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第2版)
- 张卓然 张凤民 夏梦岩
- 4448字
- 2020-08-28 11:56:33
第二节 细菌sRNA在耐药中的作用
细胞对环境变化的感应与调节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涉及DNA、RNA和蛋白质对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菌通过基因表达的调节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近年研究发现,由细菌sRNA(Small non-coding RNA)组成的转录后调控网络,是细菌感应外界环境、进行生理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一、sRNA概述
细菌sRNA是一类长度在50~300个核苷酸的小非编码RNA,最初于1967年在大肠埃希菌中发现,凭借迅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cDNA文库构建、RNA印迹(northern blot)、实时定量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近年来,数百种sRNA在不同种属细菌中相继被发现,几乎所有细菌中都含有sRNA,其中大肠埃希菌中有近140种。目前sRNA的筛选、鉴定、分子作用模式和生理功能已成为细菌学研究的前沿热点。sRNA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细菌的物质代谢、毒力、群体感应、物理因素应激和致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感应环境信号的sRNA的典型特征是,既受某些与特定环境或代谢信号相关的转录因子的调节,又可调节一个或多个靶位基因的表达,甚至作为细胞压力调节和众多其他关键反应的整体调节因子(global regulator)。
二、sRNA分类
迄今为止细菌中发现的sRNA可分为三类,第一类sRNA占绝大多数,通过与靶核酸特异性碱基互补或与蛋白质结合的方式,发挥调节作用,这种sRNA可分顺式(cis)和反式(trans)两种类型,前者的序列是靶mRNA的反义链,后者是基因间序列,通常基因组上有多个结合靶位。第二类sRNA是核糖开关(ribo-switches),一般为mRNA的5′-UTR区序列,环境因素可诱发核糖开关构象改变,进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第三类是新近发现的成簇规律间隔的重复短回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s),是基因组上串联排列的、重复规律间隔的短回文序列,CRISPRs完整转录之后被酶解为含有短回文序列的小RNA,又称crRNA,目前认为CRISPRs可抑制噬菌体或质粒等外源DNA的复制。
三、sRNA与靶位的作用方式
(一)反式编码的sRNA(trans-coded sRNA)
是sRNA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类,为基因间序列,通过不完全碱基互补配对发挥调节作用,通常基因组上有多个结合靶位,称反式编码的sRNA。通过与m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正向或负向调控mRNA的翻译及其稳定性。反式编码的sRNA与mRNA的结合通常通过RNA分子伴侣Hfq介导实现。Hfq是细菌的RNA结合蛋白,也称RNA分子伴侣,能够促进sRNA-mRNA之间的碱基配对并维持sRNA的稳定性。Hfq是一个六聚环蛋白,与sRNA和mRNA的结合位点分别在环的近极端和远极端,通过连接sRNA和mRNA,重构RNA的二级结构,进而增加sRNA和mRNA配对的频率和效率。
1.负调控作用
对翻译的负调控作用是反式编码sRNA的最主要作用。当sRNA发挥负调控作用时,常需要RNA分子伴侣Hfq来促进与靶mRNA之间的配对。如果sRNA-mRNA结合位点在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15nts和下游20nts之间,sR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结合,抑制翻译起始。sRNA抑制翻译的机制可通过与核糖体备用结合位点、上游开放阅读框、翻译增强子结合而实现。sRNA在Hfq的帮助下,与mRNA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RBS)结合,抑制核糖体装载,进而间接抑制翻译。此外,sRNA的负调控作用,还体现在与mRNA之间的碱基配对后不阻止翻译,而是直接促进mRNA的降解。
2.正调控作用
反式编码sRNA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少见,主要表现为sRNA与靶mRNA结合后,促进靶mRNA翻译或提高靶mRNA的稳定性。其作用方式有三种,最常见的一种是s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破坏mRNA上固有的抑制翻译的二级结构,暴露RBS位点,以这种反-反义机制激活靶mRNA的翻译。第二种是sRNA与靶mRNA结合,诱导其降解,使带有RBS的mRNA片段增多,从而促进翻译。第三种是内切核苷酸切割产生的mRNA片段,与sRNA碱基配对构成sRNA-mRNA复合体,防止mRNA进一步降解,从而增加编码蛋白的产生。
(二)顺式编码的sRNA(cis-coded sRNA)
与反式编码sRNA不同,其与靶mRNA之间完全互补配对。这类sRNA在质粒、噬菌体、转座子等移动元件和细菌染色体中都有发现。许多染色体上的顺式编码sRNA可作为细菌的抗毒素因子,调节有毒的小疏水蛋白的表达。顺式编码sRNA的片段大小差别很大,范围一般在100到7000nts不等,能够在转录、mRNA稳定性和翻译水平上起调节作用。
(三)与蛋白质结合的sRNA
虽然绝大多数sRNA通过与靶mRNA互补配对来发挥调节作用,但也有少数sRNA能够与蛋白结合并调节其活性。一般是通过模仿蛋白同源靶点的结构,调节核酸结合蛋白的活性。这类sRNA的典型代表是许多细菌种属中的6S RNA,它可结合到RNA聚合酶全酶的σ70亚基的活性位点上,阻止RNA聚合酶与DNA启动子结合。在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中,还发现另一类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的sRNA,它们能与相应的靶蛋白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间接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此外,转移信使RNA(tmRNA)也能与蛋白结合,其能促进异常多肽链的降解从而保持蛋白质的稳定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每个sRNA只具有一种调节功能,即参与碱基互补配对或与蛋白结合参与翻译调控。然而,最近发现了双功能sRNA,这些sRNA不仅能够与一个或多个靶点结合,也能像mRNA一样编码小分子蛋白。RNA Ⅲ就属于这类sRNA,它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最重要的毒力调节因子,能够编码δ-溶血素毒素,也能够通过与编码其他毒力因子的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来发挥作用。在铜绿假单胞菌中也发现了一种双功能sRNA,通过调节毒力因子编码基因的mRNA发挥间接的调节毒力作用。
四、与细菌耐药相关的sRNA
细菌耐药为细菌的自然生理反应,细菌通过改变自身状态如产生灭活酶、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主动外排泵系统改变、生物被膜的形成等来适应抗菌药物的影响,最终产生了耐药。抗菌药物能够使sRNA表达发生变化而使细菌产生一系列变化,最终调节细菌适应抗生素而产生耐药。在sRNA与耐药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以下几种sRNA通过不同的途径介导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一)sRNA调节抗生素的摄取
大肠埃希菌的小RNA MicF通过调节细菌外膜蛋白表达,控制细菌对抗生素的摄取能力,从而参与细菌耐药的调节。MicF能够负调控孔蛋白OmpF mRNA的翻译及其稳定性,进而抑制OmpF孔蛋白的产生,使进入细胞的药物量减少,从而引起抗生素耐药。2012年,Holmqvist等通过实验发现,MicF通过以转录因子Lrp为中心的调控网络参与细菌抗生素应答和耐药的调节。Lrp是细菌重要的转录因子,能调节大肠埃希菌细胞内1/10左右蛋白质的表达。MicF可调控Lrp蛋白的转录,进而影响Lrp调控靶蛋白质的表达,反过来,Lrp对MicF又有负调控作用。
(二)sRNA介导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
抗菌药物能够影响sRNA而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提高药物敏感性而产生抗菌作用,例如,阿奇霉素能够影响sRNA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损伤细胞膜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大肠埃希菌sRNA中的RyhB能促进CirA的表达,而CirA与大肠菌素Ia结合后会导致细胞的死亡。在RyhB和CirA缺乏的大肠埃希菌突变株中,大肠菌素Ia则不能导致细菌死亡。sRNA还能与细菌的二级代谢产物作用,影响抗生素的生成。此外,一些细菌如沙门菌中RyhB的缺失会使活性氧物质(ROS)异常增高,达到其杀菌作用,这样的机制是否和抗生素杀菌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联系还尚待验证。
(三)sRNA调节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研究表明sRNA能够参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网络。有文献报道,Hfq突变株中由于sRNA的调控能力受到干扰,使鼠伤寒沙门菌不能产生成熟的生物膜,这意味着sRNA在生物膜形成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越来越多的sRNA被发现参与生物膜形成的调控。近期有利用突变体库对沙门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sRNA SdsR是沙门菌生长到稳定期时,细胞内最丰富的sRNA之一。在沙门菌SdsR的突变株中,观察到生物膜的表型降低。研究发现,另外5个sRNA,即OmrA/B、McaS、RprA和GcvB能够直接调节csgD基因,csgD是与产生curli有关的中央生物膜主调节器。此外,有的sRNA还调控鞭毛的合成和流动性,从而影响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四)sRNA介导细菌代谢状态的改变而影响耐药性
微生物当营养物质匮乏时,容易出现生长缓慢或停止的现象。如在葡萄糖磷酸盐压力下,葡萄糖-6-磷酸(G6P)或不可代谢的葡萄糖类似物α-甲基-葡萄糖苷-6-磷酸(αMG6P)累积,会导致生长停滞和细胞死亡。在大肠埃希菌中,葡萄糖和α-甲基-葡萄糖苷(αMG)输入细胞后,被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磷酸化。其中由ptsG基因编码的PtsG是PTS中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在葡萄糖磷酸盐压力下,sRNA SgrS能够对PtsG mRNA的转录后水平进行负调控,阻止PtsG蛋白的合成以及G6P或αMG6P的进一步积累。有文献报道,SgrS编码一个小肽段SgrT,它能够通过未知机制抑制PtsG的活性。最近的研究显示在葡萄糖磷酸化压力下,PTS和ManXYZ也同PtsG一样,在转录后水平上受到SgrS的调控。此外,也有研究显示SgrS能够在转录后水平抑制沙门菌特异毒性蛋白SopD的合成。这一发现表明,葡萄糖磷酸压力和毒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一些相关性。
(五)氧化应激压力下的sRNA
关于调节细菌适应氧化应激反应的信号转导蛋白研究,了解较多的是OxyR和SoxR。OxyR是LysR转录调节因子家族的成员,它能够激活一些防御基因的表达,这些防御基因主要编码过氧化氢酶、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OxyR能够被过氧化氢激活进而诱导sRNA OxyS的转录。作为一种多效性调节器,OxyS能够增强和抑制多个基因的表达,并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细胞自发和化学诱导的突变。现今已经确定了一些OxyS sRNA调节的靶mRNA。其中OxyS能够抑制fhlA(编码一种转录激活因子)和rpoS(编码RNA聚合酶的σs亚基)的翻译起始。并且有文献指出,rpoS的翻译抑制将下调呼吸作用和超氧化物的产生。
(六)sRNA参与细胞铁的平衡
铁是细胞活动所需的重要成分,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电子转移、氧运输、代谢、活化和解毒等活性是必需的。当细胞内铁含量升高时,会导致活性氧物质(ROS)增多,从而对细菌产生危害。在大多数细菌中,铁吸收调节器(Fur)能够作为中央传感器和铁稳态调节器。Fur也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如氧化应激,能量代谢,耐酸性和毒力基因的产生等。
RyhB是铁饥饿条件下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sRNA,它受Fur蛋白的调节。当环境中铁的浓度减少时Fur与RyhB不发生结合,RyhB则发生表达,然后RyhB通过与相关铁储存蛋白和mRNA配对后抑制mRNA的表达,铁含量得以升高。相反的,在环境中铁的浓度很高时,Fur能够结合并抑制RyhB,使铁储存蛋白含量增高,维持铁平衡。
RyhB的表达最终导致6个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主要有:sdhCDAB(编码琥珀酸脱氢酶),acnA(编码乌头酸),fumA(编码延胡索酸),bfr、ftnA(均编码铁蛋白)以及sodB(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RyhB还可以与ShiIA mRNA的5′非编码区碱基配对,使其核糖体结合位点(RBS)暴露,从而增加ShiIA mRNA的翻译,其中shiIA是编码莽草酸通透蛋白的基因。
(七)sRNA与细菌的耐酸性有关
有研究表明,RyhB可以通过调控ydeP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菌的耐酸性。ydeP基因编码一种耐酸细菌中所必须的氧化还原酶,它受到转录激活因子EvgA的调节,然而RyhB则可通过负调控EvgA的表达来调节ydeP基因的表达。有文献报道,GcvB能够通过上调RpoS的水平来增强大肠埃希菌的耐酸能力,但机制尚不清楚。与GcvB相似,sRNA DsrA和RprA也是大肠埃希菌中耐酸系统(AR)的正向调节者。
DsrA和RprA连接到rpoS mRNA 5′端的同一区域,此区域内的序列能够形成一个自身抑制的茎环结构,封闭核糖体结合位点进而抑制翻译。DsrA11和RprA连接到这一茎环结构后,能够释放核糖体结合位点,进而介导rpoS mRNA的翻译。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的sRNA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密切相关,某些耐药相关sRNA与细菌的整体调节因子的相互影响,构成复杂的转录调控网络,参与细菌对抗生素的应答和耐药性的形成。进一步研究sRNA在细菌耐药性形成中的网络调节作用,将有助于理解细菌适应抗生素环境的分子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