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骨折有成熟的治疗方法,包括内固定治疗和外固定治疗。内固定治疗经过AO学派的推广已经日臻完善,解决了复位内固定和骨折愈合等问题,但是依然存在手术创伤大、骨折愈合慢和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有发生再骨折可能,甚至并发骨不连、骨缺损和慢性骨髓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以Ilizarov为代表的现代外固定技术体系正在世界上兴起,其理论指导、医疗模式、技术方法及术后管理与内固定治疗骨折有很大差别,由于术后能控制治疗的整个过程,临床结果基本上弥补了内固定所固有的缺点,且能挽救一些濒临截肢的严重、复杂的四肢创伤。如果将现代外固定与显微外科、内固定技术结合,则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将为创伤、骨折病人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骨外固定技术具有使用简单、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不用二次取出内置物等优点。根据前苏联1989年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折及骨科疑难杂症90万例病人统计分析,整个治疗时间比骨折内固定方法缩短33.4%~88%,基本避免了骨折不愈合的问题。伊朗报告用可控的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和截骨矫形手术4678例;秦泗河实施四肢截骨矫形手术结合骨外固技术6062例,大量临床证据都证实了前苏联报告的疗效结果。由于这项适宜技术的应用不需要特别的高科技设备,穿针整复和固定骨折手术很少出血,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在骨折治疗方面有广阔的推广、发展前景。

由于近十余年来中国骨科官方学会没有组织召开过“骨折外固定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更缺乏相应的培训教材,使我国骨外固定技术应用操作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的教材,某些医生依然按照内固定理念使用外固定技术,术后处理难以到位,甚至出现手术成功截骨而结果不好的问题。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CEFS),主任委员秦泗河教授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著系列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教程丛书,《骨折穿针外固定》是丛书之一,从此中国骨科有了自己编著的骨折外固定技术蓝本,为临床医师提供一本简单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程,规范适应证操作步骤和术后处理原则。本书内容包含骨折愈合机制研究、骨折外固定应用原则使用方法、各部位四肢长骨骨折的固定方法等,突出各个部位的构型设计及典型病例展示,编著者参考国内外进展与成熟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用真实骨折病例展示了外固定器械选用构型、进针安全点选择与手术操作步骤,固定刚度评价、术后处理方法与外固定拆除判定标准等,论述了内、外固定与显微外科技术优化结合方法。为方便阅读能较快地理解本书内容,在目录之前的开篇,用系列图片层层展示“骨折穿针外固定”器械种类、穿针安全点选择、与四肢不同部位外固定构型与穿针固定步骤、术后常见并发症防治。本书适合于临床一线骨科医师作为案头查阅书籍,“按图索骥”解决临床遇到的问题。

本书尽可能系统规范地展现外固定与肢体重建的最新理论、各种器械构型与应用原则,用上百个活生生的病例展示现代外固定技术治疗复杂创伤骨折、疑难骨科杂症、肢体残缺的独特魅力。编写方法体现简明、易懂的原则,以图片展示为主,便于医生临床中学习和应用。

由于编著者的水平和认识所限,对我们来讲具有挑战性,同时骨折外固定治疗在我国的学术引导、国外培训医生数、推广范围、临床治疗的病例数与内固定术无法比拟,存在理论和实践的不足,部分病例的构型设计也不完美,难免存在有争议的地方甚至错误,诚恳希望骨科同仁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行更正。

现代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折和骨科疾病博大精深、内涵深远,其理论与临床实践已经超越了单纯骨折复位与固定概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与研究途径,赠予了医生一把开启治疗复杂创伤骨折与疑难杂症的金钥匙,虽然学习曲线长,临床应用过程可能会出现挫折,但一旦进入这个门槛,你就会为这项技术的奇特疗效,无穷奥妙所吸引并心向往之,就能经常享受到医疗过程与结果的美妙感受。

张 锴 柴益民 秦泗河

2015年7月

1.肱骨穿针参考通道

12点为前方;6点为后方;3点为内侧;9点为外侧

2.尺骨穿针参考通道

12点为前方;6点为后方;3点为内侧;9点为外侧

3.桡骨穿针参考通道

12点为前方;6点为后方;3点为内侧;9点为外侧

4.股骨穿针参考通道

12点为前方;6点为后方;3点为内侧;9点为外侧

5.胫骨穿针参考通道

12点为前方;6点为后方;3点为内侧;9点为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