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便秘

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两次排便时间间隔超过3天,或超过自己排便习惯1天以上,粪质干结,质如羊粪,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可伴有口苦、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可见胃肠型或蠕动波,可触及条索样粪便,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亦可闻及肠鸣音亢进。
便秘按病因可分为继发性便秘和原发性便秘,由各种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性疾病及药物性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便秘;那些病因不清,无明显致病因素,治疗困难的为原发性便秘。按病程长短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症状持续6周以上的称为慢性便秘。按粪块滞留的部位可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结肠便秘是指食物残渣在结肠运动过于迟缓,直肠便秘是指粪便已抵达直肠,但滞留过久而未被排出。按器质性病变的有无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弱;②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状态等,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因而造成便秘;③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由结肠痉挛引起;④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⑤年老体弱、活动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⑥腹盆肌张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器质性便秘发生的原因:①直肠与肛门病变: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排便疼痛;②局部病变: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等致排便无力;③结肠梗阻:结肠肿瘤、腹盆腔内肿瘤、克罗恩病、肠粘连、肠扭转等均可致肠腔狭窄甚至阻塞;④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意外、截瘫等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
二、鉴别诊断
1.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需排除各种原发、继发疾病引起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才能诊断。罗马Ⅲ诊断标准: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③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④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⑤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⑥排便少于每周3次。
(2)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3)诊断IBS的条件不充分。诊断前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2.器质性便秘
(1)直肠型便秘:多因有肛裂、肛瘘、痔疮等肛周病变,患者大便时有疼痛感而惧怕大便,久而久之排便反射迟钝而发生便秘,使大便积聚在直肠内,每次大便较粗大且坚硬,有时大便表面带有鲜血。肛门指诊及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肛周病变,而直肠及上端结肠无器质性病变。
(2)结肠梗阻型便秘:患者除便秘外,常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结肠肿瘤、肠粘连等慢性肠梗阻者,起病缓慢,便秘呈逐渐加重;急性肠梗阻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较重;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或血栓形成等缺血性肠病患者,以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若曾有腹部手术病史者,应首先考虑是有结肠粘连引起。腹平片可发现阶梯状气液平面,结肠镜等特殊检查可发现息肉、肿瘤的原发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