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第2版)
- 张卓然 张凤民 夏梦岩
- 2781字
- 2020-08-28 11:56:32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除需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细菌获得所需原料和能量外,还要有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要的气体环境。
(一)充足的营养物质
细菌要生长繁殖,需要一个充足、平衡的混合营养,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体外培养细菌时,一般通过培养基提供细菌全部的营养物质。
1.水
水是细菌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细菌质量的70%都是水。而且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细菌的吸收与代谢均需要水才能进行。
2.碳源和氮源
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和酶类等菌体成分的重要原料,同时又为细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病原菌主要从糖类获得碳,从氨基酸、蛋白胨等有机氮中获得氮。
3.无机盐
细菌需要多种无机盐以提供其生长必需的各种元素,如P、K、Ca、Mg、Fe、Mn、Zn、Co、Mo、Ni、Cu等。无机盐除构成菌体成分外,还作为酶及电子载体蛋白辅助因子等的组分,维持酶的活性和蛋白质结构的稳定,还可调节维持菌体内外渗透压、参与细菌能量的储存和转运等。虽然大多数细菌不需要大量的Na,但一些在盐湖及海洋中的细菌需依靠高浓度的钠离子生存。
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细菌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很小,但如果缺少,细菌就不能生长。生长因子通过血液、血清和酵母浸出液等提供。有些细菌还需要特殊的生长因子,如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要X因子(高铁血红素)和V因子(辅酶Ⅰ或辅酶Ⅱ),这两者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所必需的。
(二)合适的温度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一,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其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为10~20℃; 嗜温菌(mesophile)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0~45℃,最适为20~40℃;嗜热菌(thermophile),其生长温度为25~95℃,最适为50~60℃。病原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人体环境,均为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与人类体温相同,即36~37℃。
(三)适宜的酸碱度
大多数细菌的最适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即pH7.2~7.6,在此pH时细菌的酶活性最强。个别细菌在较碱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如霍乱弧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pH偏酸,如结核分枝杆菌pH为6.5~6.8。许多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影响细菌继续生长,故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剂,以维持稳定的pH。
(四)必要的气体环境
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时需要CO2,但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已足够其需要,且空气中还有微量的CO2,不必额外补充。只有少数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在初次分离培养时,必须将其生长环境中的CO2浓度提高到5%~10%,细菌才能生长。
细菌对O2的需求因菌而异, 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最后的受氢体,以完成呼吸作用,仅在有氧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如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在5%~6%的低氧环境中生长最好,氧浓度>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酶系统完善,既能进行有氧氧化又能进行无氧酵解,这类细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良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类细菌;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不能利用分子氧,且游离氧对其有毒性作用,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无氧酵解,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生长繁殖表现为细菌组分和数量的增加。
(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binary fission)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代时为20~30min;少数细菌繁殖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的代时达约18~20h。
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复制。球菌可从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排列。杆菌则沿横轴分裂。在革兰阳性菌中,细菌染色体与中介体相连,当染色体复制时,中介体亦一分为二,各向两端移动,分别拉着复制好的一根染色体移到细胞的一侧。接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陷入,形成横膈。同时细胞壁亦向内生长,成为两个子代细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共价键断裂,分裂成为两个细胞。革兰阴性菌无中介体,染色体直接连接在细胞膜上。复制产生的新染色体则附着在邻近的一点上,在两点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将两团染色体分离在两侧。最后细胞壁沿横膈内陷,整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
(二)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由于细菌个体微小,以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生长和繁殖十分不便,常以群体数量的变化来研究细菌的生长。对细菌群体生长的研究是通过分析细菌培养物的生长曲线来进行的。
通常液体培养基置于一个封闭容器内,接种细菌后,在培养过程中不对培养基进行更换,连续定时取样测定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以培养时间为横轴,以培养物活菌数量的对数为纵轴,可绘制出一条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图3-1)。
图3-1 细菌的生长曲线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4个阶段:
1.延缓期(lag phase)当细菌被接种到新鲜培养基时,其数量通常并不立即增加,这个阶段称为延缓期。延缓期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处于延缓期的细菌一直在合成新的细胞成分,代谢活跃,体积增大;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此期主要是为大量繁殖作准备。延缓期的长短不一,因菌种、接种菌数量以及培养基等不同而异,一般约1~4h。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或称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以最快且相对恒定的速度进行分裂繁殖,即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保持恒定,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在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达到巅峰状态。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方面(如形态染色、生化鉴定、药物敏感实验等)应选择这个时期的细菌。对数期一般在细菌培养后8~18h。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对数期后,细菌繁殖的速度渐减,死亡数越来越多,细菌的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生长曲线趋于平稳。稳定期的总菌数虽然仍有增加,但活菌数保持恒定。出现该期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聚,以及培养基的pH下降、O2被消耗等。
许多细菌在稳定期并不呈现明显的形态变化,仅是细菌个体稍微减小,通常还伴有原生质体收缩和核质的压缩。更重要的变化是在基因表达和生理学方面,稳定期细菌处在饥饿状态,这些细菌常会产生一类饥饿蛋白,使细菌变得对饥饿损伤、温度变化、氧化和渗透的损伤及有毒化学品有更强的抵抗力。在稳定期初,有许多细菌可以产生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如抗生素和外毒素等,都是细菌在不分裂时所产生的。一些产生芽孢的细菌,其芽孢的形成亦都发生于对数期末与稳定期初。
4.衰亡期(decline phase)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即为衰亡期。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废物的积累引起环境条件恶化,导致活细菌数量下降,这是衰亡期的特点。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多形态的衰退型,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因此陈旧培养的细菌难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