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本草者,当先註病症。不然,病之未明,药于何有?从前作者罕明斯义,苐云某药入某经治某病而已。浅术视之,葢茫如也。唯李氏《纲目》,裒集诸家,附著论说,间及病源;《经䟽》因之,释药而兼释病,补前人之未备,作后学之指南。兹集祖述二书,更加增订。药性、病情互相阐,以便资用。若每处皆释,则重复烦琐,反生厌渎。故前后间见,或因药论辨,读者汇观而统会之可也。

① 註:同“注”。下同。

药品主治,诸家析言者少,统言者多。如治痰之药,有治燥痰者,有治湿痰者,诸书苐以除痰槩之;头痛之药,有治内伤头痛者,有治外感头痛者,诸书惟言治头痛而已。此皆相反之症,未可混施。举此二端,其馀可以类推矣。又每药之下,止言某病宜用,而不言某病忌用,均属阙畧。兹集並加详註,庶无贻悮

② 槩:同“概”。下同。

① 並:同“并”。下同。

② 悮:同“誤”。下同。

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著其所入经络,乃为明其功用,而以主治之症,具列于后。其所以主治之理,即在前功用之中,不能逐欵细註,读者详之。

③ 欵:同“款”。下同。

徐之才曰:药有宣[上升下行曰宣]、通、补、泻、濇、滑、燥、湿[湿即润也]、轻、重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矣。今为分阐,以冠于诸药之首[此“十剂”也。陶弘景加寒热二剂,兹不具述。然本集燥剂即陶氏之热剂,而通剂乃徐氏之燥剂也]。

④ 濇:同“澀”。下同。

药品主治,已註明某藏某府者,则不更言入某经络,以重复无用也。

⑤ 藏:内脏。后作“臟”。下同。

⑥ 府:通“腑”。下同。

阴阳、升降、浮沉,已详于“药性总义”中,故每品之下,不加重註。

主治要义及诸家名论用“○”,病症用“△”,药名汤头用“—”顶上,“十剂”用“○”

⑦ 主治要义及……用“○”:○△—○本次校点均删去。

药目次第,每药稍从其类,以便查阅。

是书篇章虽约,多有补《纲目》《经䟽》之所未备者,故曰备也。

用诸书,悉仍其名氏,使知为先哲名言,有可考据也。间有刪节数行数句者,以限于尺幅也;有增改数句数字者,务畅其文义也;亦有用其文而未著其姓字者。其间广搜愽採,义图贯通,取要刪繁,词归雅餝,庶几爽观者之心目云耳。

① 採:同“采”。下同。

② 刪:同“删”。下同。

③ 餝(shì饰):同“飾”。

药有气味、形色、经络、主治、功用、禁忌数端,《药性歌赋》虽便记诵,然限于字句,又须用韵,是以不能详括。兹集文无一定,药小者语简,药大者词繁,然皆各为杼轴,煅錬成章,使人可以诵读[若以本文另誊,尤便诵习]。

④ 杼轴:织布机上用来持纬(横线)的梭子和用来承经(竖线)的筘,犹言枢要。

⑤ 煅錬:锤炼,反复琢磨。

本草一书,读之率欲睡欲卧。以每品之下,所註者不过藏府、经络、甘酸苦濇、寒热温平、升降浮沉、病候主治而已,未甞其理,使读之者有义味可咀嚼也。即如《证类》诸本,採集颇广,又以众说繁芜,观者罔所折也。是编主治之理,务令详明,取用之宜,期于确切,言畅意晰,字少义多。作者颇费匠心,读者幸毋忽视。

⑥ 本草:此处泛指本草著作。

⑦ 甞:同“嘗”。下同。

:“衷”之俗字。

是书将成,始见武林皇甫嵩所著《本草明》,乃万历戊寅年刻。其书加倍于余,其用意颇与余同,始叹前人亦有先得我心者。其印板业已糢糊,亦当时脍炙之书也。世未有翻行之者,特表明之。

① 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

② 糢:同“模”。

是书之作,非为医林而设。葢以疾疢人所时有,脱或处僻小之区,遇庸劣之手,脉候欠审,用药乖方,而无简便方书与之较证,鲜有不受其悮者。是以特著此编,兼辑《医方集觧》一书,相辅而行。篇章虽约,词旨详明,携带不难,简阅甚便。倘能人置一本,附之箧笥,以备缓急,亦卫生之一助。有识之士,当不以愚言为狂谬也。

③ 箧笥(qiè sì契四):竹制的用来收藏文书或衣物等的箱和笼。

昂自壮立之年,便棄制举。蹉跎世变,念著书作诗,无当人意,祗堪覆瓿,难以埀远。然禽鹿视息,无所表见,窃用疚心,故疲精瘁神,著辑《本草》一书,以为有当于民生日用之实。且集诸家大成,贯穿笺释,或可有功前贤,嘉惠来世。易世之后,倘有嗜吾书而为重梓者,庶能传之久远,此区区立言之旨也。

④ 棄:同“弃”。下同。

⑤ 祗:原作“袛”,据文义和增订本改。只;仅。

⑥ 覆瓿:喻著作毫无价值或不被重视。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

⑦ 埀:同“垂”。下同。

⑧ 禽鹿:犹言禽兽,没有人的志气,表达作者不想改变自己“卑贱”的处境。语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⑨ 视息:谓苟且偷生。语出自汉代蔡琰《悲愤诗》。

《素问类纂约註》《医方集觧》二书,嗣刻问世。

讱菴汪昂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