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华佗五禽戏原创套路

华佗五禽戏套路功法,最早载录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该著先列静功部分《服气疗病篇》,后列动功部分《导引按摩篇》。其中收集大量气功功法,其序明确指出所收气功功法包括“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诸本先皆记录,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表明所录功法包含魏晋时期,并摘其精要,删去繁杂。

载曰:“谯国华佗善养生,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踯,却二踯;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是南北朝时期的气功大家、道教理论家兼医家,融道、医为一身。其气功养生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专著《养性延命录》中。他在推崇华佗五禽戏这一气功动功的同时,主张气功修炼应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编创有气功静功《六字诀》,深受后人青睐并得以推广。

陶氏所集华佗五禽戏套路功法属气功动功,明确功理和练功强度“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这些均源自原创者切身体验的真知灼见,他人难以杜撰。

从陶氏所载文字来看,主题部分与陈寿《三国志·华佗传》相关内容基本相同,同出一源,只是陶文显得朴实原始,缺乏雕琢修饰而已。据《华佗别传》载:“魏明帝呼之,使作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可知吴普掌握并习练华佗五禽戏功法,并将其传给后人,流传民间。五禽戏属于华佗作为方士导引修炼养性之术,其功法资料本为道家所收藏,陶氏融道、医于一身,掌握包括五禽戏在内的道家导引修炼原始资料,并被道家典籍《道藏》收录而传世。再从陶氏所载五禽戏套路功法大体动作来看,排序是虎、鹿、熊、猿、鸟,与华佗所言一致。虎戏和鹿戏是匍匐式,熊戏先卧后蹲式,猿戏悬吊式,鸟戏立式,其受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影响,模仿原动物匍匐体态,惟妙惟肖,模仿动作的原始地步已无以复加,实属原创仿生导引功法。这与后代流传的全系立式五禽戏套路功法相比有质的区别。现简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