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 王辉 任健康 王明贵
- 1229字
- 2020-08-28 16:27:39
序 一
我国医学教育中医学微生物学课本的特点为基础微生物学及基础免疫学强,而临床微生物学知识不足。20世纪50年代,医学微生物学系、免疫学系进入基础医学部。部分医院组建了检验科,成立细菌室,但是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从数量、技术、学历到检测项目都不足,跟不上临床发展的需要,也落后于国外临床微生物学的快速进展。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明显发展。主要表现在:医疗系及检验系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先后成为主体;检测项目扩展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多个领域;工作面从医院常规检验到参与感染控制、参加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主办各类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自动化仪器、微生物耐药性研究和监测培训班、学术研讨会;派送中青年专业人员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留学进修,开拓了临床微生物学新的领域,新生了一批批年轻的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和教授。
王辉等教授在此时主编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书,总结了我国现阶段临床微生物学突飞猛进的成果,明确了临床微生物学的工作定义、范围和概念,展现了这一领域中现代医院感染、感染控制、分子检测技术、微生物鉴定、耐药性监测、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各类大大小小的先进的自动化仪器的引进、实施、成果转化等。这些中青年专家,他们知识新异广博、经验丰富、勇于探讨、敢于革新。许多全国知名的临床专家受邀参与了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第三篇病原体的编写。这些专家不仅掌握了很深的感染性疾病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微生物学领域的知识和规范,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创新性的医学研究成果。这些专家的加入构成了本书坚实的临床基础,这是国内同类型书籍的一大进步。本书第二篇有关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的章节,先进、生动、全面而实用,涉及了现代临床医疗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复杂性感染的标本取材和临床微生物检测的流程问题,这些流程较为全面地覆盖了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各个检测领域,弥补了大多数国内书籍在这方面的欠缺。本书第三、四、五篇的内容丰富多彩,不仅介绍了国外的最新进展,还融入了作者本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本书的先进性还体现在介绍了近年来新发病原体、新技术,如分子技术和质谱技术等。全书处处可见国际、国内最新的指南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同时强调结合临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微生物结果的报告和解释。
希望本书能促进临床医生多了解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病学和感染控制学知识,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特别希望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专业人员通过阅读此书,逐步构建并丰富自身临床微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勤练内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与此同时,我更深切希望实验室人员能够更多地深入临床,参加查房、会诊、阅读病例,关心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关心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将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以便更及时、准确地服务于临床,并不断满足临床的需求。
衷心祝愿我国的临床微生物学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陈民钧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