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成都医学院创立于世已度过七十度春秋,一代代贤良英杰用自己炽热的心血和汗水,将一所解放战争时期在炮火硝烟中随军颠沛的“游击小分队”建设发展成了一所既已闻名遐迩、更显强劲潜力的现代化大学,从而为学校谱写出了一部光辉的历史。时值学校七十华诞之际,新时代的成医人热切地希望通过总结自己平凡而光辉的历史,从而将根底深厚、气韵非凡的精神与文化永永远远传承于世。

学校最早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1947年,由此计算到2017年即已达70年光阴,对这七十载艰辛岁月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致相当于1947—1974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战事频仍,从解放战争、剿匪平叛到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以及清扫国内外反动势力留下的残兵散匪等,学校直接为战争服务的目的非常明确。此阶段另一个重要特征即随军迁徙、流转颠沛,一直没有固定的办学校址。

探寻学校的第一个阶段必然会涉及到学校的起源。成都医学院在源头上有两个分支,分别可循西藏军区军医学校和20世纪60年代的成都军区卫生学校(注: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成都军区卫生学校)向前追溯。西藏军区军医学校的最早前身诞生于1947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肩负着解放全中国的神圣使命,部队在中原一带与国民党军队持续进行着激烈的争夺战,因此急需大量受过专门培训的战地救护人才,于是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应运而生。最初的学校仅仅是豫皖苏军区医院内的一个随营培训机构—卫生干部训练班,1948年以此为基础正式定名为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渡江战役前夕,豫皖苏军区改编为第十八军,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后来又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而成为西藏军区,学校也随之而先后改编为第十八军卫生学校、西藏军区卫生学校、西藏军区护士学校以及西藏军区军医学校。

学校起源的第二个分支是1955年6月由成都军区组建的护士学校,该校1958年更名为成都军区后勤部护士学校,1962年更名为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学校(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之为成都军区卫生学校)。1969年,西藏军区军医学校与成都军区卫生学校均被撤销,几乎在同时,又以两所学校为基础组建了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队。

第二阶段相对而言历史比较简明清晰,其时间大致相当于1974—1986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成都军区决定在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队的基础上组建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并且定址于天回镇,由此标志着学校有了固定的营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在1978年之前主要是以营房建设为主并兼顾教学,而1978年之后则以教学运行为主而兼顾营区建设的逐步完善。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家战略的调整,以和平为主旋律的经济建设成了时代的主流,学校也因此而迎来了相对稳定的办学环境,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有些工作(如开办护理高等教育)甚至走到了全军军医学校的领先前沿。

第三阶段是学校历史上经历重大调整最为频繁的时期,其时间大致相当于1986—2004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方面相应进行过一系列重大调整,由此导致国家对军队院校的结构、数量以及体制编制都不断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变革。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先后经历了1986年的降格、1992年的撤销、1993年的恢复升格、1999年由成都军区转隶到总后勤部,并最终于2004年整体移交地方。在此过程中,学校自始至终无法摆脱“终将被撤销”的生存压力,但全校官兵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讲政治、顾大局,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加强学校建设,体现了较高的思想基础和政治觉悟水平。

第四阶段是学校融入国民高等教育后的快速繁荣时期,其明确的时间标志是2004年8月及此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学校以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这一社会主体形象屹立于地方高校之列,一方面体现军队院校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努力追求与国民高等教育的融合与接轨。由于国家、军队乃至四川省政府对军转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使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于过去在军队时期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在办学机制方面有了更充分的自主权,因此学校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超常规、高品质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