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外耳道疖肿

疾病概要

外耳道疖肿(furunculosis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指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检查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应及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
【主诉】
女性,36岁。主因“右耳痛7天,加重2天”就诊。
【印象诊断】
问题:根据主诉,应考虑哪些疾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疗思维:首先考虑外耳或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因耳痛较剧,考虑外耳道疖肿可能性大。
【问诊和查体】
应围绕耳痛的性质和程度进行问诊,耳部剧痛多见于外耳道疖肿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尚未穿孔阶段,了解耳痛诱因,有无伴发症状如耳流脓、听力下降等,专科体检应注意观察外耳道皮肤是否红肿及分泌物情况,观察鼓膜色泽、位置及是否穿孔等。
病史问诊:患者于7天前掏耳后出现右耳痛,逐渐加重。2天前疼痛剧烈并放射至颞部,张口及咀嚼时加重,并伴发热,体温37.5℃左右,口服消炎药症状缓解,昨日起出现右耳流脓,疼痛减轻,无明显听力下降。既往健康,无中耳炎病史。
专科查体:双耳廓无畸形,右耳廓牵引痛,右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右外耳道少量黏脓性分泌物,右外耳道软骨部前方可见红肿隆起,表面有破溃,鼓膜完整,无明显红肿,音叉试验无明显听力下降。
【病情分析与诊断】
根据患者的掏耳后出现耳痛的病史,查体发现右耳廓牵拉痛,脓液溢出后,耳痛减轻,提示有脓肿形成可能,查体右外耳道少量黏脓性分泌物,软骨部可见红肿隆起,皮肤破溃,右外耳道疖肿的诊断明确。鼓膜完整无充血穿孔可以排除急性中耳炎。
【鉴别诊断】
问题:本病例还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思维
1.弥漫性外耳道炎 急性者表现为耳痛,灼热,可流出少量分泌物。查体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变窄,可有分泌物。慢性者外耳道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2.坏死性外耳道炎 亦称“恶性外耳道炎”,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患者,致病菌常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特殊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并可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可侵及颞下窝,也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而死亡。
【治疗方案及随访】
患者外耳道疖肿的诊断明确,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较剧时服用镇静、止痛剂。外耳道局部尚未化脓者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药液纱条敷于患处,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
治疗后情况:本例患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同时服用镇静、止痛剂1周后,随诊观察,耳痛症状消失,检查外耳无脓性分泌物,无红肿,原外耳道前壁破溃处皮肤已结痂愈合。
小结
外耳道疖肿常致剧烈耳痛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应及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进行局部对症治疗。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以防疖肿复发。

(唐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