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讲史到神魔

大约在明代中叶,又一部以殷周替代历史为依凭,但性质却与《武王伐纣书》等完全不同的长篇小说——《封神演义》诞生了。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至今尚是个悬案。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耽心,后来就根据《尚书·武成篇》中“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之类的话语,敷衍成了《封神传》一书给二女儿作陪嫁。二女婿将书稿出版销售后,竟获得了很多财富。但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说法又有差异,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话,说《封神传》是明代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两种说法,一说作者为利,一说作者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读书人。

有人认为《封神演义》系王世贞所作,说王世贞写了《金瓶梅》,被朝廷得知后,命令他将书稿献给皇上看。王世贞担心不妥,通宵达旦写了部《封神演义》,代替《金瓶梅》上呈。王世贞因疲劳过度,连头发也变白了。这些传闻因无可靠证据,不足为信。

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

《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20世纪30年代,张政娘考订“元时”系“明时”之误。根据咸丰年间的《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人物志”的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人,聪明过人,颇具才华。他博览群书,文章娴熟,又工于书画,能领悟性命天道之类深奥的道理,与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绝当时。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获取好成绩,于是抛弃儒服,头顶黄冠做方外游客,几次碰到高人异士,学了不少仙真秘诀,后来撰写了数十种有关仙释的书籍,并为《庄子》作注,名《南华副墨》。不少学者认为,陆西星擅长文章,又精通释道,以他的经历修养,应该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但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说,《封神演义》的作者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也很难断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平妖传》张无咎序中已提到《封神演义》,该序作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所以《封神演义》当成书于隆庆(1567—1572年)、万历(1573—1620年)年间。这一看法也只是约略推测而已。

《封神演义》全书共一百回,回目均用单句,大致内容如下:


殷朝末代君主纣王坐享太平。七年,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太师闻仲奉命征讨。一日,纣王到女娲宫进香,见女娲神像容貌殊丽,不禁心生淫欲,在行宫粉壁上题了一首亵渎女娲的诗。天神女娲见后大怒,派遣轩辕坟中的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三怪寄身宫院,惑乱君心,以助周武王伐纣灭汤。

纣王回宫后思念美色,近臣费仲、尤浑因冀州侯苏护未向他们行贿,衔恨于心,怂恿纣王索取苏护之女妲己为妃。苏护抗婚忤君。纣王令北伯侯崇侯虎与西伯侯姬昌兴师讨伐。崇侯虎奸恶暴虐,被苏护打败,姬昌忠贞仁厚,派大臣散宜生致书力劝,苏护归顺,亲自护送妲己入朝。途经恩州驿,千年狐狸精吸去妲己魂魄,借体成形。纣王见妲己美貌绝伦,宠幸非凡,冠绝后宫。终南山神仙云中子见皇宫妖氛浓厚,向纣王献木剑镇护。妲己恐惧,将花容隐去,巧言惑君。纣王为取悦妲己,焚烧木剑。云中子题偈诗而去。此后,殷代朝纲紊乱,为政日非,忠义之臣纷纷进谏,但都遭到程度不等的迫害:老臣杜元铣被纣王下令斩首;梅伯强谏,纣王用妲己之策,制炮烙铜柱,以梅伯为试验品;元首商容为之心寒,引退故里。妲己妒皇后姜氏,与费仲设计陷害,纣王不察,将姜氏剜去一目、炮烙双手,姜氏含愤去世。贵妃杨氏亦心灰自缢,姜氏亲生子殷郊、殷洪欲诛杀妲己为母报仇,纣王遣晁田等追杀,方弼、方相兄弟各背一人逃出朝歌,被追兵捉回。押赴法场时,二殿下分别被赤精子和广成子救往仙山。商容回朝苦谏,撞死于九间殿龙盘石柱。妲己作恶多端,担心四方诸侯反叛生事,设计将四伯骗聚朝歌,准备斩草除根。西伯侯姬昌神课一算,知有七年大狱之灾,只得安排好国事赴难,途经燕山,收雷震为自己第一百子,交与仙人云中子带回终南山学艺。四伯入都后,北伯侯崇侯虎交结费仲、尤浑,未受惩处,东伯侯姜恒楚、南伯侯鄂崇禹遇害,西伯侯姬昌经诸大臣力谏,被囚于羑里。东伯侯之子姜文焕、南伯侯之子鄂顺起兵反商,从此纷争四起,兵火不绝。

陈塘关总兵官李靖第三子哪吒,乃灵珠子投胎,自小被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收为门徒,七岁时在东海口洗澡,宝器震动龙宫,哪吒误杀巡海夜叉李艮,又抽了东海龙王三太子的筋。东海龙王当面来问罪,反遭哪吒恶打戏弄。哪吒又用震天箭射死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娘娘的门人。四海龙王齐来李府找李靖索命,哪吒剔骨还父、剔肉还母,魂魄依凭于翠屏山其母所建之哪吒神庙,受人间香火。不料庙被李靖砸毁。太乙真人用荷叶梗重塑哪吒躯壳。哪吒寻李靖报毁庙之仇,李靖不敌,一路败逃,哪吒紧迫不放,虽遭其兄金吒、木吒阻挡而不舍,后燃灯道人赠李靖玲珑塔。哪吒被制,认父归服。

在昆仑山修行四十年的姜子牙,行年七十又二,奉其师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助周灭商。他寄住朝歌城外宋异人家,娶六十八岁马氏为妻。但时运未济,谋生乏术,屡遭马氏抢白。后以算命为业,用三昧真火烧出了玉石琵琶精的真身,被纣王任用为下大夫。此时纣王更加宠幸妲己,对她言听计从,造虿盆,修酒池肉林,又命子牙督造鹿台。子牙上本谏止,触怒纣王,子牙借水遁逃出,马氏弃之而去,子牙投奔西周,隐于磻溪。

姬昌长子伯邑考为赎父罪,奔赴朝歌。妲己贪爱其美色,未果,将伯邑考剁成肉酱赐食姬昌,姬昌忍痛吞食。散宜生等又重赂费、尤二奸臣。姬昌获释并加官,在雷震子的帮助下逃回西岐,夜梦飞熊兆,于渭水边数次恭请子牙出山,委以丞相重任,西岐一片繁荣安定。

妲己请众妖赴宴,被比干、黄飞虎剿灭群狐,妲己怀恨,引九头雉鸡精化成妖姬胡喜媚同迷纣王,设计陷害比干,食其“玲珑心”。时闻太师得胜返朝,上疏十款,欲挽救殷商王朝。不久,闻太师又远征东海,纣王依旧胡作非为。其间姬昌伐灭北伯侯崇侯虎,回师不久即身亡,次子姬发承位,后称武王。妲己又怂恿纣王纵欲乱伦,调戏黄飞虎之妻贾氏。贾氏不从,坠楼身亡。西宫娘娘系飞虎之妹,亦被纣王摔死。飞虎反出朝歌,欲奔西歧,闻太师驱兵追赶未获。飞虎被潼关守将陈桐火龙标打中,青峰山紫阳洞道德真君遣十三年前所收黄飞虎之子黄天化下山,救了飞虎,杀死陈桐,又破穿云关陈梧诡计,计赚界牌关老将、黄飞虎之父黄滚,最后在太乙真人帮助下闯过汜水关。黄门三代同归西岐,飞虎官拜开国武成王。

闻仲派佑圣上将军晁田率三万人马攻打西周,被子牙招降;又派青龙关主将张桂芳讨伐,张有呼名落马的异术,屡擒周将。子牙上昆仑问道,元始天尊授以“封神榜”,令子牙完成封神任务,归途误与申公豹结仇,申声言将有三十六路兵马征伐西岐。张桂芳失败后,闻太师又请王魔等四圣协助张桂芳伐周。子牙在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的帮助下,除灭四圣,张桂芳亦自尽;闻仲又派鲁雄并费仲、尤浑出征,姜子牙作法冰冻岐山,三将被斩首,祭了封神台;又有佳梦关魔家四将来战,四兄弟各有法宝、魔力,先扬威西岐,后被杨戬、黄天化战败身亡。闻太师率师亲征,黄花山收了邓、辛、张、陶四将,又从金鳌岛请来截教十位神仙,排出了包括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的“十绝阵”。其中姚天君用巫术咒得子牙奄奄一息,赤精子援救受阻,转请老子太极图护身才救了子牙,但破阵无望。幸有黄龙真人等十二个阐教仙人助战,灵觉山圆觉洞燃灯道人前来指挥,逐一破阵。至第六阵,闻太师又请来截教赵公明,连伤阐教数人。五夷山散人萧升、曹宝坏了赵公明宝器,赵又去三仙岛云霄娘娘处借金蛟剪剪断燃灯座椅,幸有陆压道人以道术治死赵公明。在破最后一阵时,申公豹动员三仙洞云霄三姐妹并菡芝仙、彩云仙子助闻太师与陆压斗法。云霄等排成九曲黄河阵,陆压不敌,十二阐教仙人俱陷阵中。阐教教主老子与元始天尊亲临下界,破了妖阵,救出众人。姜子牙于绝龙岭杀了闻太师。

纣王又派邓九公西征。申公豹唆使阐教门徒土行孙反助邓九公。邓九公之女邓蝉玉又善以石击人,土、邓二人连挫周军。阐教仙人、土行孙之师惧留孙收伏了土行孙,并成就了土与邓蝉玉的婚姻,由此招降了邓九公。纣王又派苏护伐周,九龙岛声名山善布瘟疫的吕岳及其四徒前来助战。周兵被瘟疫所困,杨戬请来神农仙药救活众人,又在玉鼎真人等人的帮助下大败吕岳,吕逃去。赤精子派当年救下的殷洪携法宝下山助周,被申公豹挑唆,反助纣军,又有一气仙马元相助。阐教文殊广法天尊制伏马元,慈航道人灭了殷洪,苏护归降子牙,并说降了部将郑伦。

纣王又派三山关元帅张山率军伐周,蓬莱岛羽翼仙前来相助。羽翼仙本相是一大鹏鸟,欲用巨翅掀翻西周城,被燃灯道人降服。广成子遣殷郊下山助周,复被申公豹说反,以万只火鸦大烧周军。阐教龙吉公主前来灭火,又去老子、接引道人、西王母处借得三色宝旗,终于犁了殷郊,杀败张山。纣王又派洪锦来征,被龙吉公主活捉,在月合老人的撮合下,二人结为夫妻。

周武王以子牙为帅,金台拜将,元始天尊亦为子牙饯行,在纣王三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出征。路遇伯夷、叔齐揽辔阻路,力反征伐。六十万周兵不为所动,子牙令部下挟扶二人而去。周军在金鸡岭遇纣将孔宣阻挡。孔宣身后有五色光华,摄取人物,俘周将多人,燃灯道人亦无计可施。幸有西方准提道人降服孔宣,孔宣乃是一只五色孔雀。

周军至汜水关兵分三路。洪锦夫妇率一路兵马攻取佳梦关,黄飞虎率另一路攻打青龙关。二路兵马颇费周折,后在子牙督战下方获胜利。正路周军攻打汜水关时,一气仙余化师徒挫折周军,被惧留孙、陆压、杨戬诛杀。韩荣之子韩升、韩奕炼就“万刃车”,连败周军,幸被押粮官郑伦用鼻中白光摄人魂灵,韩氏父子俱亡。

截教通天教主受门人唆使,在界牌关摆下“诛仙阵”抵抗周军。姜不敢擅作主张,搭起芦篷迎接阐教诸仙。教主元始天尊又邀老子同时驾临界牌关。老子阵前数落通天教主,通天教主不服,老子一气化三清,围攻通天教主。老子又与元始天尊、西方准提道人、接引道人并诸仙合力攻破了“诛仙阵”,通天教主土遁逃身。几经杀伐,界牌关主将徐盖献关降周。穿云关主将徐芳得吕岳之助,大摆“瘟皇阵”,子牙等俱陷阵中,阐教杨任等携“五火扇”大破“瘟皇阵”,灭了吕岳。潼关守将余化龙及其五子俱有邪术,幼子余德广播痘疫,使六十万周兵无力作战,杨戬又请来神农仙丹仙草救了众人。余氏父子战死,潼关被攻破。此时,通天教主又亲率截教全体教徒大摆万仙阵,老子、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同来会战,收了金鳌、青狮、白象、金毛吼。阐教众仙冲入万仙阵,恶斗之后,通天教主败走。截教门人除定光仙皈依阐教,二三百名散仙随通天教主逃遁外,其余均被消灭。截教余党仍欲再战,阐、截二教共同的祖师鸿钧老祖出面讲和,不准再生事端。搬弄事非的申公豹,也被罚用身子堵了北海眼。

最后一关是临潼关,主将欧阳淳部下卞吉有一妖幡,屡迷周将。纣王又派邓昆、芮吉同去伐周,邓、芮二人有心归降西周,将制服妖幡的秘密泄漏给了子牙,妖幡失效,邓、芮二人杀了卞吉并欧阳淳,归顺子牙。周军过了临潼关,来到渑池县,与朝歌仅一河之隔。渑池县主将张奎有异术怪兽,其妻高兰英亦有妖术,二人与周兵大战,杀了黄飞虎等多员大将。张奎地行术精于土行孙,土行孙亦被杀,周军受挫。纣王此时已无将可派,招募了梅山七怪中的白猿精、蜈蚣精、长蛇精前往孟津守卫京城。姜子牙用惧留孙之计,杀了张奎夫妇。大军渡河时,有白鱼跃入武王舟中,众以为是祥瑞之兆。天下八百诸侯与猿精袁洪统帅的纣军交战。袁洪仗妖术胜了数阵。此时纣王不以残局为虑,仍与妲己淫乐妄为,甚至剖腹验胎、斫胫视髓,箕子不忍,犯颜直谏,被纣王贬为奴隶;微子一家三口携成汤太庙二十八代神主逃往外郡隐居。纣王又招来高明、高觉二树精前往孟津助战。周营有所动静,袁洪早已知悉。经杨戬查点,方知有千里眼、顺风耳二泥胎作怪。子牙命李靖等毁泥胎鬼,袁洪耳目不灵。五妖又来劫营,互有伤亡。杨戬借云中子照妖鉴,灭了两妖。袁洪又得巨人邬文化,黑夜劫营,伤周兵二十万。后子牙蟠龙岭火烧邬文化,杨戬、哪吒收七怪。金吒、木吒诈为云游之士,助东伯侯姜文焕袭取游魂关,殷将鲁仁杰率兵来阻,亦失利。老臣殷破败以君臣大义斥责子牙,子牙据理驳斥,殷破败大骂不已,被姜文焕斩却。殷都民众怨恨纣王日久,见周兵杀至,主动献了朝歌城。子牙率军至午门,与纣王照面。子牙数纣王十大罪状,众诸侯奋勇战斗。纣王力战不敌,败入深宫。杨戬等擒拿妲己三妖并斩之,纣王摘星楼自焚而死。

武王进宫,散财济民,被诸侯拥登帝位,偃武修文,天下太平。姜子牙领元始天尊诰敕,于封神台宣读诸神名位。最后子牙斩了纣王佞臣飞廉、恶来,李靖等人谢归山野。武王又分封天下七十二诸侯,子牙封为齐侯,居诸侯之首。周朝开国立基,成就八百年功业。


从以上的内容简介中不难看出,《封神演义》虽然讲述的仍是殷周兴亡的杀伐故事,但重心显然有了转移。其实,这一点作者并没有隐晦,他把作品取名为《封神演义》,就透露了消息:既说是“演义”,分明是历史小说,却又冠以“封神”,则又在讲神魔之事。书中第一回有首诗说,“商周演义古今传”,可见它并不想离开讲史的路子,但那些众多的有关商周交兵的神教魔道传说一经渲染,便喧宾夺主,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可见《封神演义》是一部在敷衍历史的幌子下鼓吹仙妖鬼怪的“神魔”小说。

讲史与神魔仿佛是水火不相容的,历史必须取信于人,神魔则尽可天马行空。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就拿公认的历代正史来说,也照样有超现实的记载。《周书·武成篇》不就有“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之句吗?这句话据说便触动了某位才学之士,写成了这部煌煌数万言的《封神演义》。《武成篇》毕竟还是东晋人造的伪书,或许还不足为凭,但《史记·封禅书》中不也有“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之类的话吗?《唐书·礼仪志》中也一本正经地说:“武王伐纣,五方神来受事,各以其职取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不可思议。两三千年前的古人本来就是听天命、信鬼神的,这是认识水平所限,不必深究。至于后世,一些官僚文人片面夸张其中的神异性,则是琵琶别抱,企图借武王伐纣之事来宣扬天命观以及封建的仁政思想等。既然所谓信史尚且言之凿凿,不避神怪,那么野史笔记、民间传闻就更为纷纷扬扬、千奇百怪了。前面列举的姜子牙个人经历传说以及伐纣过程中的诸多异事都说明了这一点。

降至白话小说,唯其本属不受封建正统文人重视的通俗文艺,也就更能自由地虚构和畅想,更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武王伐纣书》及《春秋列国志传》中的相关部分,都加入了不少神异情节,甚至出现了“封神”的说法。例如,《武王伐纣书》中写斩了崇侯虎以后,“献首级武王,封为夜灵神也。”自然,这里的“封神”还只是局部的偶一为之,并未形成作品的总体构架。但在《封神演义》出现之前,“封神”故事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了。金阊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中有邗江李云翔撰的一篇序言,序言中说:“俗有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从未有缮本,不过传闻于说词者之口,可谓之信史哉?”民间的“封神”之说,当然不可能成为信史,却足以成为小说的纲目,加上此外的李靖、哪吒之类释道人物神异的故事广泛流传,甚至有相当多的传说“版本”,有心人完全可以集其大成、演为巨著,既不费多大力气又能博取民众青睐。

当然,从正史影影绰绰的记载中获取灵感,从野史传说的奇谈怪论中汲取谈资,毕竟还不是成书的主要依据,《封神演义》的重心从“讲史”移到了“神魔”,要将漫无边际的神魔世界组合得完整有致,又要与原有史实及传闻合榫接缝,共同组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下面,让我们来寻觅一点由“讲史”向“神魔”转移的轨迹。

(一)情节的拓展与改造

为了说清问题,我们不妨将《封神演义》的情节结构分若干段落:第一回女娲庙进香题诗是序幕和缘起;第二回至第三十回细致地揭露纣王的种种倒行逆施,其中插入哪吒出世及子牙下山故事约五回;第三十一回至第六十六回详细交代讨伐西周的三十六路兵马的战役及其胜负情况;第六十七回到第九十七回着力描写武王兴师、诸侯会盟及商朝的灭亡过程;最后三回以周武王分封诸侯、姜子牙封神为结局。按内容的性质分类,属于史实和民间传说的部分大约只占百分之三十,另外百分之七十全是子虚乌有的神魔争斗。《武王伐纣书》是《封神演义》的主要蓝本,尽管它只是说话人的底本,不能代表其实际长度,但一般来说,底本总要保留主要情节,所以单从情节的长度(而非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固然比史实有所增益,而且除了个别片断外,几乎均被《封神演义》所吸收,但它只占《封神演义》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在这百分之五十中,讲史与神魔的分量是对等的,可见《封神演义》着力描写的神魔,尤其是三十六路伐周兵马及大部分的讨纣战役俱为翻空自造,其为独立创新的道理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除却大量的神魔情节窜入以外,《封神演义》还对原有情节进行了改造。比如“挂剑惊妲己”一节,《武王伐纣书》中说,一名居于终南山白水洞的贤人叫许文素,他向纣王进剑斩妖。妲己见而失态,后巧言辩解,说服纣王将宝剑送到太庙中去张挂了事。但在《封神演义》中,进斩妖剑的是云中子而非许文素,且云中子在书的后半部分还频频出场。进剑一段的情节与平话大体相似,但最后木剑被纣王下令焚却,并由此生发出一段新情节:

且说此时云中子尚不曾回终南山,还在朝歌,忽见妖光复起,冲照宫闱。云中子点首叹曰:“我只欲以剑镇灭妖氛,稍延成汤脉络,孰知大数已去,将我此剑焚毁。一则是成汤合灭;二则是周国当兴;三则神仙遭逢大劫;四则姜子牙合受人间富贵;五则诸神欲讨封号。罢、罢、罢,也是贫道下山一场,留下二十四字,以验后人。”云中子取文房四宝,留笔迹在司天台杜太师照墙上。诗曰:“妖氛秽乱宫庭,圣德播扬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年岁中甲子。”

这段生发的情节亦见于《春秋列国志传》卷一“云中子进剑斩妖剑”,它通过云中子的自言自语和所题之诗,交代了故事的总缘由,并暗示了后面情节的展开,尤其是神仙遭劫、诸神讨纣等,也即为以后数十回淋漓尽致地渲染神魔之战设下了预言。这是将讲史引向神魔的暗扣,这样的暗扣书中埋设了不少,它们前后相连,愈扣愈紧,愈演愈烈。使读者循序渐进地跟着情节进入高潮,而不至过于突兀,惊诧莫名。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二)人物的增加与点窜

武王伐纣时,见于正史的人物并不很多。《武王伐纣书》中的出场人物也不过几十人,但到了《封神演义》,便忽啦啦涌出几百个来,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者捏造的神魔人物。诸凡元始天尊、老子等道教领袖,下及云中子、广成子一辈神仙散人,再下如杨戬、雷震子一班小辈道德之士,外加西方无名教派的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之类。如果说阐教师徒以及无名教派中多数人还能从释道典籍中得到引证的话,那么被视为邪门歪道的截教人物则绝大部分属于子虚乌有,这些乌龟王八、猿猴蜈蚣之类,统统被作者加以人格化,然后粉墨登场,煞有介事地抖起威风来。

不仅如此,人物陡增的现象还波及到讲史演义的那一部分。最明显的例子是纣王手下的文武班首闻仲和黄飞虎,他们不见于任何史书。为了描写黄飞虎,作者又生造了他的上下左右如黄滚、黄天化、周纪等一班人来;有了闻太师,更引出王魔等四圣以及十绝阵众截教人物。

那么,给讲史演义随意增添人物故事有无道理呢?回答是肯定的。《论语·微子篇》云:“微子去之,箕之为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微子、箕子和比干,历来是忠谏的代表,其中比干更是死谏的典型,但“谏而死”之类毕竟太抽象了,设想当时的其人其事,一定是撼人心魄、可歌可泣的,作者便依据史传中有关纣王暴行的记载,又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个个符合特定历史但未必属于历史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

如上所述,史书记载的武王伐纣时的人物委实太少,对历史有所记载的人物加以描绘固然亦可丰富艺术形象,但还远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为此,作者依据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需要和可能的辩证关系,大胆虚构了黄飞虎反叛与闻仲征剿等人物故事。应该说,黄飞虎和闻仲是两个相反相成的典型。黄飞虎忠孝双全,位极人臣,竟然在忍无可忍下反出朝歌,投奔西周,足见纣王无道至极;闻太师文武全才,决胜千里,但在西周正义之师面前竟至全军覆没,自己也命丧绝龙岭。这雄辩地证明,倒行逆施的殷纣王朝绝非任何个人力量所能挽回。

另外,从形式上看,这两个人物的虚设无疑是作品所包含的讲史和神魔两方面内容的黏合剂。书中比干之类,毕竟是史实人物,为人熟知,不好过多地涂抹神异色彩,而作者虚构的黄飞虎、闻仲之类,就可以任凭灵感所及,纵横驰骋,让他们心向功名而身怀异术,在朝为人而在野为道,这样就从历史的土壤中平和自然地生出神魔来,而不是讲史与神魔泾渭分明、互不相容。

值得一提的是,黄飞虎身为武臣之首,但作品中东征北伐的却是闻太师,这是为什么?其一,黄飞虎反出朝歌的情节,早在《武王伐纣书》中即已出现,想必已为大众熟知,既要增添文武全才、道术高深的闻仲,又不能篡改黄飞虎投奔西岐的传说,就只能将闻仲打发到边远地方去征战,否则黄飞虎就反叛不成了,由此可见作者对传说故事的充分利用与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大胆虚构的缜密构思;其二,这与明朝的官吏使用情况正相符合。明王朝重文轻武,不管将领建立多大功勋,其官位升至总兵便算撞顶了。一些重大战争的最高统帅,往往不是身经百战的武将,而是科举仕途的文臣。足见《封神演义》中的某些虚构,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明王朝的社会真实。

《封神演义》不仅大量增添神魔人物,而且对已有的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点窜。殷郊与黄飞虎虽非历史人物,但在《武王伐纣书》中已有许多“作伪”了(平话中殷郊作殷交),在平话中,黄飞虎不过是吃五谷杂粮的红尘将帅,殷交虽然睡梦中饮了神仙的一杯异酒,变得力大无穷,抡得起百来斤重的破纣之斧,那也不过是小说传统中对人力的夸张而已。到了《封神演义》之中,黄飞虎骑上了古怪的五色神牛,而殷郊吃了六七枚豆儿,霎时变成青面獠牙、三头六臂的半人半神形象了。类似这样的描写,可以说还只是局部改变,而对关键人物姜子牙的描写,则是彻底的质的变化。诚然,有关史书中称姜子牙为“阴谋”之祖,但这种“阴谋”无非指用兵之道罢了。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则是人中之杰、神中之首,他似人又仙,伐纣取胜,不见其决胜千里的“阴谋”,全凭四不象、杏黄旗、封神榜以及仙家的法宝等诸多帮助。可以说,《封神演义》从讲史到神魔的演化需要姜子牙的质变,只有质变了的姜子牙才能使《封神演义》中的神魔世界得以运转。适应这种需要,姜子牙被作者遣送上了斗争的核心。于是,他就不能单单是人间将帅了,必须要来一段在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修道的交代,然后下山代天封神,辅周灭殷,享人间富贵,建不世功业。也就是说,姜子牙从单一的人间将帅发展成了人间文武班首、神界诸神令官的复合身份,一方面他仍然指挥着兵马灭商兴周,另一方面他又是神魔斗争的枢纽:阐教及西方教派中代表光明正义的神仙前来帮助他,许多身怀异术、神通广大的将士们听他调遣,而助纣为虐、逆天行事的截教门徒又来与他作对。所有的故事像个高速旋转的圆盘,姜子牙则岿然站立于圆盘的中心指指戳戳,左右逢源。姜子牙的这种质变,在一些传说中固然有点影子,如上文所述的太公封“八神将”、调令“五车二马”等,但此前并没出现真正身兼二职的具体形象,《武王伐纣书》中的姜子牙虽能占卜问卦,但充其量不过是个江湖术士而已,他的质变是在《封神演义》中完成的。当然,这一质变也带来了一些缺憾,它过多离开了现实的土壤,背离了讲史的轨迹,有缥缈不实之感。总之,姜子牙性质的跃变是与《封神演义》从讲史到神魔如影随形地同生同灭,起迄与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