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东海边的一曲《春天的故事》

39年前那个“春天的故事”,在共和国大地上产生了童话般的效应。南海边的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响了新时代的序曲;东海边的一曲“春天的故事”奏响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最强音。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给中国和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注入了活力;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终于迎来发展的狂飙期,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也迎来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发展的“真正的春天”,并吹响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的集结号。可以说,当时九院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迅速崛起,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

说到“春天的故事”,邱蔚六脸上红光流溢,眼里闪闪发亮,他带着一种兴奋激颤的情感说:“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确实给九院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新思想、新观念、新动力、新面貌。”

邱蔚六神采飞扬地说,1979年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当时医院拨乱反正,发生了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在体制上改了过来,取消了在“文革”中形成的班、排、连军事编制,恢复了科室的建制。

他介绍说,直至1979年,九院才恢复了原来的建制。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先驱者之一张锡泽教授不仅恢复了口腔颌面外科主任的职位,而且还担任了口腔系的第二主任。当时,九院口腔系第一主任是口腔正畸科的席应忠教授,邱蔚六任口腔颌面外科常务副主任。

“九院发生的第二个变化是,恢复了教学体制。”邱蔚六说,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1年的六年间,大学停止办学,直至1972年9月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时任九院院长的张志愿就是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有幸踏进了当时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大门,进入口腔系求学。

紧接着,恢复了研究生教育。邱蔚六认为,这是“新生事物”。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前苏联研究生教育体制——副博士和博士教育。副博士,相当于硕士。上海第二医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当时,在九院整形外科,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张涤生教授招了一个研究生名叫王炜;在九院口腔颌面外科,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先驱者之一张锡泽教授招了一个研究生名叫陆昌语。这两个人在学术上很有成就。王炜教授由于在整形外科成就显著,后来被评为“终身教授”;陆昌语教授后来从事口腔免疫学成为佼佼者。

20世纪70年代末,医院开始评教学职称。邱蔚六是在1981年9月被评为副教授职称。1986年7月,张志愿顺利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两年后又提前攻读博士,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邱蔚六的学生。

第三个变化是重新建立了研究生制度。邱蔚六回忆说,其最大特点是1979年建立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面成立了许多学术评议组,包括医学学术评议组。张锡泽教授代表口腔医学界,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术评议组第一批成员;1985年1月,邱蔚六是其第二批成员,并兼任第三召集人。第一召集人是运动医学骨科曲绵域教授;第二召集人是“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教授。邱蔚六教授连做了两届(第二、三届)医学学术评议组成员兼任第三召集人;第四届时,口腔医学升为一级学科,单独成立口腔医学评审组,由邱蔚六担任第一召集人;第五届医学学术评议组成员由时任九院院长张志愿教授担任。

研究生制度建立后,张锡泽教授是全国第一批,也是九院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于1982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生。邱蔚六是1985年被批准成为第三批博士生导师。九院是博士点,“招收博士很重要,医院能给一笔钱。这钱可建立实验室。”邱蔚六如是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临床Ⅱ成员:前排右三吴孟超教授、右五石美鑫教授、右七陈安玉教授;后排右三陈中伟教授、右四王正国教授、右五曲绵域教授、右七邱蔚六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口腔医学组成员:前排,由左至右:樊明文、李秉琦、邱蔚六、王大章、傅民魁;后排由左至右:大会联络员、刘洪臣、徐恒昌、马轩祥、杨驰(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