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标志

小菱形肌 Rhomboid minor

部位:位于斜方肌的深面。起点:第6、7颈椎棘突。止点: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运动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颈、胸段伸直。神经支配:发自臂丛的肩胛背神经(C2~C6)。

大菱形肌 Rhomboid major

部位:位于斜方肌的深面。起点:第1~4胸椎棘突。止点:肩胛骨脊柱缘。运动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颈、胸段伸直。神经支配:发自臂丛的肩胛背神经(C2~C6)以及第2~5胸神经前支。此肌瘫痪时,肩胛骨脊柱缘翘起,呈翼状。如图2-12所示。

■ 图2-12 斜方肌和大菱形肌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部位:纵列于脊柱两侧,为躯干背部深层长肌,由棘肌(spinalis)、最长肌(longissimus)、髂肋肌(iliocostalis)三个部分组成。起点:骶骨背面、腰椎棘突和髂嵴后部及胸腰筋膜。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棘突;最长肌止于颈、胸椎横突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骨的肋角。运动功能: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神经支配:相应区域脊神经后支(C1~L1)。练习方法:慢起倒立和负重屈伸。如图2-13~图2-17所示。

■ 图2-13 竖脊肌
■ 图2-14 髂肋肌和胸最长肌
■ 图2-15 竖脊肌解剖结构
■ 图2-16 多裂肌解剖结构
■ 图2-17 背阔肌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

部位: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起点:第7~12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外侧唇后1/3和第10~12肋外面。止点:肱骨小结节嵴。运动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伸、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上肢上举停止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协助吸气。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C8)。练习方法:单杠引体向上、划船、向后或向身体侧拉拉力器。如图2-17~图2-19所示。

■ 图2-18 背阔肌
■ 图2-19 背阔肌
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部位:位于胸廓侧面。起点:第1~8或9个肋骨外面。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的前面。运动功能:近固定(肋骨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该肌与斜方肌共同作用,能使上臂举到垂直部位;远固定(肩胛骨固定)时,下部纤维收缩可提升肋骨,协助吸气。神经支配:发自臂丛的胸长神经(C5~C7)。练习方法:举重挺举,负重俯卧撑;推手倒立;持哑铃侧上举;拳击沙包;拉橡皮筋向前上举。如图2-20所示。

■ 图2-20 前锯肌
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部位:位于腹部前外侧浅层,其肌纤维从外上方向前内下方斜行。起点:第5~12肋骨外面。止点:后部止于髂嵴外唇;前部移行为腱膜,参与形成腹白线;下缘止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形成腹股沟韧带。运动功能: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可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策回旋,两侧同时收缩,可下拉胸廓,使脊柱前屈。神经支配:第5~12对肋间神经、髂腹股沟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练习方法: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和投掷铅球。如图2-21所示。

■ 图2-21 腹直肌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部位:位于腹部前壁正中线两侧。起点: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止点:第5~7肋软骨的前面和胸骨剑突。运动功能: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水平位收腹;下固定时,一侧收缩,协助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还可降肋骨协助呼气。神经支配:第7~12对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练习方法: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体操桥(下腰);悬垂举腿抬臀、抗阻力仰卧举腿、抬足屈膝仰卧起坐、负重下斜仰卧起坐。如图2-20、图2-21所示。

腹直肌鞘 Rectus sheath(Steath of recti abdominis)

腹直肌鞘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三层腱膜构成,是几个节段样的囊状结构,其包裹着腹直肌。如图2-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