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 颜华 张建宁
- 1100字
- 2024-12-21 12:15:49
第八章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病因】
(一)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大致上可分为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及由于心脏长期容量和(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由代偿最终发展为失代偿两大类。
1.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病以及心肌代谢性疾病。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
(二)诱因
常见的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感染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如摄入钠盐过多,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等,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如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等。
【心衰的类型】
1.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它不涉及左室的收缩功能,而是直接因左心房压力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有明显的肺淤血和相继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
2.急性和慢性心衰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心脏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衰。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如前所述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当收缩期射血功能尚未明显降低,而因舒张功能障碍而致左室充盈压增高导致肺的阻性充血。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4.心衰的分期与分级
(1)2001年美国AHA/ACC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上提出了心力衰竭的分期的概念,在2005年更新版中仍然强调了这一概念,具体分期如下: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2)心力衰竭的分级:NYHA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这一分级方案于1928年由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临床上沿用至今。实际上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国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但近年来其所占比例已趋下降,而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临床表现】
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单纯右心衰竭较少见。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而致全心衰者,以及由于严重广泛心肌疾病同时波及左、右心而发生全心衰者临床上更为多见。
(一)左心衰竭
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这些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主要症状。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
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可渗出到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
(2)心脏体征:
除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慢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舒张性心衰除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二)右心衰竭
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2.体征
(1)水肿:
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
(2)颈静脉征:
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肝脏肿大:
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
(三)全心衰竭
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症状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1)心影大小及外形为心脏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肺淤血的有无及其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Kerley B线是在肺野外侧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的表现,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急性肺泡性肺水肿时肺门呈蝴蝶状,肺野可见大片融合的阴影。
2.超声心动图
(1)比X线更准确地提供各心腔大小变化及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
(2)评价心脏功能。
3.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除有助于判断心室腔大小外,以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心室影像的差别计算EF值,同时还可通过记录放射活性-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以反映心脏舒张功能。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心力衰竭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作出的。首先应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心衰的症状体征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
2.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性啰音,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测定血浆BNP水平对鉴别心源性和支气管性哮喘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时,由于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表现,应根据病史、心脏及周围血管体征进行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得以确诊。
(3)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应与慢性右心衰竭鉴别,除基础心脏病体征有助于鉴别外,非心源性肝硬化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体征。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
对所有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即应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
(2)消除诱因:
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发热持续1周以上者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性。
2.一般治疗
(1)休息:
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使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因此,应鼓励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散步等。
(2)控制钠盐摄入:
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水钠潴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等症状,但应注意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剂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
3.药物治疗
(1)利尿剂的应用: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
电解质紊乱是长期使用利尿剂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特别是高血钾或低血钾均可导致严重后果,应注意监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有较强的保钾作用,与不同类型利尿剂合用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血钾变化。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用于心力衰竭时,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和延缓心室重塑。另外可以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可使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生成增多,具有抗组织增生的作用。总之,通过ACE抑制剂除了发挥扩管作用改善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外,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衰患者代偿性神经-体液的不利影响,限制心肌、小血管的重塑,以达到维护心肌的功能,推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远期死亡率的目的。
(3)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交感神经激活,阻断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机制,其改善心衰预后的良好作用大大超过了其有限的负性肌力作用。应用本类药物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短时间内缓解症状,而是长期应用达到延缓病变进展减少复发和降低猝死率的目的。
由于β受体阻滞剂确实具有负性肌力作用,临床应用仍应十分慎重。应待心衰情况稳定已无体液潴留后,首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适量长期维持。临床疗效常在用药后2~3个月才出现。
(4)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药物是正性肌力药物的代表,常用的洋地黄制剂为地高辛(digoxin)、洋地黄毒苷(digitoxin)及毛花苷C(lanatosideC,西地兰)、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K)等。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容积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这类患者如同时伴有心房颤动则更是应用洋地黄的最好指征。
(5)肼苯达嗪和硝酸异山梨酯:
心力衰竭时,由于各种代偿机制的作用,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也增大。血管扩张剂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但是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不宜应用强效血管扩张剂。
4.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由于心室舒张不良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致肺淤血,多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但这两类患者也还可能同时存在收缩功能不全亦使LVEDP增高,治疗的原则与收缩功能不全有所差别,主要措施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
(2)钙通道阻滞剂。
(3)ACE抑制剂。
(4)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
(5)对肺淤血症状较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脉扩张剂(硝酸盐制剂)或利尿剂降低前负荷。
(6)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是本节主要讨论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1.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
3.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
【临床表现】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胸部X线片显示:早期间质水肿时,上肺静脉充盈、肺门血管影模糊、小叶间隔增厚;肺水肿时表现为蝶形肺门;严重肺水肿时,为弥漫满肺的大片阴影。重症患者采用漂浮导管行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
AHF的临床严重程度常用Killip分级:
Ⅰ级:无AHF;
Ⅱ级:AHF,肺部中下肺野湿性啰音,心脏奔马律,胸片见肺淤血;
Ⅲ级:严重AHF,严重肺水肿,满肺湿啰音;
Ⅳ级:心源性休克。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急性呼吸困难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前已述及,与肺水肿并存的心源性休克与其他原因所致休克也不难鉴别。
【治疗】
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必须尽快使之缓解。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给氧。
3.吗啡3~5mg静脉注射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内推完,10分钟内起效,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5.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硝普钠或rhBNP静脉滴注。
6.正性肌力药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
7.洋地黄类药物可考虑用毛花苷C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可给0.4~0.8mg,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4mg。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类药物也无效。后两种情况如伴有心房颤动快速室率则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肺水肿。
8.机械辅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临时心肺辅助系统,对极危重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
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着手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