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一些胡思乱想

曾几何时,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创造新世界。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就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了许多人的心灵。

做人已经很难,何况圣贤?

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圣贤的智慧?我看很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但是同时,我们的精神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知识大爆炸,智慧却没有爆炸。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些令人失望的事情。

当然,可能现在我们以为的好生活,其实只是好生活的开端。真正让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想象力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已经挺难。

用自己的智慧照亮他人,恐怕更难。

知识的疯狂增长,有时会对于我们人来说,并不是见得是一件好事。心灵壁垒,已经筑起,可是使用的材料千差万别,让我们拥有了极大的不一样。

如果不看外貌,人和人的差距,估计比人和猪的差距都大。

做事容易,做人难,做个真正的人更难。

思考什么,是我们的自由,可是思考的方向错了,那么对我们来说,就不那么美丽了。

我们是什么东西?

我们和自然的关系?

我们和其他智慧生命的关系?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

一系列的终极问题,困扰着我们。

一番胡思乱想之后,张有道空洞无神的双眼,总算有了焦点。

云舒云卷,碧空万里。

原本应该抒发一下感情,可是被声声鸣笛声打断了。

转身离开窗前,坐回办公室的沙发,为自己倒一杯水,轻轻的喝一小口。

然后才拿起茶几上的书稿。

《关于工业时代的思考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翻看简介,上面写道: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时代已经发展了三百年的时光,技术已经陷入了瓶颈,此文分析以往的技术成就和现实面临的瓶颈,以及一些关于未来工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于现有工业成就的分析,张有道直接翻过,并没有细看。因为没有必要,那些成就已经摆在那里了,而且他基本上都了解过。

发现自然规律,解释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这是一条看起来行得通的道路。

至于对我们的文明有没有真正的提升,自然是有提升的。不过这种提升,并不能让我们判断是否可持续。

毕竟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通过时间来考验它的可行性。

工业时代的思考,思考的是科学,是技术,是物质,还是未来?

此时我们还不能确定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根据对可见物质世界的测算,我们人类的生存是存在极限的。能否可持续发展,此时还是个未知数。

十年,百年,千年,万年,相对于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来说,太过短暂。而人类中间出现的各种文明,也不过万年罢了。

期间还淘汰了许多文明分支。

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今我们还找不到一条清晰的道路。

煤炭和石油,支撑起了我们现如今的生活体系,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速度已经被人为的加速了许多倍。

而我们能否适应环境的骤变,如今看来,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现如今的工业体系建立在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之上,能源消耗和产出并不成正比。庞大的能源消耗,供养起来的人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化。

虽然寿命得以延长,可是这些都建立在持续巨量的能源消耗之上,不见得能够持久。

这个持久不是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而是几千年,或者几万年。

人的寿命已经迈入了百年大关,如果不能寻找到更合适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那么未来的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麻烦。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如今我们所建立的工业体系,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业体系。有此推断出,未来的工业体系,一定是可持续的可再生的。

当然,体系升级,所面临的麻烦,将会前所未有的困难。

习惯了优哉游哉生活的我们,还能不能重新拾起筚路蓝缕时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了伟大的梦想奋斗精神,如今还存有疑问。

纵观全球,产业升级虽然一直在强调,可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时代,升级的动力并不迫切。

改变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让习惯了享受的人们,重新奋发有为,难度可想而知。

这就是需要文化的力量来重塑我们的思想境界了。

如何才能跳出现有的舒适环境,发展更加符合未来的工业体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还好如今的我们,正好赶上了好时候,我们的国家正在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拥有奋斗精神的人,并不在少数。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当我们用现有的工业体系完成民族复兴大业,那么我们还有动力去探索未来新的体系吗?

还转念回到曾经的位置?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文化和充满魅力的文明?

会不会走上我们先祖们的道路?

历史惯性的力量不容忽视,民族心态萌发之后,处于天下中心的我们还能不能把握未来,会不会困死在地球?

如果还是现如今的工业体系,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定会的。

星空中的超远距离,已经将我们紧紧地锁死在地球。

以现在的科学技术,纵然能够让我们登临临近星球,可是相对于动辄以光年计数的距离来说,还是太过短促了。

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才是未来可能遨游宇宙的前提。

只不过,这样的发现,如今看来,还是科学幻想。

此时,恐怕有人会说,可控核聚变技术了。可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真的足以支撑我们离开地球飞往浩瀚的宇宙吗?

如今看来,它恐怕只是一个希望的种子。

而想要让这颗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土壤,如今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工业体系,恐怕不足以培育它发展壮大。

未来的工业体系是什么?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方面是对现有的工业体系进行合并简化。从而能够用最少的资源满足我们人类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另外一方面,就是“复制克隆地球”。让每一艘探索深空的宇宙飞船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球系统”。

这样才能满足我们现如今的口号: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