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

一、基 本 医 疗
基本医疗(primary care)主要包含以下六方面的功能:疾病的首次医学诊断与治疗;心理诊断与治疗;对具有各种不同背景、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支持;交流有关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的信息;对慢性患者提供连续性的管理;通过筛查、教育、咨询和预防性干预来预防疾病和功能丧失。
基本医疗是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门户和基础部分,全科医生就是这个门户的“守门人”。当他第一次与患者接触时,就承担起使患者方便而有效地进入医疗系统的责任;同时,还要通过家访和社区调查,关心没有就医的患者以及健康居民的需要与需求。全科医疗使人们在追求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
二、以人为中心的照顾
全科医疗的照顾目标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医生必须视服务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人性化的服务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因此,医患之间必须建立亲密的关系,全科医生更能“移情”(empathy),即从患者的角度看他们的问题。同样是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担忧程度就可能不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如对某人应该耐心解释、释其疑团;对某人应具体指导、改其偏执;对第三人则应多次提醒、让其重视等。专科医生在临床上多采用常规的、非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进行工作,但对全科医生来说,由于其负有长期照顾患者健康的责任,除了提供常规的生物医学诊治措施之外,还要做到个体化、人性化,从而显示全科医疗的良好效果。
三、综合性照顾
综合性的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具体表现在:①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与疾病类型;②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管理等,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服务的一体化,即要有机结合并协调应用于对健康与疾病问题的处理之中;③就服务层面而言: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④就服务范围而言:涉及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的全方位服务;⑤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一切对服务对象有利的方式与工具,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integrated medicine)。
四、连续性照顾
全科医疗是从生到死(生前到死后)的全过程服务,其连续性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生的各阶段(生命周期)提供照顾。包括产前保健、婴幼儿生长发育、青少年保健、中老年保健与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乃至患者死亡后对家属的保健支持;②疾病的各阶段(健康-疾病-康复)提供照顾。从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早期症状的观察与判断、疾病诊断的确立、及时正确的治疗、防治与减少并发症和残障以及实施必要的康复措施等;③健康照顾责任的连续性。无论何时何地,包括服务对象外出期间,甚至患者转诊、住院诊治或疾病痊愈后等不同时期,全科医生对负责对象连续性的责任都不应间断或中止。
连续性照顾是全科医学特有的原则和优势。要实现连续性服务需具备的基本条件:①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全科医生要与个人或家庭签订一个契约或合同,以明确这种稳定的服务关系;②稳定的医患联络渠道:建立健全的预约、转诊、随访制度,良好的应急服务系统等;③动态化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和家庭医疗保健记录、转诊与会诊记录、全科医生与其他医生或医疗机构联系的信息等。动态化的健康档案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保持服务的连续性。
五、可及性照顾
全科医疗是可及的、方便的基层医疗照顾,它对服务对象应体现出地理上的接近、使用上的方便、关系上的亲切、结果上的有效,以及价格上的便宜(合理)等一系列使人易于利用的特点,从而实现预防疾病和杜绝浪费的目标。在建立全科医疗服务机构时,应在地点上、服务内容上、服务时间上、服务质量上以及服务价格与收费方式等方面考虑当地民众的可及性,使绝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基层百姓感受到这种服务是属于自身,可以并值得充分利用的服务。
六、协调性照顾
为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全科医生应成为动员各级各类资源服务于患者及其家庭的枢纽。全科医生掌握各级各类专科医疗的信息和转、会诊专家的信息,需要时可为患者提供全过程“无缝式”的转会诊服务。会诊与转诊是协调性服务的常用方法,善用转诊、会诊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此外,转诊只是将患者特定问题的照顾责任暂时转移给其他医生,全科医生仍负有连续性保健的责任。
除医疗资源外,协调性服务还包括调动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有关资源来帮助患者,全科医生应了解社区的健康资源,如社区管理人员、健康促进协会、患者小组、志愿者队伍、托幼托老机构、营养食堂、护工队伍等,必要时可为患者联系有效的社区支持。这些健康资源的协调和利用使全科医生可以胜任其服务对象的“健康代理人”角色。
七、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
家庭既是全科医生的服务对象,又是其诊疗工作的重要场所和可利用的有效资源。“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与其家庭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亦可受到家庭成员健康或疾病状况的影响。第二,家庭生活周期理论是家庭医学观念最基本的构架,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若处理不当而产生危机,则可能对家庭成员造成健康损害。因此,全科医生要善于了解并评价家庭结构、功能与周期,发现其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潜在威胁,并通过适当的咨询干预使之及时化解,改善其家庭功能;还要善于动员家庭资源,协助对疾病的诊断与长期管理。
(二)以社区为范围的照顾
全科医疗是立足于社区的卫生服务,其特征表现为:第一,社区的概念体现于地域和人群,即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以该人群的卫生需要/需求为导向,全科医疗服务内容与形式都要适应当地人群的健康需要/需求,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民众提供服务。第二,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community-oriented primary care,COPC)将全科医疗中个体和群体健康照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全科医生在诊疗服务中,既要利用其对社区背景的熟悉去把握个别患者的相关问题,又要对从个体患者身上反映出来的群体问题有足够的敏感性,必要时通过追踪个别患者,了解其所属单位、团体或住宅区域可能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评估其对个体患者的负面影响,并设法提出合理的社区诊断。
八、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
全科医学所特有的整体论、系统论思维,突破了传统的专科医学对待疾病的狭窄的还原论,强调把患者看做社会和自然大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观察、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此外,由于基本医疗中所面临的精神问题和身心疾患日益增多,因而全科医生经常使用各种量表来检查和评价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并全面了解其家庭和社会方面可能的支持力量,从整体上给予协调照顾。因此可以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是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已经成为全科医生诊治患者的一套必需的、自然的程序。
九、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
全科医疗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整体负责与全程管理,要求落实“预防为主”的思想,即在人健康时、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以及疾病发生早期(无症状时)就主动提供关注,其服务对象除了患者外还包括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全科医疗注重并实施“生命周期保健”,根据服务对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提供零级、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全科医生从事的预防多属于“机会性预防”,即在日常临床诊疗活动中对个体患者及其家庭适时地提供个体化预防照顾;同时还根据需要与可能,协助其团队成员提供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十、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全科医疗团队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一批相关医务人员配合,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就基层医疗本身,存在着门诊团队、社区团队、医疗-社会团队及康复团队等,由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护士、康复医师、营养医师、心理医师、口腔医师、其他专科医师与全科医生协同工作,以便改善个体与群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其中,社区护士是全科医生完成社区家庭医疗工作的主要助手,其服务对象是需要在社区长期管理的慢性患者、老年患者、出院患者及残疾人等,服务内容包括家庭访视、家庭护理、患者小组活动指导、患者教育等。
在基层医疗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网络之间,存在着双向转诊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团队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保证了全科医生协调性服务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