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实录

痛风

案1 朱良春教授辨治痛风性关节炎—浊毒瘀阻证

卢某,男,56岁,初诊2010年3月26日。

主诉: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5年。

患者诉上证5年前开始反复发作,涉及双足第1、5跖趾关节、跗骨关节、踝关节、膝关节、指腕关节,每次发作时出现局部红、肿、热、痛,3~5天可自行缓解,未系统检查,自行服用止痛药治疗。2年前开始出现多关节有较大痛风石沉积,疼痛,有溃疡黄水,患者痛苦不可忍受,要求中医药治疗。来诊诉近日纳可,眠调,二便可,苔薄白根腻,脉弦。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11.83×1012/L,中性粒细胞(N)0.705,血小板计数(PLT)511×109/L。肝、肾功能正常;C反应蛋白(CRP)40.5mg/L,红细胞沉降率(ESR)91mm/h。X线示痛风。

中医诊断:浊瘀痹(浊毒瘀阻);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治则:泄浊化瘀,蠲痹通络。

首诊处理:①痛风汤加痹通汤加土茯苓15g,萆薢10g,牡丹皮10g,泽兰20g,鬼箭羽30g,全蝎粉(分吞)2.25g。②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g,每日3次,口服。③新癀片,每粒0.32g,每次0.96g,每日3次,口服。

二诊(2010年4月9日):患者关节痛减轻,但左脚趾、右脚肿块变化不明显,纳眠可,二便调,苔薄白微腻,脉弦。复查血常规正常,ESR 66mm/h。宗原法继治。

处理:①前方继服14剂。②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g,每日3次,口服。③芙黄膏外用。

三诊(2010年4月23日):患者诉药后关节痛明显减轻,右腕关节消肿,脚趾肿块稍减退,唯右手小指指间关节化脓,纳眠及二便正常,脉弦。守上方案继治。

处理:①上方加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炒元胡30g。14剂。②浓缩益肾蠲痹丸,每粒4g,每日3次,口服。

随访情况良好,关节疼痛已消,肿块有消,但痛风石存在。饮食无忌,有复发倾向。

【诊治思路】

本案例病已5年,痛风由小关节逐渐累及大关节,每次关节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后来出现多关节有较大痛风石沉积,伴溃疡黄水,痛苦不可忍受。此为重症浊瘀痹,治当“泄浊化瘀,蠲痹通络”。

首诊以痛风汤+痹通汤+土茯苓、萆薢、牡丹皮、泽兰、鬼箭羽、全蝎粉为基础组方;兼服浓缩益肾蠲痹丸以益肾蠲痹,辅以新癀片止痛。朱师治疗痛风三要药:土茯苓、萆薢、威灵仙,功能泄浊解毒、通络止痛,佐以桃仁、泽兰等活血化瘀,全蝎粉解痉止痛。14剂后,患者关节痛减,守方继进14剂,并芙黄膏外用。患者关节痛明显减轻,右腕关节消肿,脚趾肿块稍减退,唯右手小指指间关节化脓。患者后来虽因个人原因未能继续治疗,但阶段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朱师经验】

“痛风”一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说:“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又说:“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这与现代医学痛风患者的临床特征颇为相似。《医学入门·痛风》云:“形怯瘦者,多内虚有火,形虚肥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曰历节风,其如虎咬,曰白虎风,痛风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

朱师首创“浊瘀痹”名,对前贤认为“痛风”是外因所致进行了澄清,认为“痛风”以内因为主,如临床观察本病有其特征:①以中老年形体丰腴者多,或有饮酒史,喜进肥甘膏粱者。②从症状而言,则以关节局部疼痛,且有结节,或流脂液等。朱师认为湿浊内阻是本病主要病机,此湿浊之邪为内生之邪,鲜少外来,由患者饮食、生活调摄失常,脂膏过多摄入,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失权引起,痰湿浊毒滞阻于血脉中,难以泄化,并与血相结为浊瘀,闭留于经筋、脉络,而见肿痛、结节畸形,发为痛风,部分患者出现肿块或流溃脂。病虽由运化不及而成,但与肾有密切关系。《杂症会心录》曰:“脾失健运,则散精于肺,而肌腠坚固,外湿无由而入也;肾气充实,则阴阳调和而升降有度,内湿何自而生乎?”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在脾肾两本亏虚,故治当从“益肾健脾,泄化浊瘀”着手。通过“泄浊化瘀,荡涤污垢”以推陈致新,清理血络、筋脉中之瘀毒浊物,而“调益脾肾”乃正本清源,俾脾运健、肾气推动有力则气血周流得以畅通、浊毒之邪不得容身。

痛风汤是朱师根于痛风的根本病因病机而创制的,方由土茯苓、萆薢、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等泻浊解毒之良药为主,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以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目前,南通良春医院根据朱师经验已将“痛风汤”开发成院内制剂“痛风颗粒”。经临床应用及实验观察,该方具有降低血尿酸含量、修复关节损伤、抗炎和镇痛作用,对痛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调节核酸、嘌呤代谢,促进核酸合成,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利尿消肿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具有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双向调节作用;经过急毒、长毒实验证明该药安全无毒。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