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疗心得

第一节 概论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第一大死因,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寿命,也对社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现代研究表明,45%的癌症与饮食有关,正应了古人“病从口入”的明言。所以,管好自己的嘴是最可行的防癌抗癌方法。西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最哲理的话就是“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把药物当成你的食物”。
一、饮食四过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
说癌症与饮食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①饮食过好。《内经》“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以往中医理解这里所说的“大丁”的疔疮,是感染性皮肤病。问题是这里说的是“大丁”,应该是恶性肿瘤这一类疾病了。②饮食过差。粗糙、霉变的食物才是直接致癌的东西。③饮食过多,过于粗糙,过快。使胃肠经常受伤,反复修补,过度增生而致癌。《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④饮食无节,过分生、冷、热、硬,饥饱无常,嗜酒无度,寒热不均。日久生变,寒热胶结致癌。
二、中医古籍对饮食不节形成肿瘤的论述
中医古籍特别强调饮食对肿瘤产生的影响,但往往不受重视。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让广大群众都知道。《严氏济生方》:“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聚,结为癥瘕”。《景岳全书》:“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医碥》中更具体地指出:“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观其口舌干涩可知。)食不得入也”。
现代虽然膏粱厚味者众,但消食导滞却未被医家重视。明代嘉靖年间太医院院判余桥,精岐黄术,多有创见,仅《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医方集略》明文引用《余桥论》就有19处,远高于其他医家的两处和一处。该书在学医之法等绪论之后,首列脾胃门,后引《余桥论》,就食积致病诊疗,颇多心得,读其案例,感慨良多。
我以为,右关脾胃脉滑作为食积依据,余桥之验确有启发,但若能与舌苔滑厚、脘腹胀满疼痛等结合起来可能更有把握。另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等,实在是不能忽略食积这一重要病因病机的。因为现代中国生活水平提高很快,饮食结构中肉食比例大幅度增加,暴饮暴食,肥甘厚味,比比皆是,这不能不说食积是胃病乃至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我们现代中医,熟悉生理解剖,也知细胞、病毒与基因,但对中医传统三因病因学说之一的饮食不节却只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在临证上,正应了老子的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三、饮食抗癌的根据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说明在抗癌这场持久战中,饮食抗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激战之后战争创伤的恢复和正常秩序的重建,做得好则事半功倍,否则有前功尽弃之嫌。
四、饮食抗癌的原则
首先,饮食抗癌是癌症防治的一部分,不能以偏代全,主次颠倒。其次,要在中医及西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在医生的支持下应用。还有,要正确处理食疗与食忌的关系,既不要满目皆兵,也不要百无禁忌。
依靠自己,持之以恒——我将古人的一副对联:“惜食惜衣非仅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但需求己莫求人”改为:节饮节食非仅节财兼求福,防癌抗癌但需求己莫求人。愿与大家共勉。
五、饮食抗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常饮食,适口为上。这就是说只要适口的,一般是对人有益的。只有大家经常吃的才是最益于人的。如小麦、大米,萝卜、白菜等等。价格和价值不一定相符。常食山珍海味者不一定长寿,而长寿老人几乎都是粗茶淡饭。
谷肉果菜,不偏不倚。《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肉果菜,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我是觉得整天大鱼大肉不好,天天吃素,也不值得提倡。关键是合情合理,不偏不倚,比例合适。能满足现在我国居民的一天饮食中副食的顺口溜是:“一斤蔬菜一两豆,一个鸡蛋一点肉。”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突然大幅度地改变饮食习惯,没这个基因啊,营养过剩,就变成毒了。
忌口发物,具体分析。现在有一些人不生病的时候什么都乱吃,一生病,或者说得了肿瘤等大病,什么都不敢吃,特别讲究忌口,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际上,是否忌口,还是要听医生的。西医不太讲究忌口,中医比较讲究忌口。比如发物,西医没有这个概念,中医书上却言之凿凿。如果历史地、冷静地分析的话,这是由于在抗生素发明以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感染性外科疾病,猪头、鲤鱼等所谓发物,以其营养丰富,产热量高,往往加重感染,所以谈发物色变。明白了这些就会正确对待发物了。当然,高热等导致消化能力下降,还是清淡一点容易消化吸收的好。
不同病症,食疗有别。作为食物,日常生活问题不大,差别也不大。若要作为食疗用,还是要对证的,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应用。不然恐有南辕北辙之误。
六、癌症患者日常饮食的总要求
我很欣赏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提出的“六字诀”,略作改动:
“粗”——粗粮、杂粮、粗纤维类食物。
“杂”——食谱宜杂、广,不偏嗜。
“烂”——食物均应煮烂、煮熟,以利消化。
“鲜”——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饮食中的份额。
“少”——食物摄入的总量应有所节制。
“淡”——少盐、少辣、少油、少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