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2.心功能分级

目前主要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

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轻度心衰):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Ⅲ级(中度心衰):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方可缓解。

Ⅳ级(重度心衰):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3.营养过剩

能量是守恒的,如果机体摄入能量远超过机体消耗的能量,必定会造成能量储备,此现象就是营养过剩的表现。过多的能量往往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皮下组织、内脏器官的周围以及腹部网膜上。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常见的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及微量养分营养不良。

5.人体必需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为人体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

常量元素是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元素。这类元素在体内所占比例较大,有机体需要量较多。是构成有机体的必备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

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种类很多,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在生理上既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体内的能量来源,但它们却在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推荐条目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关键推荐:

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2)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关键推荐:

1)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3)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4)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关键推荐:

1)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2)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3)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5)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关键推荐:

1)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2)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3)优先选择鱼和禽。

4)吃鸡蛋不弃蛋黄。

5)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关键推荐:

1)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3)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4)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关键推荐:

1)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2)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3)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4)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5)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6)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