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淦

蔡淦,1938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科督导,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上海市中医脾胃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顾问,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蔡淦名师研究室”负责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内科学》主编等职。临证遵循李东垣脾胃学说和吴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治疗各种疑难疾患,尤其擅长于胃肠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主持局级以上课题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撰写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28部,其中《中医内科学》(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临床经验

膏方不仅仅用于滋补强身,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对于急性疾病恢复期的调养以及手术后,肿瘤化疗、放疗后的调治,补中寓治,治中寓补也很有价值。

(一)处方用药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在进行补益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密切结合五脏的病位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例如:肺系病证主要按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心系病证主要按血脉运行障碍和神明失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脾(胃)系病证主要按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脾(胃)主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肝系病证主要按肝气疏泄不畅、肝阳升发太过、肝风内动等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肝主疏泄、藏血濡筋”等生理功能。肾系病证主要按肾阴、肾阳不足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等生理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在膏方的治疗中又突出补益脾肾的重要意义。慢性虚弱病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感邪后更易贼伤元气,处方又宜扶正兼顾祛邪;病延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有血瘀者,又应佐以行气活血之品。“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因此,膏方的脉案既要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得当,还要做到: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协调、气血同治、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所谓“以平为期”,“以和为贵”。

(二)不同疾病的具体运用

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

本病以脾虚肝乘为基础,兼有湿热或瘀热内蕴,疾病初期,病机多为脾虚肝郁;肝郁易气滞,脾虚则气虚,日久易致血瘀,气虚不能行其津液,遂生痰湿,故中期阶段常见痰瘀并存;疾病后期,体内正气渐虚,内生痰、瘀,酿热蕴毒,灼伤胃阴,可导致胃阴不足;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致气血两虚,正气耗伤,此阶段属久病入络,多见正气亏虚与痰热血瘀互结共存,搏结胃络,积久不散,变生有形之疾。膏方治疗宜动静结合,气血兼施,温清并用。

消化性溃疡:

本病常以脾胃亏虚为基础,复因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而诱发,导致脾气益虚,肝木乘土,中焦失养,统血无力,血溢脉外等一系列病机,表现为胃脘疼痛、嗳气、泛酸、嘈杂,甚则呕血、黑便等症状,故而膏方治疗常根据其具体临床表现有所侧重,总以健脾益气固本为原则,参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温中止血等治法。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在中医证型中多见于脾胃虚弱、肝气乘脾以及肾阳亏虚等类型。《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腹泻的发生总由脾胃亏虚,纳运失常导致;对于脾胃亏虚型的慢性腹泻患者多以健脾益气、固涩止泻为治。他脏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基础上产生,常出现脾肾两虚,多见于老年人,治宜健脾温肾,升阳止泻,并根据患者脾虚、肾虚的程度和大便性状,分别参以健脾化湿、补肾固涩的治法。若肝失疏泄,条达失畅,横逆克犯脾土则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下流而发生泄泻,其特点即病情发作与情志密切相关,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治疗以抑肝扶脾为基础,根据患者肝旺、脾虚的情况各有侧重,分别佐以疏肝理气、健脾止泻等法。

功能性便秘:

本病的膏方治疗围绕“脾虚肝郁、肠失濡润”的核心病机,予以健脾助运、疏肝理气、滋阴润肠等治法,基础方以南北沙参、生地、决明子、连翘、蒲公英、桃仁、杏仁、柏子仁、火麻仁等药味加减;神疲乏力、大便不实、排便不尽者,酌加黄芪、生白术;呃逆、嗳气明显,肝郁甚者,常酌加佛手、路路通、枳实等。此外,由于患者年龄、体质、病理因素的差异,本病还常常涉及肺、肾、胃的脏腑病变,产生不同的病理产物,肺肾亏虚、胃肠郁热、痰瘀互结为多见,宜审证求因,兼以调肺、补肾、导滞、活血、清热等法。

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调治:

首当健脾培中,方能长养五脏六腑。《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胃者,五脏之本也。”患者术后元气严重受损,元气乃生命之原动力,对人体至关重要,其生成主要以肾中精气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之气的培育。脾与肾乃后天与先天的关系,二脏相互资助、促进,病理上亦互为因果。故在健脾培中的同时,还应补肾固本,使先、后天相互滋养,元气自得而充足。常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等健脾益气培中;天花粉、石斛、麦冬养胃阴;以补骨脂、杜仲、菟丝子、女贞子、黄精、怀牛膝等温补肾阳、填补阴精。术后化疗患者常见纳差、脘腹胀满或食后不易消化等表现,为术后胃气受损,失于和降所致,应时刻重视顾护胃气为宜。在具体治法上当以通为补,胃热清之、胃寒温之、胃虚补之、胃实导之、胃酸制之等法均应视为通法;临床常用焦楂曲、炒谷麦芽、枳壳、川朴、木香、佛手、象贝母等药物以和胃助运。此外,由于本病患者多心情抑郁,最易肝气郁滞,气机不畅,症见胸闷不舒、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呃逆等,常用枳壳、木蝴蝶、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畅中。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多瘀、毒并存,临证每见舌质紫黯,或伴有瘀点、瘀斑,常伍用石见穿、蜀羊泉、水红花子、莪术、白花蛇舌草、藤梨根、木馒头等药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上述药物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尚具有抗癌、抑瘤的功效。

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属中医痢疾、便血、泄泻等范畴,初起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素体湿热内蕴,复因过食辛辣、肥甘、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暑湿、热毒之邪;或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横逆犯脾,从而导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司,肠道分清泌浊功能失常,湿郁化热,蕴结大肠,灼损脉络,壅而化脓。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脾气益衰,清阳不升则中气下陷,下利无度,脾阳虚损,病更难愈。久病肾阳气亦虚。故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蕴结肠道;寒因阳气温煦不足,热为湿热熏蒸肠腑。常用参苓白术散或四神丸加生、炙黄芪补益脾肾为基本方,根据患者大便伴有脓血或黏液的情况,分别伍以地榆、槐花、仙鹤草、花蕊石、侧柏叶、白及、三七等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或马齿苋、凤尾草、秦皮、白头翁、地锦草清利肠道湿热;有腹痛的患者酌加理气止痛药,诸如木香、延胡索、制香附、乌药等。

二、防治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防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前景广阔,但该病往往病程久,变化缓慢,病势相对稳定,治疗时初投三五剂难以见效;轻易改弦易辙,药不及病所,也无法奏效;故而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若拟方缓投,熬制成膏,则可徐徐收功,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观察“新胃方”加味膏方(太子参、白术、茯苓、莪术、生甘草、藤梨根、生米仁、制半夏、木香、陈皮、砂仁、豆蔻、延胡索、广郁金、川连、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瓦楞子、海螵蛸、石见穿、薜荔果、蜀羊泉等)治疗31例脾虚肝乘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蔡淦教授协定处方“新胃方”加味汤剂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经膏方调治45天后,患者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达87.1%。提示膏方调治脾虚肝乘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消化性溃疡常发于秋冬时节,本病患者经过中西药物治疗呕血已止、大便转黄,中脘疼痛基本消失之后,通常胃镜下所见处于溃疡愈合期,患者或无所苦,或仍有些许消化不良的症状诸如中脘胀闷、食后尤甚、嗳气等。此时患者辨证以脾胃虚弱(寒)为主,最宜膏方调补,一方面通过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恢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调和阴阳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即提高了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预防溃疡的复发。

肿瘤术后或放化疗治疗后患者由于机体元气的严重受损,脏腑功能失调,体内阴阳平衡极度紊乱,气血运行失畅,多表现为一派虚弱的征象,或因继发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又呈现少许虚中夹实的状态。由于膏方药味组成较汤剂处方多,治疗具有全面、整体调理的特点,且药力缓和、持久稳定,尤其适用于此类患者。经过几年的膏方调治,患者通常获得提高生活质量、延缓或抑制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等效果。尤其针对放化疗的患者,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严重的副反应,还是其后造成极度虚弱、气阴两伤的后果,膏方治疗通过健脾培中、和胃降逆、益气养阴扶正等方式,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本病的急性发作阶段,或病情属于中、重度病例,需要以西药治疗为主,同时服用中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并帮助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减药、停药。本病的膏方治疗对于病情属于轻度或者缓解期患者较为适宜,即便血消失或出血量已明显得到控制时,此时辨证以脾虚或脾肾两虚为主,或兼有肠腑湿热残留,通过健脾补肾、益气扶正的调治达到调节机体免疫的目的,或针对余邪残留加以清热化湿达邪,控制疾病的复发或病情的恶化。

三、医案精选

1.慢性胃炎案

潘某,男,73岁,2006年11月15日初诊。中脘不适,泛酸,血脂、血压升高,有脑梗病史;苔薄黄腻,有裂纹,舌质黯,脉弦滑。证属脾肾两虚,肝木乘侮,气滞血瘀。治宜健脾益肾,疏肝和胃,理气化瘀。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枸杞子15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杜仲150g 黄精150g 丹参150g 女贞子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山药300g 山茱萸100g 丹皮100g 泽泻120g 石斛150g 川牛膝150g 葛根150g 钩藤120g 鸡血藤150g 生石决明300g 天麻120g 珍珠母3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二诊:2008年11月13日。前投膏滋,中脘较舒,泛酸减少,血压、血脂均高,苔薄黄腻,舌质紫黯,脉沉弦。证属脾肾两虚,肝木乘土,气滞血瘀。治宜健脾益肾,疏肝和胃,理气化瘀。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枸杞子15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杜仲150g 黄精150g 丹参15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山药300g 山茱萸100g 丹皮100g 泽泻120g 石斛150g 川牛膝150g 葛根150g 钩藤120g 路路通100g 生石决明300g 天麻120g 珍珠母3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三诊:2009年11月26日。迭投膏滋,精神较振,中脘较舒,大便通畅。苔薄黄腻,舌质紫黯,脉沉弦。证属脾肾两虚,肝木乘土,气滞血瘀。治宜健脾益肾,疏肝和胃,理气化瘀。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枸杞子15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杜仲150g 黄精150g 丹参15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熟地150g 山药300g 山茱萸100g 丹皮100g 泽泻120g 石斛150g 川牛膝150g 葛根150g 钩藤120g 鸡血藤150g 路路通100g 生石决明300g 天麻120g 珍珠母3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本案慢性胃炎患者以泛酸、中脘不适为主症。《四明心法·吞酸》曰:“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然总是木气所致。”本例中无明显寒热之偏,辨证以脾虚肝乘、气机不畅为主,又兼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病史,气滞血瘀,脑络不通,佐以滋肾平肝,理气化瘀通络。

2.慢性泄泻案(胆囊切除术后)

王某,男,42岁,2006年10月25日就诊。4年前胆囊切除后大便溏薄,每日2~3次,动则汗出,倦怠乏力,夜寐不酣;苔薄黄腻,脉弦。证属心脾两虚,肝木乘土,湿热内蕴。治宜养心健脾,疏肝和胃,清热化湿。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湘莲肉200g 大枣20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扁豆衣100g 煅瓦楞300g 海螵蛸3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山药300g 石菖蒲100g 石斛150g 百合150g 补骨脂150g 苍术120g 煅龙骨300g 煅牡蛎300g 淮小麦300g 黄芩120g 佩兰120g 远志3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胆囊浓缩和排空功能的突然中断,小肠内胆汁浓度下降,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或过多的胆盐进入结肠,刺激结肠运动加快等原因,常常会出现慢性腹泻。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分析,仍属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兼有肝失疏泄,乘脾犯胃,应以健脾助运、疏肝和胃为治。

3.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案一

姚某,男,48岁,2006年11月8日就诊。泄泻反复发作20余年,发则大便每日三四次,圊前腹痛,便后痛除,入冬后中脘胀闷隐痛,腰背酸痛,苔根薄黄舌红,脉弦。证属脾虚肝乘,肝脾不和。治宜健脾疏肝,调和肝脾。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湘莲肉200g 杜仲15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扁豆衣100g 煅瓦楞300g 海螵蛸300g 黄精150g 怀牛膝150g 木蝴蝶60g 山药300g 补骨脂150g 炒白芍150g 炒防风120g 煅龙骨300g 煅牡蛎300g 葛根150g 狗脊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4.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案二

廖某,男,30岁,2006年12月20日就诊。泄泻反复发作五六年,饮食不慎或工作压力增大时容易发作,倦怠乏力,胸闷,颈项扳紧;苔薄舌胖,舌质偏红,脉沉弦。血脂偏高,有脂肪肝病史。证属脾虚肝乘,肝脾不和,湿浊内蕴。治宜健脾疏肝,调和肝脾,祛湿化浊。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术150g 陈皮60g 川连30g 川断150g 湘莲肉200g 杜仲150g 扁豆衣100g 黄精150g 怀牛膝150g 山药300g 石斛150g 补骨脂150g 炒白芍150g 炒防风120g 川朴100g 葛根150g 狗脊150g 荷叶100g 黄芩120g 桔梗60g 焦山楂150g 焦六曲150g 佩兰120g 芡实100g 桑白皮150g 生米仁150g 熟米仁150g 炙乌梅100g 生晒参另煎冲入1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5.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案三

龚某,女,41岁,2006年11月22日就诊。泄泻反复发作10余年,清晨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情绪紧张或工作压力大时易作,大便急迫,伴有轻微腹痛,便后痛除;苔薄舌红,脉小弦带数。证属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处方:

白术15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湘莲肉200g 柴胡120g 杜仲150g 扁豆衣1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山药300g 石斛150g 补骨脂150g 炒白芍150g 炒防风120g 党参300g 凤尾草150g 狗脊150g 桔梗60g 焦山楂150g 焦六曲150g 鸡血藤150g 芡实100g 生米仁150g 熟米仁150g 五味子60g 煨葛根150g 煨诃子150g 益智仁100g 制香附12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6.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案四

叶某,男,38岁,2008年10月23日就诊。情绪紧张时容易腹痛、泄泻,胸闷,恶心,手汗多,苔薄腻,舌胖,脉弦。证属脾虚肝乘,肝脾不和。治宜健脾疏肝,调和肝脾。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湘莲肉200g 大枣20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扁豆衣100g 山药300g 炒白芍150g 煅龙骨300g 煅牡蛎300g 防风100g 葛根150g 黄芩120g 桔梗60g 焦山楂150g 焦六曲150g 佩兰120g 芡实100g 炙乌梅1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7.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案五

何某,男,41岁,2008年11月27日就诊:泄泻反复发作10年,腹痛即泻,便后痛除,受凉、饮食不慎、情绪紧张容易发作,手汗,夜寐梦多,苔薄黄腻,脉弦带数。证属心脾两虚,肝脾不和。治宜养心健脾,调和肝脾。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湘莲肉200g 杜仲15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扁豆衣100g 木蝴蝶60g 山药300g 白芷60g 补骨脂150g 苍术120g 防风100g 葛根150g 狗脊150g 黄芩120g 肉果120g 煨诃子150g 乌药100g 益智仁1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以上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病案,其共同表现为腹痛即泻,便后痛除,症状反复发作,常因受凉、饮食不慎、情绪紧张、工作压力增加而诱发,基本病机均属肝脾不和,治疗皆以调和肝脾为基础,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抑木扶土、健脾止泻。分而言之又各有特性:案一患者病程20余年,久病及肾,故方中酌加山药、杜仲、补骨脂、川断、狗脊等补肾益精强腰;案二患者兼有脾虚生湿,湿浊内蕴,运化失司,膏方治疗酌加荷叶、佩兰、薏苡仁祛湿化浊,焦楂曲消食助运,生晒参、炙黄芪健脾益气;案三以肝郁气滞为主,脾虚不甚,故膏方治疗用柴胡、木香、木蝴蝶、制香附等加强疏肝理气作用;案四患者泄泻发作诱因以精神因素为主,兼有手汗多症状,治疗时酌加合欢皮解郁安神,煅龙蛎重镇、敛汗;案五患者由于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兼有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膏方治疗佐以养心安神。

8.溃疡性结肠炎案

黄某,男,33岁,2005年12月2日就诊。有溃疡性结肠炎1年余,大便每日3~4次,基本成形,伴有脓血便,里急后重,黏液较多,少腹隐痛,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口干欲饮。苔薄,有裂纹,舌尖红,脉小弦。证属脾虚,湿热下注大肠。治宜健脾清肠。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川断150g 湘莲肉150g 杜仲150g 扁豆衣15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山药150g 石斛150g 葛根150g 狗脊150g 黄芩100g 焦山楂300g 焦六曲300g 芡实100g 枳实150g 秦皮120g 凤尾草150g 马齿苋150g 白头翁150g 地榆120g 地锦草120g 槐花120g 乌药60g

配料:阿胶25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当遵循叶天士“脏阴有寒,腑阳有热”的理论。本案中患者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较多,畏寒肢冷乃脾阳亏虚,温运无力,使湿浊内生所致,湿蕴化热,下注大肠,湿阻气机,热伤血络,则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均作,在中医内科学中属于“痢疾”的范畴。故治疗常以健脾清肠为本,佐以调气行血。本案用参苓白术散健脾止泻,合葛根芩连汤加秦皮、马齿苋、凤尾草清利湿热;腹痛较轻,则稍佐理气药物,如木香、乌药、枳实;便脓血则以地榆、槐花等凉血止血。

9.便血(消化性溃疡)案一

钱某,男,60岁,2006年11月15日初诊。原有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近日黑便反复发作已七八次,中脘胀闷,咽梗,嗳气,苔薄,舌质黯,脉弦。脾虚气不摄血,肝木乘土。治宜健脾益气摄血,疏肝和胃。处方:

生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湘莲肉200g 柴胡120g 大枣2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山药300g 石斛150g 白螺蛳壳300g 凤凰衣60g 葛根150g 黄芩120g 仙鹤草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二诊:2006年12月27日。前投膏滋,黑便未作,中脘胀闷减轻,咽梗,嗳气减少,苔薄,舌胖,脉弦。证属脾虚肝木乘土。治宜健脾疏肝和胃。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湘莲肉200g 柴胡120g 大枣2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山药300g 石斛150g 白螺蛳壳300g 凤凰衣60g 葛根150g 黄芩120g 仙鹤草150g 石菖蒲120g 煅瓦楞子300g 扁豆衣1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本案消化性溃疡患者便血反复发作七八次,目前病情稳定,尚未复发。辨证以脾气亏虚为主,兼有肝气乘脾,胃失和降,症见中脘胀闷、咽梗、脉弦。故治宜健脾益气为主,佐以疏肝和胃。本案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溃疡活动期多用生黄芪生肌敛疮,愈合期常选炙黄芪加强健脾益气之力。结合消化性溃疡的病机乃胃酸造成的胃黏膜损伤,通常伍用制酸药诸如左金丸、象贝母、煅瓦楞、海螵蛸、白螺蛳壳等,以凤凰衣保护胃黏膜。

10.便血(消化性溃疡)案二

贺某,女,40岁,2006年12月6日初诊。饮食不慎,中脘隐痛,便血反复发作3次,畏寒怕冷,手足欠温,夜寐不安,月经4个月未行,头晕健忘,小便轻微涩痛,夜尿频多;苔薄黄,脉小弦。胃镜提示:十二指肠溃疡。证属心脾两虚,气不摄血。治宜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处方:

生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象贝母120g 湘莲肉20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煅瓦楞300g 海螵蛸3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凤凰衣60g 鸡血藤150g 泽兰叶150g 制香附120g 制首乌200g 仙鹤草3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二诊:2008年11月20日。前投膏滋,便血发作次数减少,中脘隐痛,口气秽浊,恶心,畏寒怕冷,手足欠温,夜寐短少,月经间月而行,头晕健忘,尿有余沥,苔薄,舌质黯,脉小弦。证属心脾两虚,气不摄血,治宜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湘莲肉200g 柴胡12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煅瓦楞300g 海螵蛸3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蒲公英300g 炒竹茹6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凤凰衣60g 鸡血藤150g 路路通100g 桃仁120g 泽兰叶150g 制香附120g 制首乌2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三诊:2009年12月24日。迭投膏滋,便血发作次数减少,中脘隐痛已除,口气秽浊,畏寒怕冷,手足欠温,夜寐短少。苔薄,舌胖,脉小弦。证属心脾两虚,气不摄血。治宜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柴胡12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煅瓦楞300g 海螵蛸3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蒲公英300g 炒竹茹6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桔梗60g 制香附12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脾胃乃资生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案亦属消化性溃疡患者,反复便血,气血亏虚。脾虚生化乏源,心失所养,冲任失调,故表现为头晕健忘、夜寐短少、月经衍期。辨证以心脾两虚为主,膏方治疗宜养心健脾,用归脾汤为主方,兼以制酸护胃。针对冲任失调的特点尚配有诸多养血通络的药物,如川芎、鸡血藤、泽兰叶、桃仁、制香附等。但在溃疡活动期患者当以止血为主,禁用上述活血药物。

11.功能性便秘案一

范某,女,52岁,2006年12月6日就诊。大便干结如栗,四五日一行,依赖开塞露通便。倦怠乏力,夜寐不安,头晕头痛,耳鸣腰酸健忘,目糊,小便淋漓不尽;苔薄腻,舌胖,脉小弦。证属心脾两虚,肾精不足,肠失濡润。治宜养心健脾,补肾填精,润肠通腑。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生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枸杞子150g 柴胡12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黄精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丹皮100g 泽泻120g 石菖蒲100g 石斛150g 柏子仁150g 川牛膝150g 黑芝麻200g 黄芩120g 鸡血藤150g 决明子150g 路路通100g 南沙参150g 北沙参150g 桑椹子300g 桃仁120g 天花粉100g 杏仁120g 玉竹120g 枣仁150g 枳实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蜂蜜500g 收膏

按:

本案便秘属脾失健运,肾精不足,肠失濡润所致,治疗从健脾助运、补肾填精,润肠通腑入手,以香砂六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去山药、山茱萸,加南北沙参、天花粉、桃杏仁、黑芝麻、决明子、桑椹子等滋阴润肠通便。

12.功能性便秘案二

何某,男,29岁,2006年12月13日就诊。大便秘结10余年,量少不畅,中脘隐痛,倦怠乏力,畏寒怕冷,手足欠温,汗多,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易感冒;苔薄黄腻,脉弦。证属脾肾两虚,肝木乘土,湿热内蕴。治宜健脾益肾,疏肝和胃,清热化湿。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柴胡120g 杜仲150g 怀牛膝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泽泻120g 石菖蒲100g 石斛150g 柏子仁150g 苍术120g 当归100g 荷叶100g 黄柏120g 黄芩120g 火麻仁150g 鸡血藤150g 决明子150g 路路通100g 桑椹子300g 生首乌300g 桃仁120g 杏仁120g 益智仁1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本案患者虽年少却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表现为脾虚失运、肝木乘土,疏泄失常,腑气欠畅,兼有肾精亏虚,肠失濡润。膏方治疗以健脾益气升清为主,配合疏肝和胃,调畅气机,伍以补肾填精、润肠通腑。

13.功能性便秘案三

刘某,女,53岁,2006年12月20日就诊。大便秘结反复发作,三四日一行,潮热汗出;苔薄腻,舌质偏红,脉小弦。5年前行子宫切除术(癌前病变)。证属肝肾阴虚,营阴亏耗,肠失濡润。治宜滋养肝肾,润肠通腑,兼调冲任。处方:

白芍150g 生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枸杞子150g 湘莲肉200g 柴胡120g 黄精150g 女贞子150g 墨旱莲150g 生地150g 熟地150g 山药300g 山茱萸100g 石菖蒲100g 石斛150g 巴戟天150g 川芎100g 煅龙骨300g 煅牡蛎300g 防风100g 葛根150g 荷叶100g 黄芩120g 决明子150g 桑椹子300g 山楂150g 仙茅120g 仙灵脾150g 制首乌2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蜂蜜250g 收膏

14.功能性便秘案四

沈某,男,49岁,2006年12月27日就诊。大便秘结20余年,依赖药物通便,腰酸乏力,偶有头晕耳鸣,咽痒咳嗽,颈项扳紧,背脊酸痛,畏寒怕冷,手足欠温,容易感冒,脐左疼痛;苔薄黄,舌红,脉小弦。证属脾肾阴虚,营阴不足,肠失濡润。治宜健脾益肾,润肠通腑。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生甘草60g 陈皮60g 木香100g 连翘120g 郁金120g 枸杞子150g 黄精150g 女贞子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石菖蒲100g 川牛膝150g 防风100g 葛根150g 黑芝麻200g 胡桃肉200g 鸡血藤150g 决明子150g 路路通100g 南沙参150g 北沙参150g 肉苁蓉150g 桑椹子300g 沙苑子150g 生首乌300g 桃仁120g 乌药100g 杏仁120g 炙紫菀150g 槟榔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蜂蜜500g 收膏

1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案

陆某,女,62岁,2008年12月25日就诊。中脘隐痛时有发作,嘈杂,口淡,夜寐梦多,苔薄黄腻,舌质黯,脉弦细。胃镜提示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中度肠化。证属脾虚肝乘,瘀热内蕴,神不守舍。治宜健脾疏肝,清热化瘀,佐以安神。处方:

太子参30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象贝母120g 枳壳150g 湘莲肉200g 柴胡120g 大枣20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煅瓦楞300g 海螵蛸300g 丹参150g 木蝴蝶60g 山药300g 白螺蛳壳300g 白芷60g 苍术120g 莪术150g 葛根150g 淮小麦300g 黄芩120g 桔梗60g 生米仁150g 熟米仁150g 威灵仙120g 辛夷花100g 藤梨根300g 水红花子150g 薜荔果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本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肠化,辨证以脾虚肝乘、瘀热内蕴为主,膏方治疗在经验方新胃方健脾疏肝、化湿和胃的基础上,配伍水红花子、薜荔果、莪术、藤梨根等清热化瘀药。

16.直肠癌术后案

李某,女,73岁,2006年12月6日就诊。直肠癌术后,已行化疗6次,倦怠乏力,腰酸背痛,耳鸣,手抖,夜寐欠安;苔薄黄腻,舌红,脉弦。证属脾肾两虚,瘀毒内蕴。治宜健脾益肾,化瘀解毒。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连翘120g 川断15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枸杞子150g 湘莲肉200g 杜仲15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扁豆衣100g 黄精150g 怀牛膝150g 女贞子150g 山药300g 石菖蒲100g 石斛150g 补骨脂150g 狗脊150g 路路通100g 桑寄生150g 生米仁150g 生石决300g 天花粉100g 珍珠母300g 石见穿150g 木馒头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患者古稀之年,肾精已亏,直肠癌手术并化疗后,脾气损伤,尚有瘀毒残留,膏方治疗从补脾益肾入手,扶助正气,提高自身免疫,兼以化瘀解毒,预防复发。

17.食管癌术后案

颜某,女,61岁,2008年11月13日就诊。食道癌术后20余年,中脘痞塞隐痛,嗳气,泛酸,大便干结,三四日一行,夜寐不酣,健忘,倦怠乏力,苔薄,舌胖,脉小弦。证属心脾两虚,肝木乘土,肠失濡润。治宜养心健脾,疏肝和胃,佐以润肠。处方:

炙黄芪300g 太子参300g 生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佛手100g 象贝母120g 柴胡120g 杜仲150g 合欢皮150g 夜交藤300g 煅瓦楞300g 黄精150g 木蝴蝶60g 石菖蒲100g 白螺蛳壳300g 柏子仁150g 葛根150g 黑芝麻200g 胡桃肉200g 鸡血藤150g 路路通100g 络石藤150g 桑椹子300g 桃仁120g 杏仁120g 枳实15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本案食管癌术后,病机仍有脾失健运,肝木乘侮,胃失和降,胃阴亏虚,肠失濡润。治法重在养心健脾,疏肝和胃,佐以润肠。

18.胃癌术后案

郑某,男,75岁,2008年11月20日初诊。胃癌手术后1年,大便秘结,倦怠乏力,中脘畏冷,苔薄腻,舌质黯,脉弦滑。证属脾虚瘀热内蕴。治宜健脾清热化瘀。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吴茱萸2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延胡索150g 郁金120g 煅瓦楞300g 怀牛膝150g 女贞子150g 蒲公英300g 生地150g 山药300g 川牛膝150g 莪术150g 火麻仁150g 决明子150g 路路通100g 肉苁蓉150g 生米仁150g 桃仁120g 杏仁120g 白花蛇舌草300g 藤梨根3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二诊:2009年12月3日。前投膏滋,诸症悉减,大便秘结。苔薄,有裂纹,舌质黯,脉弦缓。证属脾虚肝乘,瘀毒内蕴,肠失濡润。治宜健脾疏肝,化瘀解毒,佐以润肠。处方:

太子参300g 白芍150g 生白术150g 茯苓150g 生甘草60g 半夏100g 陈皮60g 川连30g 木香100g 砂仁30g 蔻仁30g 连翘120g 柴胡120g 蒲公英300g 石斛150g 莪术150g 火麻仁150g 决明子150g 路路通100g 南沙参150g 北沙参150g 肉苁蓉150g 桑椹子300g 生米仁150g 生首乌300g 桃仁120g 天花粉100g 杏仁120g 枳实150g 藤梨根300g 蜀羊泉150g 蛇舌草300g

配料:阿胶300g 冰糖250g 饴糖250g 收膏

按:

患者高龄,胃癌术后,瘀热余毒未清,正气损伤,脾气亏虚,运化失调,大肠传导无力,故大便秘结不通。蔡老主张以健脾益气扶正为主,兼以化瘀,清热解毒,佐以润肠通便。

(丛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