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一、作者生平简介
戴葆元(1818—?),字心田,又号守愚,清末时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桂岩人。戴氏著有《本草纲目易知录》《家传课读》。
二、校注方案
(一)版本选择
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家传课读》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思补堂刻本为底本。由于该书版本仅有此一种,故无对校本。而《家传课读》中涉及的三种书的他校本选择如下:
《金匮汤头歌括》:元代邓珍本仿宋刻本《金匮要略》、清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黎川陈氏集思堂刻本《医门法律》、清雍正十年(1732)遂初堂刻本《金匮要略心典》、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刻本《金匮要略浅注》、清康熙十年(1671)刻本《金匮要略论注》、明天启三年癸亥(1623)庄氏跋京大成堂刻本《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温病条辨汤头歌括》: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问心堂本《温病条辨》。
《临证指南方歌括》: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经锄堂刻本《临证指南医案》。
(二)校注原则
1.遵循《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细则(修订稿)》,对原书内容不删节、不增补。
2.全书繁体字转化为规范简化字,文字由竖排改为横排,加现代标点。
3.本次整理采用本校、他校为主,兼以理校。
4.底本中的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予以保留,并出校。
5.底本中字形属一般笔画之误,如属日曰混淆、己巳不分者,径改,不出校。
6.对生僻词语,先用汉语拼音加直音方式注音,再简要注释;对正文已有字义解释者,仅注音,不注释。
7.对不常见的药名及病名,出注说明。
8.为了便于阅读,底本中歌诀采用加粗字体;底本中注文的小字(药物剂量、炮制法及进一步注文的小字除外,如“炙鳖甲 十二两,乌扇 二两(如无射干,代之柴胡六两),黄芩”)采用正文字体字号。
9.此次整理点校,除卷首诸序外,卷二、卷三分别有《温病条辨汤头歌括》《临证指南方歌括》自序,均统一放置于《家传课读》序言部分。原书各卷目录统一到总目录中。原书每一卷的卷头有“家传课读卷一、家传课读卷二、家传课读卷三、家传课读卷四”,现简化为“卷一、卷二、卷三、卷四”。
10.释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药物的剂量,原书有的只在最后一位药物后标注剂量(如“桂枝、黄芩 三两”),此处应有“各”字,为保留书的原貌,不作处理。
校注者:储全根 刘德胜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