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是浮云

在国家的药品管理法里,什么是药品有明确的规定(见文后)。简单地说,药品是一些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物质。即,药品是一类用作特殊用途的物质,有种种科学研究的结论,有临床试验的病例,必须经国家审查批准,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在历史上,有一些人把药物当成非物质的东西。这源于早期的医药是巫医不分的,繁体字的医曾写作毉,就是这样来的。但到如今,还把药物当成非物质的,则是别有用心。非物质的,用时髦的话“药物是个浮云”(浮云:网络流行语,可指无实际意义的事物)。下面举几个把药物说成浮云的实例,并做点评。
看看几个浮云般的药物的示例
例1,在李胜先的《暗访巫医》(中国社会出版社)一书中,揭露了现代的很多巫医用的神方。大部分都是画符烧灰,念咒圣水,沾了“仙气”的苹果,也有“秘制”面粉。其中有一个药方是:神方催生及胎衣不下立效。其方为:用五月五日午时下雨的雨水,将朱砂、雄黄磨墨,写符……念咒……此方不是具体的物质,虽然有一些特别难弄的东西,如雨水,主要是一些文字和语音,还有写字的方向,用的笔等。一般生小孩,多数都是顺产,该方自然有效;遇到难产,肯定无效,但随便都可找个理由推诿。比方说用的雨水是不是那天那时的?字写得如何?咒语念得如何?……全部不可验证。
尽管现在人们医学发达,生小孩一般都在医院里进行。但这些神方偏方,仍有流传。
但打上时髦的旗号,相信的人就多了,在20世纪80年代的气功就很风靡。
例2,在20世纪80年代,气功盛行时,有个“气功大师”,据传,他在86岁的海灯法师衰老病危弥留之际,托人带了一张处方,让人将处方放在病床上法师睡的枕头下。带话说,这张处方不需用药,不用熬药,更无需服用,枕在头下即可,自能祛除疾病。处方的内容未曾公布,海灯法师最后也如正常人一样离世。
一张处方就能影响病人的机体?这不是浮云又是什么?
例3,更神奇的是还有一个“气功大师”,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一种“信息茶”,他把所谓的“信息”输进了茶叶,茶叶就成了“药物”。你如果想要什么,在喝茶时想什么就行了,心想、药到、病愈。比如说想要肿瘤消失,就心想肿瘤变没;想要减肥,就体会体重减轻的感觉。据调查,每斤茶叶进价是8.4元,而其实际销售价格是每斤100元,牟取的暴利惊人。2000年9月,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以偷税罪和非法经营罪一审判处当事人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94.6万元。
依靠想象,把普通的茶叶,当成了能治百病的药茶。欺骗了众多的百姓,这是典型的浮云。
近年来还出了好多神医,把药物吹成浮云的手段更高,欺骗性更强。
例4,自称“明代刘太医后裔”的刘某,泡制了好多“药物”,主要成分是“牛蹄筋汤+山楂”,可治多种慢性病。通过网络销售,售价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着“太医网”网址和产地(并不存在的“香港刘家药行”)。后因制作假药、坑蒙拐骗而官司缠身,声名狼藉。
非法制作的药物(假药),加上太医后裔的几本厚厚的多个印刷制品的一阵吹嘘,能治很多病。浮云!
谨记一条,不被忽悠
不必再举例了,好多都是把药物当成了浮云。药物成了非物质的虚幻的东西。古代是通神,灵气;而现在美名为可治病的“信息”。你有什么病,就治什么病;什么病难治,就专治那个病。比经国家审查过的药品,不知好了多少倍,还没有副作用。此“药”只应天上有,但你多花钱就能得到。求医心切的人们,健康素养低的人们太容易被骗了。这成了“刘太医”、“张神医”等不断生长的沃土。
人们怎样才不会被忽悠呢?这需要记住下面的一条:药物是物质的,需要进入人体与病灶处结合才能起作用。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物。药品的物质性是药物科学的基础。这些药物的科学研究数据、需要国家审批才能问世,这是药物的法定程序。
药物不是浮云,不是靠吹出来的。懂得这一点,有公民基本的健康素养,才能不受随时可能冒出的神医骗子的忽悠。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条关于药品的含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