潴留引起的损害,机械通气是有效治疗手段。护理重点是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半卧位或坐位;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Ⅰ型呼衰者吸入氧浓度35%~50%,Ⅱ型呼衰者予低于35%的持续吸氧;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氧疗工具并观察氧疗的效果;采取促进排痰的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并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实施;给予疾病及预防的健康指导。
复习参考题
1.何谓呼吸衰竭?如何进行分类?
2.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哪些?
3.如何对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吸氧的护理?
4.简述呼吸衰竭病人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