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听 神 经 瘤
疾病概要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该肿瘤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该病的主要典型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或突发性听力下降、耳鸣和眩晕,面瘫也较为常见,若肿瘤较大,也能出现三叉神经受累(患侧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后组脑神经受累(声嘶、呛咳)、脑干受压(自发性眼震、共济失调)、颅高压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该病的诊断不难。该病的首选治疗为手术全切肿瘤,若有手术耐受差可选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此外,若肿瘤小且无症状也可选择观察随访。
【主诉】
男性,31岁。主因“左耳听力下降2年,左耳耳鸣3周余”就诊。
【印象诊断】
问题:根据主诉,应考虑哪些疾病?
诊疗思维:根据患者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首先考虑听觉通路上的原发疾病,需考虑外、中、内耳的疾病。外耳、中耳的疾病容易通过体检发现,若体检无阳性发现,则需高度怀疑内耳的病变。
知识点
听神经瘤的症状
早期肿瘤体积小时,出现患侧耳鸣、听力下降及眩晕。耳鸣可以音调高低不等,可伴随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多为渐进性,少数人听力下降为突发性或曾有突发性耳聋后好转的病史。眩晕由于起初症状轻,一般不易引起患者重视,或由于逐渐代偿而消失。眩晕多为旋转性。
当肿瘤继续增大时,可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面神经受累后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周围性面瘫及面肌痉挛等;三叉神经受累则表现为面部麻木、痛、触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颞肌和咀嚼肌力差或肌萎缩。当肿瘤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脑神经时,可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若脑室受压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等症状。
【问诊】
问题:根据主诉,在问诊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临床思维:
1.听力下降、耳鸣是耳神经外科疾病的典型表现,应主要围绕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问诊。应针对性询问有意义的阴性症状加以排除。
2.问诊要点
(1)听力下降的程度,渐进性或突发性,有无突聋病史。耳鸣的程度,音调,有无诱发或缓解因素。有无走路不稳、眩晕等发生。
(2)是否有面瘫、面部麻木、眼干(角膜反射弱)、声嘶、呛咳等情况及程度。
(3)伴发症状或有意义的阴性症状:是否伴有耳流脓,与中耳炎等疾病辨别;是否以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初步排除颅高压等可能。
(4)既往诊疗经过以及慢性疾病史:如采取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是否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手术史、传染病史等,这对诊治方案的制订有意义。
病史问诊:患者约在2年前突感左耳听力下降,当时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耳鸣,未重视。数日后因听力下降无改善,遂至外院就诊,听力检查示左耳平均气导35dB,骨导30dB,右耳气骨导15dB,考虑为突发性听力下降,给予药物治疗,但无明显好转。因症状不影响生活,患者未重视。3周前患者出现左耳耳鸣、呈吹风样,持续性,安静时明显,但仍无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无结核病史,无耳部手术外伤史,无耳聋家族史。
【查体】
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查体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临床思维:
1.首先应重点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排除外耳道、鼓膜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2.其次,应对相关脑神经功能、小脑功能进行检查,了解神经受损情况。
专科查体:双耳对称,外观无异常,左耳听力明显下降。右耳听力正常。鼻外观无畸形,鼻腔通气正常,未见有新生物和脓性分泌物,下鼻甲、中鼻甲正常,鼻中隔居中。
咽部无充血,扁桃体(-),鼻咽部(-),会厌无充血,声带运动正常,无红肿。
嗅神经:无嗅觉减退和丧失。视神经:无视力减退,无瞳孔扩大,对光反射灵敏,视野无缩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球活动正常,无复视。三叉神经:无面部、口唇、舌等感觉异常,左侧角膜反射明显减弱。右侧无减弱。面神经:双侧额纹存在、对称,眼睑闭合好,双侧鼻唇沟对称,鼓腮无漏气,嘴角无歪斜。听神经:左耳耳鸣,听力下降,AC>BC,韦伯试验→右侧。向左凝视时可见水平旋转眼震,眼震向左。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咽部感觉正常,悬雍垂居中,无吞咽困难。迷走神经:无声嘶,声带活动正常。副神经:双侧耸肩有力对称。舌下神经:伸舌舌尖无偏斜。闭目直立试验(-),加强试验向右偏。轮替试验、指鼻试验正常。
【辅助检查】
问题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此时最需要进行何种检查?
临床思维:结合病史及专科查体,桥小脑角病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时,影像学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一般首选内听道MRI增强。它能够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内听道及邻近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而颞骨CT因对颞骨骨性结构的显示比MRI清楚,故对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问题2:以诊治为目的,还需进行哪些辅助检查?
临床思维:
1.听神经瘤的治疗有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随访观察等。因肿瘤涉及颅内,术后短期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术前对于脑神经功能的评估非常必要,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平衡试验)、其他脑神经检查(面肌电图、电子喉镜)必不可少。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并预估术后相关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及程度。
2.因听神经瘤手术为颅脑手术,术前常规检查需充分完善,排除手术禁忌证,如血、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必要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行心脏彩超、肺功能等检查。
辅助检查结果:纯音听阈测定:左耳平均气导90dB,骨导>70dB。右耳气骨导15dB。言语能力评定:左耳最大言语识别率60%,言语识别阈100dB。声导抗:双耳A型。耳声发射检查(自发性):右耳引出,左耳未引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右耳Ⅰ波、Ⅲ波、Ⅴ波分化可,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Ⅴ波间期明显延长,左耳各波均未见明显分化。前庭功能:存在向左自发性眼震,4°/s。凝视试验见Brun眼震。变温试验均为左向眼震。电子喉镜检查: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咽炎。耳纤维内镜检查:双耳耳道、鼓膜未见异常。CT:左侧内听道增宽、内口扩大。双侧乳突小房气化程度佳,外耳道通畅,听小骨形态正常,中耳鼓室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图13-9)。MRI:左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大片T1W等低信号、T2W混杂高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向左侧内听道延伸,大小约为2.8cm×2.2cm,边界尚清,左侧内听道增宽,脑干受压(图13-10)。
图13-9 颞骨CT(轴位)
显示左侧内听道扩大,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外耳、中耳、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图13-10 颞骨MRI增强(轴位)
显示左侧内听道、桥小脑角区肿块,桥小脑区最大径达2.8cm。呈 T1W等低、T2W混杂高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强化
【病情分析】
问题1:患者脑神经功能受累程度如何,对诊治方案有何提示?
临床思维:根据患者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患者左侧听神经功能受损,出现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及前庭功能减弱。面神经功能正常。后组脑神经功能正常。在这种情况下,面神经功能的保存为诊治策略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且患者已无实用听力,故手术径路可以不考虑保留听力的径路。同时,因患者肿瘤大,已压迫脑干,手术摘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知识点
听力分级标准
我国主要采用AAO-HNS听力分级标准:
A级(听力良好):纯音听阈≤30dB,言语分辨率≥70%。
B级(实用听力):纯音听阈≤50dB,言语分辨率≥50%。
C级(可测听力):纯音听阈>50dB,言语分辨率≥50%。
D级(无可测听力):言语分辨率<50%
注:纯音听阈取0.5、1、2、3(或4)kHz平均值。术后听力保留率以听力水平 C级以上(含)为统计率,术后听力良好率为听力水平B级以上(含)为统计率。
问题2:如何在影像学上判断听神经瘤?
临床思维:MRI是目前诊断听神经瘤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增强MRI已能发现小至1mm的内听道内肿瘤。听神经瘤MRI的典型表现为:①肿瘤在T1W显示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上为高信号,当肿瘤内有囊变时在T1W上为更低信号,T2W上信号更高;②肿瘤呈类圆型或半月型,以内听道为中心,与岩骨背面成锐角,紧贴内听道处可见肿瘤呈漏斗状伸出,尖端指向内听道底;③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视肿瘤内部实质成分与囊性成分的比例及分布而异。CT检查在诊断上的意义不如MRI大,大听神经瘤常可导致内听道膨胀性扩大而被发现,而对内听道内或进入桥小脑角不超过5mm的肿瘤,CT常易漏诊。不过,CT对于颞骨、内听道骨性结构的显示,能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诊断】
问题1:本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疗思维:根据患者的听力下降、耳鸣病史,纯音听阈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内听道MRI发现内听道桥小脑角肿块,左侧听神经瘤的诊断比较明确。
问题2:本病属于哪一期听神经瘤?
临床思维:结合影像学特点,本病应属于Ⅲ期听神经瘤。
知识点
听神经瘤的分期
1.Ⅰ期(管内)肿瘤仅局限于内听道(IAC)内。
2.Ⅱ期(小)肿瘤进入桥小脑角(CPA),但不触及脑干,CPA处肿瘤最大直径≤15mm。
3.Ⅲ期(中)肿瘤触及脑干,CPA处肿瘤最大直径16~30mm。
4.Ⅳ期(大)肿瘤明显压迫脑干和小脑,CPA处肿瘤最大直径31~40mm。
5.Ⅴ期(巨大)肿瘤明显压迫脑干并使之从中线移位,CPA处肿瘤最大直径>40mm。
【鉴别诊断】
问题:除听神经瘤外,本病例还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思维:
(1)桥小脑角脑膜瘤:脑膜瘤多附着岩下窦、乙状窦部位硬脑膜,听力损害较轻,前庭功能损害不明显,内听道一般不扩大,MRI增强呈均匀变化。
(2)面神经瘤:面神经瘤临床表现多样,发展慢,因此常易忽视或误诊。早期主要症状有面部肌肉痉挛、面瘫等,其听力症状出现一般较晚。原发在内听道内的面神经瘤,光凭影像学检查易和听神经瘤相混淆。特征性地,面神经瘤可在面神经上呈跳跃式分布,可见到面神经通路上的多节段肿瘤。
【治疗方案】
问题1:患者下一步应当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患者听神经瘤的诊断较明确,且肿瘤已达Ⅲ期,应收入病房,进一步行术前检查,制订和实施手术治疗方案。
问题2:手术治疗的原则和目的是什么?
临床思维:听神经瘤手术的首要目标是安全地全切除肿瘤,并尽量保证面神经功能的完整(因为与术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以及无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术后昏迷、偏瘫、球麻痹等。此外,对有实用听力的患者要争取保存听力。
知识点
单发性听神经瘤的处理策略
1.观察随访 主要针对Ⅰ~Ⅱ期听神经瘤,若随访过程大小稳定,则继续随访,反之需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的第一年需每半年进行1次MRI检查,以后可改为每年1次。
2.手术切除 主要适用于Ⅰ~Ⅱ期听神经瘤,慢速生长(<2mm/年),或有难治性眩晕和平衡失调;囊性听神经瘤;Ⅲ期以上的肿瘤。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用于70岁以上、全身条件差、无手术适应证的Ⅲ期以下肿瘤患者。
问题3:手术方式的选择?
临床思维:听神经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问题:实用听力程度及肿瘤在内听道内的位置。针对该患者肿瘤较大,无实用听力,经扩大迷路径路是最佳的选择。同时,因径路所致局部颅骨及脑膜缺损,应取自体或人工材料填塞术腔,常见的有腹部脂肪等。
因此,该患者选择“经扩大迷路径路左侧听神经瘤摘除术+腹部取脂术”。
知识点
耳鼻咽喉科的听神经瘤手术径路
听神经瘤的手术径路主要有经迷路径路或扩大迷路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乙状窦后径路。各种径路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情况、患者年龄及一般状况等。听神经瘤术中可应用面神经监护和听神经监护,以达到神经损伤预警的作用。
迷路径路或扩大迷路径路适用于任何大小且不考虑保存听力的肿瘤,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肿瘤完全切除、面神经容易保存,若术中发生面神经中断则进行面神经吻合非常方便。但该术式会使患侧听功能及前庭功能完全丧失。
颅中窝径路的优点是从正上方暴露内听道中间部分,减少内耳的损伤,避免对脑干的挤压。缺点是术野小,解剖标志不易识别,定位内耳道相比乙状窦后入路困难,所以术中损伤面神经的概率相对较高。
乙状窦后径路适用于各种大小及生长方向的听神经瘤,解剖标志明确,能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但该径路不能完全暴露内耳道底,对于侵犯内耳道外侧1/3的肿瘤不能直视下清除(虽然可以采取内镜辅助)。术中需牵拉小脑和磨除内耳道后唇,容易损伤后半规管及蜗神经和耳蜗的血供,导致听觉功能的丧失。
问题4:术前交代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临床思维:
(1)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强调手术必要性和手术的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良性肿瘤,但会增大压迫邻近脑神经、脑干等导致相应的脑神经受损,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手术的首要目的是全切肿瘤。
(2)其次,要向患者简要介绍术者、手术方案、大致时间。
(3)交代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表现及处理,包括眩晕、听力丧失、耳鸣、面瘫、出血(乙状窦、岩上窦损伤)、脑脊液漏的可能。
(4)介绍术后恢复过程,强调术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各种不适,术后换药和康复时间可能比较长,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手术经过:左侧耳后C型切口,分两层翻起皮瓣及肌骨膜瓣,将乳突充分轮廓化,将乙状窦后方硬脑膜暴露,乙状窦表面保留岛状骨片,并使乙状窦能向后轻压。开放鼓窦,暴露砧骨短脚,定位面神经垂直段,将三个半规管逐步切除,在前庭深部逐步磨开内听道并将内听道呈270°显露。将内听道口与乙状窦之间的骨质全部去除,暴露桥小脑角硬脑膜,将乳突天盖、颅中窝底的骨质全部去除后暴露此处硬脑膜,并将窦脑膜角骨质全部去除。颈静脉球无高位,将桥小脑角硬脑膜呈“一”字剪开,并在内听道口处折向内听道,释放脑脊液。内听道明显扩大,显露内听道及桥小脑角的肿瘤,将肿瘤与周围血管及蛛网膜略加分离后,将肿瘤部分囊内切除减容。寻找并保护面神经脑干段,将肿瘤后部由脑干表面翻起,见肿瘤与脑干部分粘连。切除大部肿瘤后,在内听道底部定位面神经,将肿瘤由内听道处分离切除。面神经自内听道上方直下走行至脑干,分离保护面神经后,将肿瘤全切除并送病理。彻底止血并冲洗术腔,骨蜡封闭前庭深面及鼓窦入口。将腹部脂肪裁剪成条索状,逐条填塞入脑膜缺损处,并充填整个术腔。将耳后肌骨膜瓣复位后拉拢缝合,皮瓣复位后分两层缝合。术后病理提示神经鞘膜瘤。术后患者带管入ICU。
【病情观察】
问题:术后应注意患者哪些情况?
临床思维:侧颅底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术毕可先带管到重症监护室过渡1天,通过轻微镇静避免患者因术后烦躁引起颅内出血,但镇静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瞳孔变化,待病情稳定后拔管回普通病房,此时要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漏、头痛、面瘫、眩晕等症状;术后头3天要求患者严格卧床、制动,并用甘露醇等药物降颅压,同时叮嘱禁用力排便,合理应用开塞露等药物,防止脑脊液漏;若有面瘫,闭眼露白应注意角膜的保护,叮嘱滴眼液、眼膏的应用;局部应注意耳后、腹部敷料渗出情况,切口愈合情况。颅内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术后体温变化,防止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出院随访】
问题:听神经瘤术后何时可以出院?出院后应注意什么?
临床思维:患者于术后每隔2~3天更换头部敷料、绷带,加压包扎至少7日,若伤口愈合良好,则术后10天可拆线。若病情稳定,切口愈合好,可以观察2日后出院。术后半年或1年复查MRI。如有面瘫,注意眼部护理;如有眩晕、饮水呛咳等要注意相关功能的康复。
小结
听神经瘤是耳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对于突发性听力下降的患者要及时排除该病。听觉脑干反应是较好的初筛检查。MRI是最可靠地诊断方法。术前应良好评估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该病的治疗要考虑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随访等选择。主要手术径路有经迷路径路或扩大迷路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乙状窦后径路等。
(吴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