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学基础

案例:陈某,男,55岁,现无固定工作。
主诉:对诸多事物、场合失望两年。
陈某近两年情绪一直都很低落,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兴趣,做事情也很难集中精力,很难作出决定。每每想到50多岁仍然没有积蓄,没有房子,就会感到自己没有用,愧对家人,为此内心常常感到忧伤,有深深的自卑感。他尝试了很多工作,通常都坚持不了几年,赚不到什么钱就辞职了,觉得活着很空虚。近来梦多,时常梦到与别人打架、被人追杀的场景,惊醒的次数也比往日增多。白天有时会感到不安,比以前容易发脾气,有时甚至会和家人打架。他常常抱怨身边的人不信任、不帮助自己,一家人不能一起努力做个生意赚点钱,导致现在仍是一事无成。妻子称其平时很注意卫生和安全,把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东西没摆好心里就非常不舒服,出门时也总是要反复确认门窗是否锁好。
陈某幼时很受父母疼爱。家中五个孩子,他排行老二,是家里第一个男孩,因此很受父母和姐姐的疼爱。由于当时家里较贫穷,父母时常在外工作,很少与他交流沟通,见面聊天的时候很匆忙,也不太关心他心里在想什么,通常只是询问一下近况,然后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要做。陈某小时候内向,不爱说话,常被邻居小孩欺负,去和父母哭诉的时候通常能得到父母的安慰。有时候和小伙伴起了冲突,家长上门投诉,父亲总是会站在他这边。陈某学习成绩一般,父母对此也没有太多关注,但母亲会在安全、卫生习惯上严格要求他,比如出门前一定要检查好门窗,睡前一定要刷牙洗脸,吃饭前一定要洗手,自己的床铺桌子要整洁等。五年前身边有朋友买彩票赚了一笔,他跟着开始买六合彩想发财,结果反倒赔进20余万。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精神检查:神志清晰,接触基本合作。未引出精神病性症状,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较低,意志行为减退,自知力存在。
心理评估:Parker人格问卷评估结果显示,反社会型、自恋型、回避型、强迫型维度转换分得分均在60分以上,提示存在相应人格障碍。PVP抑郁测试得分提示有抑郁倾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提示有父亲一方的高控制。
诊断:多项人格障碍。
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生活、学习、社会的各种压力和问题,如果某阶段的压力和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会影响下一阶段乃至以后的身心发展,甚至出现人格障碍。Bowlby的依附理论为人格障碍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观点。这个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说是个体在婴幼儿期、儿童期逐渐形成的依附及其变化是个体以后心理健康与否的决定因素。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对成年后人格的影响及其对于精神疾病是风险还是病因,这一直都是精神卫生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课题。然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近二十年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为我们了解不幸经历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性资料。除此之外,目前已确定的影响人格障碍的主要风险因素还包括:①家庭功能紊乱(父母患精神疾病、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健康);②创伤性经历(如童年性虐待或身体虐待);③社会压力。本章我们主要讨论社会学因素对人格发展及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