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疗程与罐象

一、拔罐疗法吸拔时间和疗程

吸拔时间和疗程与拔罐疗法的疗效密切相关,只有掌握正确的吸拔时间和疗程间隔,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吸拔时间

吸拔时间的长短,是拔罐疗法最应该把握好的重要因素。那么,究竟吸拔多长时间好呢?原则上宜根据不同的拔罐方法和上罐部位,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性别、病情轻重缓急及耐受程度,灵活掌握。总之,拔罐时应边拔边诊,中病即止,断无拔上罐就可以计时不管之理。

1.不同罐法

(1)闪罐法、走罐法的治疗时间,以局部或罐下皮肤出现潮红或花红豆点的丹痧、痧块、瘀斑等为度(图1-49)。

图1-49 罐痕

(2)留罐法则因要求不同而长短有异,如仅要求局部皮肤出现潮红、紫斑等反应时,一般留罐时间10~20分钟(小罐吸拔力弱,1次可拔15~20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1次可拔5~10分钟),否则可能会起水疱;若治疗要求局部起水疱以祛湿邪时,则一般可延至20~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图1-50)。

图1-50 罐痕

(3)温罐法若无起水疱之主观意愿,留罐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之内。

(4)针罐法的针感、血罐法的出血量等也都是留罐时间的决定因素。如刺血拔罐法应至瘀血或脓液全部拔出,或达到治疗所需的出血量方可起罐。血罐法的出血量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急性病、青壮年、体质强者出血量宜多;慢性病、老年、幼儿及体质弱者出血量宜少(图1-51)。

图1-51 血罐
2.不同病情和拔罐部位
(1)病情:

一般虚证宜短,或不拔罐,实证可稍长。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吸拔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吸拔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疼痛的疾病,需要吸拔的时间要长一些为宜;麻痹的病症,吸拔的时间要短一些为宜。肌筋膜过度紧张,不能快速松解者,吸拔时间宜短;触诊皮下微肿者,吸拔时间宜短,防止起水疱。

(2)拔罐部位:

皮肉浅薄的部位,拔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时间可略长。面部以闪罐为宜,尽量少留罐,或留罐时间不超过5分钟;头颈、胸前、上肢留罐时间宜短,不超过10分钟,肩臂部、腹部、腰背、下肢留罐时间可适当延长。

例如:坐骨神经痛,可在肾俞、大肠俞、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等处轮流吸拔,每日或隔日吸拔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面神经麻痹,则多在阳白、颧髎、下关、颊车等穴位行闪罐法,或仅留拔3~5分钟(图1-52)。

图1-52 留罐
3.不同耐受程度

(1)年轻力壮或耐受能力比较强者,吸拔的时间可长些,年老体弱或儿童吸拔时间宜短些。

(2)体质消瘦虚弱者,罐子的吸拔力要小,时间要短,拔罐的数量要少;体质健壮肌肉丰满者,吸拔力要大,拔罐的数量要多,吸拔的时间要长。

(3)初次接受拔罐疗法的患者,吸拔的时间要短一些;经常接受拔罐疗法的老患者,吸拔的时间可长一些。

(4)患者拔上罐后感觉特别难受时,可提早起罐;若患者感觉舒适,罐子的吸力也不是很大,而且局部的肌肉又比较丰满,时间就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二)间隔时间

拔罐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罐印的消失情况和病情、体质而定。

(1)一般而言,罐印消失快、急性病、体质强者,间隔时间宜短,可每日1次,如青壮年罹患哮喘、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时;若病重、疼痛剧烈,也可以1日2次,甚至3次,如胆结石疼痛发作时。当然,若连续几天拔罐治疗,应注意适当轮换上罐位置。

(2)罐印消失慢、慢性病、体质弱者,间隔时间宜长,一般隔日1次,也可隔2日或3~5日1次,甚至1周或半个月1次,如老年人失眠、高血压病等。

(3)特殊拔罐手法致瘀斑、痧块等,应待瘀血、痧痕退后再拔,如刮痧拔罐法、血罐法间隔相对要长一些,一般5~7日1次。

(三)疗程

一般治疗7~10天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再行第2个疗程。急性病,疗程要短,1个疗程为3~5次;慢性病,疗程宜长,1个疗程为5~10次,若不愈,可休息5~7日,再继续治疗。若患者感觉疲劳应休息几日再拔。

一般急性病或危重病治疗2次或3次,慢性病治疗2~3个疗程无明显效果,应改用其他疗法,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