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昏 迷

精粹

1.昏迷(coma)患者首先要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这比明确诊断更重要。

2.昏迷的诊断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存在昏迷以及昏迷的类型和程度,进而作出相应病因学、病史、症状学和定位诊断,如果情况允许还应尽快进行相应辅助检查。

3.昏迷患者一般属于危重患者,来诊后应立即检查生命体征(包括SpO2)和气道是否通畅,并立即转入抢救室监护,并予吸氧、建静脉通路,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4.所有昏迷患者都应查心电图、血糖、血气分析、血氨、毒物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D-二聚体、胸部X线、头颅CT、脑电图、胸部CT等。

5.对昏迷患者应通过各种渠道(救护人员、旁观者、家属、朋友或同事等)获取详细的病史,了解发病经过,对于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如起病形式、创伤史、系统疾病史(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慢性肝病、癫痫)、药物滥用史、近期药物和食物应用情况、患者被发现时环境状况(如附近有无高压线、室内有无煤气味)。

6.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

7.临床疑诊脑梗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行颅脑CT检查,控制血压,如无禁忌可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8.急性有机磷中毒为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大汗流涎、口吐白沫、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肌束震颤及呼吸困难为有机磷中毒典型症状,行毒物检测及血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可诊断。其治疗包括立即给患者洗胃导泻,阿托品及时、足量、重复给药,直至阿托品化,氯解磷定解毒。对呼吸衰竭者应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9.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发现时门窗紧闭,屋内有煤气味,口唇皮肤呈樱桃红色,立即转移患者至通风处,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条件允许尽快行高压氧治疗。

10.如果疑诊镇静安眠药中毒,毒物检测可确诊。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予纳洛酮醒脑,氟马西尼对苯二氮䓬类药有解毒作用。

11.如果疑诊阿片类药物中毒,早期兴奋、欣快感,随后出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呼吸抑制三大征象。

12.原有肺部病史,可能是肺性脑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昏迷,动脉血气分析PaCO2增高,pH值降低。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呼吸兴奋剂静脉泵输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13.原有肝病史,可出现肝性昏迷,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可有效地制止肝性脑病的发展,如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14.如果疑诊重症感染,抗休克,改善微循环,寻找并清除感染源,控制感染,清除炎性介质,防治并发症。

15.原有糖尿病史,可出现糖尿病性昏迷(包括非酮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性昏迷)或用药后的低血糖昏迷。

16.原有内分泌疾病史,可由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昏迷,如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性昏迷等。

患者来诊情况

女性,39岁,因被人发现意识不清2小时来急诊。分诊台测量生命体征:BP 90/58mmHg,P 125 次/分,SpO2 76%,R 32 次/分。

【问题1】是否需要进抢救室?

昏迷与很多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疾病相关联,只要条件许可,建议昏迷患者都立即进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建静脉通路,吸氧。

【问题2】在急诊应先进行哪些基本检查?

血糖,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通气情况、酸碱平衡、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血氨,毒物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常规分析,颅脑CT,除外脑出血及脑梗死,心电图,床旁胸部X线。

患者曾与人发生争吵,在2小时前于家中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再继续问诊,患者当时出现大汗流涎,口吐白沫,肌束震颤,呼吸困难。查体:BP 90/58mmHg,P 125次/分,SpO2 76%,R 32次/分,昏迷,压眶可见痛苦表情,全身皮肤潮湿,口唇青紫,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1mm,对光反射消失,颈软,无抵抗,呼吸浅弱,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满布湿啰音,心率125次/分,律齐,腹平软,肠鸣音存在,双下肢无水肿。

【问题3】考虑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急性有机磷中毒。

有机磷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器官功能亢进,如腺体分泌增多、平滑肌和骨骼肌收缩、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问题4】需立即进行什么处理?

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反复洗胃,直至洗清为止。然后再给硫酸钠导泻。

同时予氯解磷定1.0g肌内注射,据患者病情重复给药。

早期应用阿托品,剂量可根据病情每10~30分钟给药一次,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或患者出现“阿托品化”表现为止。阿托品化即临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和颜面潮红、肺湿啰音消失及心率加快。阿托品化后即应减少阿托品剂量或停用。

【问题5】还有哪些原因引起昏迷?

除了有机磷中毒外,还有脑出血、脑梗死、一氧化碳中毒、阿片类中毒、肺性脑病、肝性脑病、肺栓塞、低血糖等导致昏迷。

【问题6】如何进一步明确鉴别这些昏迷?

肺性脑病:主要依赖于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结合病史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神经障碍可诊断。

肝性脑病:慢性肝病史、症状和体征,如肝掌、腹水、蜘蛛痣等,发作性或持续性精神症状(尤其是扑翼样震颤)之后逐渐出现昏迷,昏迷时有肝臭、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肝功能严重损害,白球比例倒置,血氨升高,脑电图为双侧对称性高波幅的θ波或δ波脑电图检查,结合肝脏超声或CT有助于诊断。

重症感染:胸腹部CT发现感染病灶,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必要时可行胸腔或腹腔诊断性穿刺,若血、痰、体液细菌学培养阳性可诊断。

原有糖尿病史,可出现糖尿病性昏迷(包括非酮症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性昏迷)或用药后的低血糖昏迷。

原有高血压病史,应考虑昏迷的原发病是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或脑梗死。

既往有头痛、视物不清、发作性痴呆等症状,可能是脑肿瘤;既往有肢体发作性抽搐、异常感觉或麻木,如果是成年人大多因脑肿瘤引起颅内高压,如果是儿童则可能是癫痫。

【问题7】在院前的环境下,昏迷患者需做哪些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给氧,建立静脉通路。

2.查血糖、12导联心电图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3.所有昏迷患者均按致命性疾病对待。

知识点

急诊常见昏迷

1.蛛网膜下腔出血 系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等为常见病因。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呈均匀血性;颅脑CT示脑表蛛网膜下腔、脑池含血;脑血管造影可证实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用20%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止血,钙离子拮抗剂预防脑血管痉挛,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每次15~20ml,每3~4天1次。请神经外科会诊是否行手术治疗。

2.低血糖昏迷 多见于既往糖尿病史患者,有服磺脲类药或注射胰岛素史,起病急,变化快,测定血糖易于鉴别。立即补充高糖,50%葡萄糖静脉注射,10%葡萄糖维持液路,患者很快醒转。应继续监测血糖,避免再次昏迷,并进一步寻找病因,请内分泌科会诊。

3.电解质紊乱 查电解质可以诊断,尤以低钠血症多见,祛除诱因,据电解质结果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4.脑膜炎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颈部僵硬,伴随发热、意识障碍、呕吐、畏光症或恐响症。对于脑膜炎疑似患者,应查C反应蛋白、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以及血液培养。腰椎穿刺是一种用来确诊或排除脑膜炎的方法。在进行确诊试验的同时,患者应立即服用广谱抗生素。如患者意识模糊或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则需使用呼吸机。如有颅内压升高的迹象,应监控压力值,并药物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

5.中暑 多见于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者,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晕厥、昏迷、痉挛。重症者应迅速降温,头部戴冰,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嗪,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呋塞米和糖皮质激素。肾脏损害病例应用呋塞米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DIC时给予相应诊治。

6.乙醇中毒 乙醇(酒精)饮用过量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可予患者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使用纳洛酮醒脑,保肝解毒,保护胃肠黏膜,补液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诱因主要为感染、劳累、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儿童或青少年,DKA常作为首发症来诊。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继而烦躁不安或嗜睡,逐渐进入昏睡,各种反射由迟钝进而消失,终至进入昏迷。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尿糖、尿酮阳性;血糖增高(16.7~33.3mmol/L);血白细胞增高;血尿素氮(BUN)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pH下降,电解质紊乱。祛除诱因,补液降糖消酮;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治疗的关键。

8.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以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氮质血症最为常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至尿毒症期时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9.一氧化碳中毒 生活或工作环境通风不良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口唇呈樱桃红色,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给予高压氧;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等综合治疗。

(石汉文)

参考文献

1.邝贺龄,胡品津.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Marx,Hockberger,Walls.罗森急诊医学.第7版.李春盛,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3.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诊疗常规.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于学忠.协和急诊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